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与“Intel未来教育”的整合初探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4747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本文就高中物理“Intel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谈了笔者的看法,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并且以“Intel未来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为例,简单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构思。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单元计划;物理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7(S)-0063-3
  
  “Intel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国家教育部师范司从美国引进的教育项目,作为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一种全新教育理论支持下把信息技术融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有利于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发展。
  
  1 对“Intel未来教育”的理解
  
  “Intel未来教育”的实施目标是:使接受培训的教师充分领会“Intel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掌握“Intel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所教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Intel未来教育”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理论,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
  物理学科的“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将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与传统的物理教学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物理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的要求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Intel未来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尝试
  
  笔者根据“Intel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了单元计划《生活中的物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下面简单地阐述此实践程序:
  在这个单元计划中,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以达到复习高中物理知识的目的。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题任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或将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与感兴趣的“同行”交流。
  实践案例
  实施内容:《生活中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学校:盘县华夏中学
  实施班级:高三(7)
  (1)课题目标与成果:
  ①学生会利用因特网和图书资料寻找需要的信息,培养自己信息搜集和综合处理能力;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认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③学生能创造性地对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提高知识应用能力;④学生会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制作演示文稿、网页等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且会将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
  (2)实施单元计划前要对学生进行完成课题必备的技能培训(请计算机教师协作完成):
  ①熟悉计算机操作,了解PowerPoint、Word和FrontPage的功能和使用方法;②能利用Internet上和图书馆查找资料的能力;③具备资料收集、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④具有论文撰写的初步知识。
  (3)实施单元计划前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源和材料:
  ①硬件:多台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并与因特网连接; ②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和因特网浏览器;③材料:物理教材、网上资源和图书资料。
  (4)教学实施过程:
  此单元计划需要的时间:共7课时。
  第一阶段(1课时):
  分组讨论,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有关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每组分别找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最少四个,并构思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即确定本组研究的方向和小课题。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高中的物理知识综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二阶段(1课时):
  搜集素材(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应用例子、自己掌握的知识、上网查找网站资料等), 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类。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第三阶段(2课时):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生作品范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或设计制作自己的Web网站,简单阐述研究过程及成果。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性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阶段(2课时):
  共享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及学生网站,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进行评价和修改。评价的依据是教师给出的评价量规,教师将给出两个评价量规:对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评价量规和对学生网站的评价量规。互评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补充。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各取所长,互相补充知识,完成对高中部分知识的复习。
  第五阶段(1课时) :
  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小结整个活动过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便于进一步的完善。
  层次区别教学: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他们和成绩好的学生分配为一组,即培养合作精神,尽量让他们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对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应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尽量独挑大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研究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以上就是一个单元计划的设计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往往会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有一组同学,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找出了生活中的四个物理现象:海市蜃楼、坐井观天、凹凸桥问题和拔河,用PowerPoint形式展示了本组的研究成果,在解释第一个现象中他们先是找到了关于海市蜃楼的一篇新闻报道,从而引出什么是海市蜃楼现象。他们采用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去解释,并且还画出了原理图,从网上下载了原理的动画模拟,使其他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对海市蜃楼的产生原因一目了然。第二个现象坐井观天也是光学问题,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青蛙在井中观天叹息,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青蛙看起来天那么小?采用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并且作了对应的光路图,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井中积满了水,青蛙原来看不到的树能看到了,为什么?解释的原理是光的折射,也画出了对应的光路图,做的光路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把“静”变为“动”,非常形象生动。在解释凹凸桥问题时展示了生活中桥的照片,桥都是凸形的,没有凹形桥,为什么没有凹形桥呢?解释中用的对应原理是向心力的问题,并且还自己动手做出了车在桥上运动时车的受力情况分析。最后一个拔河现象也是力学问题,引用原理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尽管拔河时有一队赢了,但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一样大的,把这个高中阶段非常模糊的内容给解释得非常透彻。这一组同学的研究成果一致得到了好评,内容充实,引用的理论准确、科学。
  在这种新型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互评中,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观看其他组的作品,学到的不只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交叉的知识,即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各部分都涉及到了,并且学生通过观看物理现象,印象非常深刻。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本班一部分对物理课毫无兴趣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把身边的某些物理现象,用高中物理知识解释得非常透彻,不但从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开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地投入到物理课的学习中去,物理成绩也随之提高。
  总之,“Intel未来教育”中,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的主体行为,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把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如果有意识的将这些理论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必将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进行物理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谢亚清 .多媒体与教学[J].陕西教育,2002,3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4]宓子宏 .物理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栏目编辑张正严)
其他文献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委员会)认定本田涉案外观设计“全部无效”后,本田就CR—V外观专利权一事,已经起诉专利委员会要求其维持CR—V外观专利权有效。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