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门》这本书倡导的是一种怀疑精神。现实生活中,怀疑的眼光随处可见。一个人怀疑之后,自然就要下判断,下他自己觉得合意的观点。本书的许多观点,来得匆忙,定得畅快,但确实也让你无法辩驳——现在有几个人读过那么多的古代经典呢?而读了经典的人,又有几个具备怀疑和串通能力呢?
以为我在诳人?那我就抄几句他的话给你看。孔子“完美不如颜渊,立功不如子贡”(《走进<论语>,换个角度看孔子》);“孟子从来不是什么纯粹的儒家,或儒学大师——再度严厉声明:先秦以前无儒学;先秦以前,只有大锅饭”;“但孟子是中国第一个给精神一块独立领地、并建起原始木栅栏者。孟子,英雄在于精神,祸害在于精神”(《激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还是祸端》);“有个极通俗,也极流行的看法,说是因为墨学代表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所以,墨学被统治阶级剿灭了。这是个‘红孩儿’似的理论,但很有市场”(《墨子的草鞋哪去了》)。
我最喜欢他谈庄子的文章《遥望庄子:一位平民思想家的生活剪影》。因为我也一直在猜测,在那个时代,《庄子》的作者到底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身躯和头脑,而黄坚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解答。当然,黄坚对苏秦、韩非是非常用心的,一口气写了好几篇文章,字字句句,都“发前人所未发”,一开始读来让我这种饱浸安稳液的人,心惊胆颤,但扛不住人家言之成理,不得不频频点头,处处画上着重线。
《思想门》讨论的人物,是诸子百家,都是先秦时代,或者说春秋战国时代留给今天的精神财富。这个时代是拿命去拼的时代,你不想赌你也得赌,你不想卷入也得卷入。于是,每个人不由自主地也就卷入了,你可以有战功,你可以表达谋略,你可以巧舌却敌,你可以以智术说服君王。因此,这时候的人,身上都带着一种血腥气。这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朝生暮死的壮烈感。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可能是错的,站在左边,正好右边的人胜了;站在右边,正好左边的人冲杀了过来;站在中间,两边的人都视你为可疑,要将你扑杀。因此,这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无常感,今天的胜利也许意味着明天的死亡;战场上的军功敌不上君王身边某人的一句谗言。
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时代,大概隔个几百年就会来一次“政权动乱期”或者“大一统专制的间歇期”;也许是由于传播艰难的缘故,春秋战国时代太过于引人注目,因此,这个时代沉淀下来的真假人物、文学的想象与史传的严肃,都让后人异常的惦记。这个时代的所有章句,是被后人利用得最多的章句;这个时代的人,是被传讲得最多的人,这个时代的经典,是被阅读、注释得最多的经典。
而中国人一向是思想上易于“听从上面的安排”“服从祖先的训导”,因此,自古的经典,遗传到今天,都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也许是黄坚生逢怀疑的时代,也许是黄坚引领了怀疑的时代。总之,他对每一个人的考证、传讲,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个世界的学问,像侯门深如海,最让人害怕的是,你入任何一道门,都会发现前面是一片汪洋,你要把所有的水喝尽才可能喷出自己的泉水。而黄坚显然抛却了这种可笑的畏怯,有感想就写,有立意就发,有所得就分享。
《思想门》是一道能赋予人怀疑能量的门,走进这道门,你就抹上怀疑的香水了,无论走到哪,都能楚楚动人、香飘十里;《思想门》更是一道思想的平民门,走过这道门,在你面前任何权威都可以商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让自己目光如炬。
以为我在诳人?那我就抄几句他的话给你看。孔子“完美不如颜渊,立功不如子贡”(《走进<论语>,换个角度看孔子》);“孟子从来不是什么纯粹的儒家,或儒学大师——再度严厉声明:先秦以前无儒学;先秦以前,只有大锅饭”;“但孟子是中国第一个给精神一块独立领地、并建起原始木栅栏者。孟子,英雄在于精神,祸害在于精神”(《激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还是祸端》);“有个极通俗,也极流行的看法,说是因为墨学代表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所以,墨学被统治阶级剿灭了。这是个‘红孩儿’似的理论,但很有市场”(《墨子的草鞋哪去了》)。
我最喜欢他谈庄子的文章《遥望庄子:一位平民思想家的生活剪影》。因为我也一直在猜测,在那个时代,《庄子》的作者到底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身躯和头脑,而黄坚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解答。当然,黄坚对苏秦、韩非是非常用心的,一口气写了好几篇文章,字字句句,都“发前人所未发”,一开始读来让我这种饱浸安稳液的人,心惊胆颤,但扛不住人家言之成理,不得不频频点头,处处画上着重线。
《思想门》讨论的人物,是诸子百家,都是先秦时代,或者说春秋战国时代留给今天的精神财富。这个时代是拿命去拼的时代,你不想赌你也得赌,你不想卷入也得卷入。于是,每个人不由自主地也就卷入了,你可以有战功,你可以表达谋略,你可以巧舌却敌,你可以以智术说服君王。因此,这时候的人,身上都带着一种血腥气。这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朝生暮死的壮烈感。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可能是错的,站在左边,正好右边的人胜了;站在右边,正好左边的人冲杀了过来;站在中间,两边的人都视你为可疑,要将你扑杀。因此,这时候的人,都有一种无常感,今天的胜利也许意味着明天的死亡;战场上的军功敌不上君王身边某人的一句谗言。
在中国有许多这样的时代,大概隔个几百年就会来一次“政权动乱期”或者“大一统专制的间歇期”;也许是由于传播艰难的缘故,春秋战国时代太过于引人注目,因此,这个时代沉淀下来的真假人物、文学的想象与史传的严肃,都让后人异常的惦记。这个时代的所有章句,是被后人利用得最多的章句;这个时代的人,是被传讲得最多的人,这个时代的经典,是被阅读、注释得最多的经典。
而中国人一向是思想上易于“听从上面的安排”“服从祖先的训导”,因此,自古的经典,遗传到今天,都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也许是黄坚生逢怀疑的时代,也许是黄坚引领了怀疑的时代。总之,他对每一个人的考证、传讲,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个世界的学问,像侯门深如海,最让人害怕的是,你入任何一道门,都会发现前面是一片汪洋,你要把所有的水喝尽才可能喷出自己的泉水。而黄坚显然抛却了这种可笑的畏怯,有感想就写,有立意就发,有所得就分享。
《思想门》是一道能赋予人怀疑能量的门,走进这道门,你就抹上怀疑的香水了,无论走到哪,都能楚楚动人、香飘十里;《思想门》更是一道思想的平民门,走过这道门,在你面前任何权威都可以商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让自己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