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即要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人”;应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优良品质的教育等等。笔者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列于兹,以就教于大方。
  1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化学史,在很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辉煌的化学文化。新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科学》就有目的地介绍了一些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的科技以及化学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金属和烧制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现代化学发展的伟大成就也有很多,如纳米材料、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等。在讲到《石油和煤》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以及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的伟大成就。在《金属》单元里,介绍了我国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把历史、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渗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
  由于辩证唯物思想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学科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和质变、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因而化学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这些观点的培养。如《化学改变了世界》部分,阐述了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世界的物质在不断变化,教师可以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在氧气中产生现象不同的两个实验、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是由浓度变化引起性质的变化等启发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又如铁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燃烧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缓慢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这揭示了化学变化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说明了内因与外因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许多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知道,所教的书不仅仅是化学,其中有着比化学知识更完善、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要不断挖掘化学教材中这些内容,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升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成熟。
  3 落千丈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很多污染事件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当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优良品质教育渗透
  首先要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比如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等。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寻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再如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等。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其次要注重身教。比如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制约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规范操作的实验,工整的板书,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好机会。
  民族素质需要提高,德育必不可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师要根据其学科特点,扎扎实实搞好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即有理智、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惟其如此,才可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之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的一种形式。但当合作小组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把握不好,以及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精心设
期刊
自95年大学毕业踏入职校校门,从微机专业第1个班开始直至今日,曾有过太多的改变、思考、感动与憧憬。最为深刻的就是今年我们学校掀起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变革热潮对我产生的冲击和震撼。以前:我的教学过程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我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我的教学非常注重结论,有“肌体”无“灵魂”。我的教学非常关注学科,目中无人。现在:我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我的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
期刊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开展学科活动课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
期刊
【摘要】 职业高中的语文是主要文化课程之一。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中应该更注重素质教育。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奠定知识体系基础,能有效的促进学生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在不断探讨各自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初二才开设的物理学科而言,虽然对学生在“应试”方面要求低了一点,但在动手能力、语言表述及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这就同时要求教师要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各种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无论教学如何发展,都离不开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
期刊
最近,身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A生是一名班干部,成绩一直不错,并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之职,有同学反映他上课故意打岔、讲话,下课后追追打打,搞得教室里乌烟瘴气,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显得和以前不一样。我决定到他家里进行一次家访。他妈妈反映他每天在家学习到很晚。我把他在校的表现说出来,他妈妈也感到惊奇,为什么他在家拼命学习,在校却故意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呢?经过我们的共同引导,他终于说
期刊
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是每个学科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创新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指导下,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在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就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切实实施创新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期刊
素质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指引着中国教育的前进道路,而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这些年来,素质教育在各城镇开展得很好,可是,在农村呢?  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没有在农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就必定会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个败笔。作为一个在农村小学执教几十年的老教师,我看到了农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弊端。  当今的农村,
期刊
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是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因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就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下面浅谈我是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  1 抓住个性特征施以厚爱  一般说来,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是心灵都受到创伤,心灵深处的三个泉眼:求知欲、表现欲、自尊心都被堵塞,失去了学习的动机。怎样才能重新打开这三个泉眼,从中流出潺潺的清泉,滋
期刊
小学教育在孩子一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它对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综合课程,也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