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近两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研究发现,化学学科明显比物理、生物学科偏难。化学成绩是制约理科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瓶颈”。在高三总复习中,正确、合理的复习方法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主题词:新课改形势 高三化学 总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高考考试制度,也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命题侧重于对学生潜在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近两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研究发现,化学学科明显比物理、生物学科偏难,化学成绩是制约理科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瓶颈”。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记住几个概念,会做几道习题,会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活,更谈不上参加高考,接受挑战了。要应考就必须备考,除了在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敢做、敢想、敢为的精神和知识的系统学习外,考前总复习无疑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新课改形势下高三化学总复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总复习前,教师对一年的复习内容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拟出总复习方案: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做到“胸有成竹”,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新课改的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变化趋势。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对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明确考试要求。正确处理好《考试说明》、《考试大纲》、《教材》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挖掘课本潜力,充分寻找新教材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增加点:如平衡常数,溶度积,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等。同时注重教材中资料卡片上的信息。
二:从教材、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中发掘信息,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1:认真确定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1〕 知识点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高考题特别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积累与识记。新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应在复习中深化基础,活化知识。
〔2〕 能力点
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的学习必须向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强化应用、知识迁移等方向发展。用学过的知识去处理新问题、新信息、新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不全不行,知识复述未能“升华”也不行。在化学总复习中,必须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强化基础、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使学生具备化解化学过程、选择分析问题的策略,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3〕 德育点
本着落实国家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型环境友好化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思想教育。
〔4〕 考试点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考试题,找出课本中的重点与考试点,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考试点的关联,关注当年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太阳能电池翻板、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医学实验)等,指导好学生复习应考。
2:按照复习方案,具体落实总复习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一轮:分块复习阶段
分塊复习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无机、有机、计算、实验等模块进行复习。而每一个模块的复习又按章节的知识线索,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块块清,知识点到位、能力点到位、题型到位。如在复习化学计算是,以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为线索,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牢处理计算题的“四个基本”:即基本计算类型、基本计算原理、基本计算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课本章节知识则主要由学生预习、复习、仔细阅读为主,使复习落到实处。其次综合应用强化训练,立足化学原理,理顺计量关系;扎根基本类型,培养解题思路;精选例题、练习题,形成合理梯度;及时点拨、讲解,力求一题多解。
第二轮:抓住高考命题规律,进行专题突破。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对于近年来出现率较高的热点问题: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进行专题突破,做到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只有这样,学生对“热点”才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强化和提高。
专题复习阶段,应以分块复习的进展情况为线索,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选择题专题
(1) 重视知识点的结合,加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联系,识图与计算的结合。
(2) 强调应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3) 信息迁移题: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常见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猜测法等。
(5) 联系实际,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
2.实验专题
(1)基本实验,在复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问题:如能用于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容量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浓H2SO4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检验、常见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
(2)大、小装置的识图能力培养,分析反应过程及判断能力的培养。
(3)应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3.无机专题
(1)以元素及化合物为载体,培养学生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无机框图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
(4)离子共存问题的解题方法训练。 (5)培养学生把复杂的化学过程进行必要化解的能力训练。
4.有机专题
(1)围绕有机基本知识、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高聚物、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复习有机知识。
(2)有机框图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
(3)训练有机信息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5.计算专题
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及运用的训练。计算方法如:差量法、极值法(把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守恒法(包括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等)。
第三轮:强化训练,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分块复习,专题突破后,学生对化学各部分的知识都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结构,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知识或能力的弱点或不足。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编出几套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前的模拟强化训练,同时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知识,精读课本,巩固前面两轮的复习成果。
三:复习方法指导
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生复习方法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有注重学生“读、思、联、做”能力的培养,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读
(1)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读。学生读课本时,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般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揭示事物本质,指出事物变化的范围条件,反映出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本质区别。
(2) 难懂概念反复读。课本中的难懂概念要反复读,直到理解为止。如化学平衡状态、等效平衡、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平衡移动原理等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反复阅读,要求学生把握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即逆、等、动、定、变)及等效平衡的两种状态(即恒温恒容、恒温恒压)的处理方法。
(3) 易混淆概念对比读。有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阅读把它们区别开来。如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电解与电离等概念。
2:思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
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思维障碍。而这种思维障碍往往又是由“怕”的心理障碍所引起的,要克服“怕”的心理障碍,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出错不要紧,关键是做好错题分析,找出错因,避免以后再错,这就要求学生会“思”。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障碍还体现在“思维定势”上,经常会出现做“这”道题就联想到以前做过的“那”道题,进行错误的类比,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要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就必须要求学生跳出“题海”,分辨出“彼”题与“此”题的区别,着重考虑这道题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
3. 联
在分块,分章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由教师提出模式和要求,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的知识达到升华,如在复习金属《铁及其化合物》一节时,Fe、Fe2+、Fe3+之间的三角转换关系是重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表达出来,再让学生写出变化关系中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又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4.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不做实验就学不好化学。而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都是几个人的分組实验,很难达到人人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到每年五月份左右,为毕业班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实验,要求他们认真做一些必做实验,使平时动手少、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得到补偿。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四:对学生进行考试答题技巧的指导
高考看似考查学生的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实则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就要在答题的技巧上多下功夫,挖掘潜力,调整心态做好训练,从答题的先后顺序,到语句的表达等等,都要审时度势,巧妙安排。
巧妙运用“三前三后”的原则,把握主动。
1. 先通览后答卷
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用较短的时间看看,这些题目大致都是考察哪些内容的,那些是自己做过的或类似的题目,哪些内容不太熟悉,做到心中有数。通览一下,看似没有必要,实则非常重要。
2. 先做熟后做生
通览之后,大致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比较熟悉,心中有数了。高考题目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按照试题的顺序作答就很有效。但做题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僻的没有见过的题目,是迎难而上,不做出来誓不罢休,还是看看题目,转而先做那些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呢?答题显然是后者。因为考试不同于科技攻关,要求学生暂时绕开那些看了两遍都没有感觉和思路的题目,对整个高考是有利的,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完成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得到自己应得的分数;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再利用剩余时间返回来完成这些题目。
3. 先做易后做难
考试好比是一席盛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到更多的东西,怎么吃?最好先吃豆腐红烧肉,再吃排骨红烧鱼;吃完米饭再喝汤,最后再吃大螃蟹。为什么呢?豆腐红烧肉,营养丰富,易于下咽,故先吃;排骨红烧鱼,虽营养也可以,但有骨、刺,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后吃;螃蟹肉少,吃起来费劲,所以放在最后。做题,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恰当地判断各个题目的价值,舍弃那些分值不大但难度很大的题目,保证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即使随意选择一个答案也有25%的正确率,所以不要将选择题的答案空下,根据感觉把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选择作为正确答案。
总之,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期间,教师心中必须有“一盘棋”的思想,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正确处理好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练习、强化训练等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放”,又要“抓”,才能获得“教”与“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本文源于我这十多年在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部分内容参考《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高中化学课本必修加选修》。
主题词:新课改形势 高三化学 总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高考考试制度,也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命题侧重于对学生潜在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近两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研究发现,化学学科明显比物理、生物学科偏难,化学成绩是制约理科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瓶颈”。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记住几个概念,会做几道习题,会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活,更谈不上参加高考,接受挑战了。要应考就必须备考,除了在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敢做、敢想、敢为的精神和知识的系统学习外,考前总复习无疑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新课改形势下高三化学总复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总复习前,教师对一年的复习内容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拟出总复习方案: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做到“胸有成竹”,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新课改的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变化趋势。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对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明确考试要求。正确处理好《考试说明》、《考试大纲》、《教材》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挖掘课本潜力,充分寻找新教材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增加点:如平衡常数,溶度积,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等。同时注重教材中资料卡片上的信息。
二:从教材、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中发掘信息,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1:认真确定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1〕 知识点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高考题特别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积累与识记。新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应在复习中深化基础,活化知识。
〔2〕 能力点
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的学习必须向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强化应用、知识迁移等方向发展。用学过的知识去处理新问题、新信息、新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不全不行,知识复述未能“升华”也不行。在化学总复习中,必须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强化基础、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使学生具备化解化学过程、选择分析问题的策略,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3〕 德育点
本着落实国家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型环境友好化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思想教育。
〔4〕 考试点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考试题,找出课本中的重点与考试点,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考试点的关联,关注当年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太阳能电池翻板、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医学实验)等,指导好学生复习应考。
2:按照复习方案,具体落实总复习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一轮:分块复习阶段
分塊复习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无机、有机、计算、实验等模块进行复习。而每一个模块的复习又按章节的知识线索,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块块清,知识点到位、能力点到位、题型到位。如在复习化学计算是,以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为线索,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牢处理计算题的“四个基本”:即基本计算类型、基本计算原理、基本计算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课本章节知识则主要由学生预习、复习、仔细阅读为主,使复习落到实处。其次综合应用强化训练,立足化学原理,理顺计量关系;扎根基本类型,培养解题思路;精选例题、练习题,形成合理梯度;及时点拨、讲解,力求一题多解。
第二轮:抓住高考命题规律,进行专题突破。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对于近年来出现率较高的热点问题: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进行专题突破,做到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只有这样,学生对“热点”才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强化和提高。
专题复习阶段,应以分块复习的进展情况为线索,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选择题专题
(1) 重视知识点的结合,加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联系,识图与计算的结合。
(2) 强调应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3) 信息迁移题: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常见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猜测法等。
(5) 联系实际,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
2.实验专题
(1)基本实验,在复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问题:如能用于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容量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浓H2SO4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检验、常见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
(2)大、小装置的识图能力培养,分析反应过程及判断能力的培养。
(3)应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3.无机专题
(1)以元素及化合物为载体,培养学生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无机框图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
(4)离子共存问题的解题方法训练。 (5)培养学生把复杂的化学过程进行必要化解的能力训练。
4.有机专题
(1)围绕有机基本知识、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高聚物、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复习有机知识。
(2)有机框图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
(3)训练有机信息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5.计算专题
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及运用的训练。计算方法如:差量法、极值法(把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守恒法(包括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等)。
第三轮:强化训练,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分块复习,专题突破后,学生对化学各部分的知识都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结构,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知识或能力的弱点或不足。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编出几套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前的模拟强化训练,同时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知识,精读课本,巩固前面两轮的复习成果。
三:复习方法指导
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生复习方法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有注重学生“读、思、联、做”能力的培养,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读
(1)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读。学生读课本时,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般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揭示事物本质,指出事物变化的范围条件,反映出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本质区别。
(2) 难懂概念反复读。课本中的难懂概念要反复读,直到理解为止。如化学平衡状态、等效平衡、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平衡移动原理等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反复阅读,要求学生把握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即逆、等、动、定、变)及等效平衡的两种状态(即恒温恒容、恒温恒压)的处理方法。
(3) 易混淆概念对比读。有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阅读把它们区别开来。如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电解与电离等概念。
2:思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
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思维障碍。而这种思维障碍往往又是由“怕”的心理障碍所引起的,要克服“怕”的心理障碍,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出错不要紧,关键是做好错题分析,找出错因,避免以后再错,这就要求学生会“思”。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障碍还体现在“思维定势”上,经常会出现做“这”道题就联想到以前做过的“那”道题,进行错误的类比,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要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就必须要求学生跳出“题海”,分辨出“彼”题与“此”题的区别,着重考虑这道题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
3. 联
在分块,分章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由教师提出模式和要求,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的知识达到升华,如在复习金属《铁及其化合物》一节时,Fe、Fe2+、Fe3+之间的三角转换关系是重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表达出来,再让学生写出变化关系中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又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4.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不做实验就学不好化学。而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都是几个人的分組实验,很难达到人人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到每年五月份左右,为毕业班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实验,要求他们认真做一些必做实验,使平时动手少、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得到补偿。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四:对学生进行考试答题技巧的指导
高考看似考查学生的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实则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就要在答题的技巧上多下功夫,挖掘潜力,调整心态做好训练,从答题的先后顺序,到语句的表达等等,都要审时度势,巧妙安排。
巧妙运用“三前三后”的原则,把握主动。
1. 先通览后答卷
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用较短的时间看看,这些题目大致都是考察哪些内容的,那些是自己做过的或类似的题目,哪些内容不太熟悉,做到心中有数。通览一下,看似没有必要,实则非常重要。
2. 先做熟后做生
通览之后,大致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比较熟悉,心中有数了。高考题目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按照试题的顺序作答就很有效。但做题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僻的没有见过的题目,是迎难而上,不做出来誓不罢休,还是看看题目,转而先做那些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呢?答题显然是后者。因为考试不同于科技攻关,要求学生暂时绕开那些看了两遍都没有感觉和思路的题目,对整个高考是有利的,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完成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得到自己应得的分数;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再利用剩余时间返回来完成这些题目。
3. 先做易后做难
考试好比是一席盛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到更多的东西,怎么吃?最好先吃豆腐红烧肉,再吃排骨红烧鱼;吃完米饭再喝汤,最后再吃大螃蟹。为什么呢?豆腐红烧肉,营养丰富,易于下咽,故先吃;排骨红烧鱼,虽营养也可以,但有骨、刺,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后吃;螃蟹肉少,吃起来费劲,所以放在最后。做题,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恰当地判断各个题目的价值,舍弃那些分值不大但难度很大的题目,保证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即使随意选择一个答案也有25%的正确率,所以不要将选择题的答案空下,根据感觉把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选择作为正确答案。
总之,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期间,教师心中必须有“一盘棋”的思想,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正确处理好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练习、强化训练等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放”,又要“抓”,才能获得“教”与“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本文源于我这十多年在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部分内容参考《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高中化学课本必修加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