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将政治课理论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回归生活;生辉]
新课标指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
哥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如果把政治课比做树,那么,社会生活便是滋养其生存和发展的沃土。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教学必然是空洞乏味、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那么,如何才能使政治课生命之树常青?如何寻找到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呢?下面笔者就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有人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提问。
(1)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紧扣时代脉搏。高中生思想活跃,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对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多变的价格一课,我以居高不下的房价为例: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国房地产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就沸腾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一现状,国家该怎么去做呢?然后,带领学生层层剖析,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教材理论,也加深了对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2)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乡土资源来自本地,更贴近学生生活,可信度高,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区域性特征时,我以《笑傲江湖》中张鹤伦郎鹤炎相声台词为例:你瞅啥?瞅你咋地?再说一句,五分钟以后,有人出殡了。学生不禁捧腹大笑,表示深有体会,这就是东北人粗犷豪放的特点。通过借助乡土资源,分析自己身边的风土人情、礼仪风尚,让学生感觉政治课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3)有效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艺术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艺谋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动用任何艺术手段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教师也可以把“艺术元素”引入政治课教学,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既贴近生活、触动心灵,又达到了传授知识、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让学生看了一段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其中有这样的台词“范老师你咋这不热爱劳动呢?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你吃啥?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你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从而既实现政治教学的知识目标,也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要寻找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依据、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的总结归纳,以及寻找经验、不足和差距、问题的关键、重点、突破口等,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政治课教学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1)分析对象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示教学内容,使理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讲到“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内容时,我让一个学生扮演买家另两个学生扮演卖家,演绎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从而理解市场是如何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三要素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
(2)培养学生结合不同理论多角度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由于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政治,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并不难,也不枯燥。教会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思考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问题中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要从问题中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时,我指导学生从现实情况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国家必须统一。主权只能有一个,因此只能是“一国”。但大陆和台湾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如果对台湾强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将不利于台湾的和谐稳定,最终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和平稳定,只能实行“两制”。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最好也是必然的方法就是实行一国两制。
(2)讓学生走出课堂,强化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民主管理”之前,我发了调查提纲:你知道村(居)委会是什么性质吗?村民和居民实行民主管理的途径有哪些?居委会实行哪些办事制度?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走进村委会和居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才是政治课教学得以枝繁叶茂的源泉和沃土。政治课教学只有在回归生活中才能熠熠生辉。
关键词:政治课;回归生活;生辉]
新课标指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
哥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如果把政治课比做树,那么,社会生活便是滋养其生存和发展的沃土。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教学必然是空洞乏味、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那么,如何才能使政治课生命之树常青?如何寻找到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呢?下面笔者就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有人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提问。
(1)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紧扣时代脉搏。高中生思想活跃,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对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多变的价格一课,我以居高不下的房价为例: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国房地产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就沸腾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一现状,国家该怎么去做呢?然后,带领学生层层剖析,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教材理论,也加深了对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2)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乡土资源来自本地,更贴近学生生活,可信度高,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区域性特征时,我以《笑傲江湖》中张鹤伦郎鹤炎相声台词为例:你瞅啥?瞅你咋地?再说一句,五分钟以后,有人出殡了。学生不禁捧腹大笑,表示深有体会,这就是东北人粗犷豪放的特点。通过借助乡土资源,分析自己身边的风土人情、礼仪风尚,让学生感觉政治课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3)有效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艺术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艺谋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动用任何艺术手段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教师也可以把“艺术元素”引入政治课教学,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既贴近生活、触动心灵,又达到了传授知识、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让学生看了一段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其中有这样的台词“范老师你咋这不热爱劳动呢?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你吃啥?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你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从而既实现政治教学的知识目标,也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要寻找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依据、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的总结归纳,以及寻找经验、不足和差距、问题的关键、重点、突破口等,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政治课教学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1)分析对象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示教学内容,使理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讲到“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内容时,我让一个学生扮演买家另两个学生扮演卖家,演绎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从而理解市场是如何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三要素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
(2)培养学生结合不同理论多角度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由于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政治,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并不难,也不枯燥。教会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思考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问题中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要从问题中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时,我指导学生从现实情况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国家必须统一。主权只能有一个,因此只能是“一国”。但大陆和台湾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如果对台湾强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将不利于台湾的和谐稳定,最终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和平稳定,只能实行“两制”。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最好也是必然的方法就是实行一国两制。
(2)讓学生走出课堂,强化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民主管理”之前,我发了调查提纲:你知道村(居)委会是什么性质吗?村民和居民实行民主管理的途径有哪些?居委会实行哪些办事制度?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走进村委会和居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才是政治课教学得以枝繁叶茂的源泉和沃土。政治课教学只有在回归生活中才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