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湘灵的悲苦恋情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的写照。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歌颂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一篇久经传诵的佳作,被历代评论家赞为“自是千古绝作”,它给诗人带来了极高的荣誉,作者因而被称为“《长恨歌》主”。
  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是讽喻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讥明皇迷于女色而不悟也”;第二种认为是歌颂李、杨坚贞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第三种认为是双重主题说,即“一方面对李、杨二人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第四种认为是作者世界观有矛盾,本为“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而作,但在具体描写中赞颂李、杨爱情的成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
  历代持爱情说的评论家多认为,诗篇中李、杨的爱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也赞成爱情说,因为白居易一生中除了留下许多诗作之外,也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佳话。他与故里符离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很是感人。笔者相信,文人自身的经历大多是自己作品的最好素材。从这种意义上讲,诗人与湘灵的恋情或许是诗人写作《长恨歌》的情感基点。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一岁的白居易为躲避战乱离开新郑随母迁家至父亲白季庚徐州别驾任官所在地符离,在那里认识了小他四岁的东邻小姑娘湘灵,两人成了青梅竹马的玩伴。因为感情笃厚,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然而这样的开心日子还没过几个月,白居易就不得不再次避难离开符离来到越中。
  又据王拾遗的《白居易传》《白居易生活系年》及朱金城的《白居易年谱》等书可以推知,白居易在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移居符离,当白居易再次来到符离的时候他已经长成一个二十岁的大小伙子了,湘灵更是出落得人见人爱。两个人一见面好像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想着什么,就此开始暗暗地相爱了。
  三年后的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五月,白居易父亲因病卒于襄阳别驾任上。同年初冬,白居易护送家人及父亲灵柩返回符离,丁忧守礼至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因为在守丧期间按传统习俗男女间是不能相爱的,所以两人也只能暗暗来往。不知不觉,白居易为其父守丧三年,守丧期一满,白居易就立刻把与湘灵暗恋的事情告诉了母亲。不料受封建礼教影响极深的母亲却坚决反对,认为湘灵家门第低,攀不上三代均为地方官吏的白家。尽管诗人也曾努力抗争,但在那个时代毕竟母命难违,他们二人都非常痛苦。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初,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将近10个月,再次恳切地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再次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深秋,寄居符离的白居易将启程河北,与湘灵告别时,诗人写下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湘灵的依恋之情的诗作《生别离》:“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二月,白居易在长安任校书郎,需将全家由符离蛹桥迁往长安。本是愉快的事,但白居易最为痛苦的是与湘灵的离别。因而,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斩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伤心无后期。”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的婚事,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还决定移家洛阳,并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一个寒冷的冬日,白居易一家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一路上,他脑子里满是湘灵的影子。每走到一块高地前,他都要跑上高地向东眺望。天气奇寒,把泪水都冻住了,但白居易不管不顾,只是一个劲地往符离的方向眺望。他仿佛看到湘灵也站在村子西边的大土堆上一个劲地向西远望,脸上的泪水同样冻得一溜儿一溜儿的。有白居易的《寄湘灵》诗为证:“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尽管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爱情却没有因此结束。
  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是白居易任校书郎一职的第二年。白居易趁着游览徐州的机会,专程来到符离寻找湘灵。经打听,才知道湘灵一家早已搬家到了邯郸,但不清楚具体在邯郸什么地方。白居易急急忙忙赶往邯郸,寻遍了大街小巷,始终没有找到湘灵。他痛苦极了,于是,一首题为《冬至夜怀湘灵》的诗便由心底涌出:“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尽管诗人与湘灵之间感情诚笃深厚,但二人最终未能成婚。对诗人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痛苦的诗人不愿娶妻成婚,母亲也无可奈何。直至元和二年(公元807年)诗人37岁时,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白居易才娶杨虞卿的从妹为妻。虽然婚后夫妻感情和睦,但诗人对湘灵的怀恋之情始终难以忘怀,以至后来还常常想起,时时提说。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诗人蒙冤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途中,遇见了漂泊无依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这一年,湘灵40岁了,仍未嫁人。白居易也44岁了,容易怀旧的他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按照惯例,被贬之人在被贬的诏书下达后,第二天就必须启程赴任。白居易匆匆离家,连妻儿都没来得及带,但是湘灵当年送给他的那双鞋却带在身边。这年夏天翻晒衣物的时候,白居易还特地把这双鞋子拿出来晒太阳。看到这双满含着湘灵心血的鞋子,白居易百感交集,于是又写下了寄托自己悲苦孤寂的诗篇《感情》:“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字里行间对湘灵的无限思恋,可见诗人与湘灵之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因无法结合而造成的痛苦又是多么沉痛。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白居易50岁。这一年,他好事连连。夏天他由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妻杨氏封弘农县君,十月他又转中书舍人。直到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53岁在杭州刺史任满回京途中,经过符离看到旧村已成废墟,湘灵亦不知去向时,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苦苦长恋才画下了无奈的句号。
  纵观白居易写下的寄托相思之苦的诗作以及长达35年的情感历程,可以看出诗人对这段恋情一生一世是难以忘怀的。正是由于这一深沉的情感积淀才使得他写出了千古传诵的长篇爱情诗作《长恨歌》,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首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的长篇叙事诗,诗作前半部分把唐明皇塑造为一个爱情悲剧的男主角,运用大量的篇幅叙写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相思之苦,后半部分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巧妙构思出“仙山觅魂”的情节,以杨贵妃为主角倾诉她对唐明皇的刻骨相思。特别是马嵬坡事变后,唐明皇对杨贵妃刻骨铭心的思恋和悲苦情怀,与诗人对湘灵苦苦长恋之情极为相似。诗人这样安排诗篇结构,目的在于歌颂李、杨二人坚贞执著的爱情故事,为二人的不幸遭遇洒下一掬同情的热泪,同时也唱出自己胸中久积难释的感伤之情。
  可以说,《长恨歌》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爱情悲剧,抒写自己一生与湘灵相爱却不能喜结连理的悲苦恋情的诗篇。
  (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载体。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从观察中起步  要让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学。苏教版的教材在每一节新授内容时,都有一幅情境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先观察,再说说看到了什么。抓住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而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于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有了意愿就有了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主
从2007年至今每年12月,都有20位来自湖南最边远贫困地区的优秀乡村教师被邀请到长沙运达喜来登酒店,参加盛大的颁奖典礼,接过总计55万元的现金奖励。怒放的鲜花、如潮的掌声和现场激情的赞美,一齐献给了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也献给了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默默无闻的群体。他们在那一刻从三尺讲台的主角变成了璀璨舞台的焦点,享受着平生最尊崇的礼遇和最隆重的礼赞;他们的感人事迹还被拍成电视短片,于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
2010年6月,保靖县与香港郭氏基金会签订协议,就开展2010年下半年全县中小学校教师培训达成共识。   2008年8月,香港郭氏基金会投入资金近40万元,帮助保靖县培训了888名中小学校班主任教师,切实提升了该县的中小学校班主任队伍素质。此项协议,香港郭氏基金会共为保靖县提供资金321860元,涉及幼儿教师、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及团队干部培训,为进一步提升该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
当你身边有人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你会对他们常说的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常举的例子便是爱迪生。但事实上,现实中的爱迪生毕竟不多见,而经得起失败,并能从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事实上这句话除了安慰作用之外,就只剩下麻痹作用了。所以这句话并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成功法宝,倒是成了许多人碌碌无为的推辞。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不完全成熟,这时候就让他们具
根据省级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教学计划,2010年4月12日—20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第十一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41人,在上海进行名校管理现场研修。  学员们分成四个见习小组下派到上海市实验小学、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洵阳路小学、新黄浦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修。通过听取杨荣、程华、朱乃楣、王洪伟等知名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与学校行政班子、教师、学生座谈,查阅学校资料、文献,直接参与管理
复习课难教,上不好的话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小学英语总复习,要遵循“基本学习策略”,扎实把好学生的六个关,采用多样的复习方式,做到教学有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把握复习六大关,发展学生基本技能  1.过好单词关  单词学习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小学阶段必须“四会”掌握的单词有几百个之多,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
现在的教师真难当!有很多教师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每天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考核,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诸多压力。请看下面一则“招聘启事”:  寻找有大学文凭,愿意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却不要求相应报酬的人。他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他的管理者不欣赏他,他的客户不欣赏他,其中的许多人甚至不愿与他接触。他不介意所需资源匮乏,不介意服务设施短缺。他同意承
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腐败思想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人们痛恨和鞭挞“官本位”思想。但是,古代文人常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官本位”意识,为文学创作服务,强化感情色彩,加强表达作用,达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联系语文教材作些粗浅分析。  让我们以初中传统课文《陌上桑》为例,为方便分析,录诗如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育“趣”养“志”的体育课堂说的是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调动和培育学生强身健体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顽强意志和健全人格。这种“趣”具体有体验生命活动的舒适之趣,与他人协作的和谐之趣,获得知识的满足之趣,技能提高的惬意之趣,战胜困难的超越之趣,自我达标的成就之趣,被人认可的自豪之趣,等等。这种“志”具体有以体育促进个人快乐发展的愉悦情志,增强体力和智力的顽强意志,强身健体而战胜困难的斗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