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淮南市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体育态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现价段淮南市中小学生及家长体育态度的现状,探讨家长体育态度和中小学生体育态度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利于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家长 体育态度
一、前言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影响着孩子的态度、习惯和行为,父母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行为将会影响着孩子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子女的体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长对体育态度的影响。从大量文献中对体育态度进行鉴定,并通过自编包括我市中小学独生子女家长、业余体校小运动员及其家长的五份开放、闭合相结合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一些家长,了解了中小学生及家长体育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影响,从而帮助解决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一)中国体育面临断代,这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独身子女的父母反对子女参加正规的体育训练,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是否还支持子女在课外进行体育活动呢?
(二)随着中考、高考压力越来越大,学生进入了“应试教育”时代,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体育课此时变得可有可无,有的学校,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间,使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学生体质出现明显下降现象。为了使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精神和要求得到体现,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科目。”随后出台了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
(三)中小学本身对于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旨在研究我市中小学独身子女以及其家长对待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为探讨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和二十一世纪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积累资历。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时间
调查对象为淮南市区及郊区的五所中小学学生,总计420人,其中小学独生子女130人,中学独生子女130人,小运动员30人及其家长130人。时间: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并在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中,访问了百名的学生及家长,了解中小学生及家长对体育态度的情况。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期刊网的全文数据库,收集资料并对有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比较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中小学独生子女对于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分析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国体育腾飞的后备力量。尤其在学生身心发展的中学阶段。家长、学校和社会如果有步骤地引导中学生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训练,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发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也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大事,是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调查中、小学独生子女对于一般体育活动及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并进行分析、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130名中学生,130名小学生调查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均有少数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缺乏顽强的意志,对体育活动望而生畏、缺乏热情,然而大多数学生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他们爱上体育课、爱看体育比赛、爱翻阅体育杂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要面临日益激烈地升学竞争和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三重压力,他们除了每周的体育课外,不可能在体育场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有些老师、家长的错误教育、引导,渐渐地体育在多数青少年心目中失掉了魅力,失掉了价值,这点从表1中学生热心体育活动的比例下降就可以得到证明。
相比较而言学生们对于从事专业训练的态度更令人不安。在小学生中只有38.5%的人愿意从事专业的体育训练,而有30.8%的人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做运动员没有做大学生光荣。做运动员太累,不愿意吃苦或是运动生涯结束后不好找工作等等。而中学生这种态度更加明顯,这种态度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客观上造成了各级运动队青黄不接,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而基础训练人数太少则会形成不合理的倒梯形结构。很多地区为了应付比赛,从局部利益出发,“拔苗助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管理,从而影响到标志着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竞技体育的发展,导致中国体育事业发生危机。”
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体育训练态度的变化,在宏观上制定政策,微观上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小学生施加影响、正确引导,以增加体育人口的比例,使学生健康、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都能得到很快发展。
我们还对一些在少年体校参加正规训练的小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大大高于同龄的其它孩子,他们大多有着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有着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在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这些小运动员经过合理的训练,大多成为各级优秀体育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些选手,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很好的保证,以吸引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竞技体育中去。使我们的体育人才分布呈金字塔型,实现体育腾飞方可有望。
(二)家长对子女从事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态度分析
现在独生子女对家长依赖性大,家长对他们的保护感也强,家长心目中对子女理想职业的要求层次也越来越高,导致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向某一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在这背景下,家长是否还乐于让子女在课外进行体育活动和进一步从事艰苦的专业训练?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体育锻炼和从事专业训练的热情都令人不容乐观。在被调查的130位家长中,经常督促孩子进行锻炼的只有15人,而不督促的竟占到51人。家长对于体育冷漠,客观上影响了孩子热情,造成了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下降,体育知识平乏;也造就了一大批脂肪堆积、臃肿病态的“小胖子”和身体纤弱、瘦高条儿的“豆芽菜”,家长对于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使得他们拼命压缩孩子的课余时间以增大学习时间,扼杀孩子的一切正当有益的爱好,包括体育方面的爱好,以求得孩子在激烈地竞争中不被淘汰。而在少年体校接受训练的学生家长却普遍认为子女通过业余体校的正规训练,不但充实了业余生活,培养了独立、竞争的意识,而且使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喜爱集体活动,在学校受到其它孩子们的尊敬和喜爱。
对于两种家长的态度,我们无疑可以看出小运动员家长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基层训练人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五、小结及建议
(一)小结
1.对比中小学独生子女可以看出随着年龄额增长,对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的热情有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人才培养都有消极影响。
2.家长对子女的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都缺乏热情,这也直接威胁着学生的健康和体育人才的培养。
(二)建议:
1.进一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增加体育人口和基层训练人数,争取老师、家长乃至整個社会对体育的支持。
2.学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应学生的体育课程。例如开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向学生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体育教育。
3.学校应当教育家长正视体育的态度,传播体育知识,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处理好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真正做到为孩子减负,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传志,唐宏贵.家庭体育——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文史.2001(3):44.
[2] 赵忠心.家庭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
[3] 李建英,李金龙,金凯.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校队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2):18-21.
[4] 侯明旭.北京城乡五所小学生家长对子女参与运动态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7.
[5] 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好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8-32.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淮南市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体育态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现价段淮南市中小学生及家长体育态度的现状,探讨家长体育态度和中小学生体育态度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利于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家长 体育态度
一、前言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影响着孩子的态度、习惯和行为,父母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行为将会影响着孩子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子女的体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长对体育态度的影响。从大量文献中对体育态度进行鉴定,并通过自编包括我市中小学独生子女家长、业余体校小运动员及其家长的五份开放、闭合相结合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一些家长,了解了中小学生及家长体育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影响,从而帮助解决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一)中国体育面临断代,这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独身子女的父母反对子女参加正规的体育训练,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是否还支持子女在课外进行体育活动呢?
(二)随着中考、高考压力越来越大,学生进入了“应试教育”时代,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体育课此时变得可有可无,有的学校,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间,使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学生体质出现明显下降现象。为了使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精神和要求得到体现,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科目。”随后出台了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
(三)中小学本身对于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旨在研究我市中小学独身子女以及其家长对待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为探讨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和二十一世纪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积累资历。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时间
调查对象为淮南市区及郊区的五所中小学学生,总计420人,其中小学独生子女130人,中学独生子女130人,小运动员30人及其家长130人。时间: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并在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中,访问了百名的学生及家长,了解中小学生及家长对体育态度的情况。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期刊网的全文数据库,收集资料并对有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比较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中小学独生子女对于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分析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国体育腾飞的后备力量。尤其在学生身心发展的中学阶段。家长、学校和社会如果有步骤地引导中学生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训练,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发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也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大事,是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调查中、小学独生子女对于一般体育活动及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并进行分析、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130名中学生,130名小学生调查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均有少数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缺乏顽强的意志,对体育活动望而生畏、缺乏热情,然而大多数学生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他们爱上体育课、爱看体育比赛、爱翻阅体育杂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要面临日益激烈地升学竞争和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三重压力,他们除了每周的体育课外,不可能在体育场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有些老师、家长的错误教育、引导,渐渐地体育在多数青少年心目中失掉了魅力,失掉了价值,这点从表1中学生热心体育活动的比例下降就可以得到证明。
相比较而言学生们对于从事专业训练的态度更令人不安。在小学生中只有38.5%的人愿意从事专业的体育训练,而有30.8%的人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做运动员没有做大学生光荣。做运动员太累,不愿意吃苦或是运动生涯结束后不好找工作等等。而中学生这种态度更加明顯,这种态度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客观上造成了各级运动队青黄不接,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而基础训练人数太少则会形成不合理的倒梯形结构。很多地区为了应付比赛,从局部利益出发,“拔苗助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管理,从而影响到标志着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竞技体育的发展,导致中国体育事业发生危机。”
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体育训练态度的变化,在宏观上制定政策,微观上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小学生施加影响、正确引导,以增加体育人口的比例,使学生健康、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都能得到很快发展。
我们还对一些在少年体校参加正规训练的小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大大高于同龄的其它孩子,他们大多有着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有着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在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这些小运动员经过合理的训练,大多成为各级优秀体育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些选手,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很好的保证,以吸引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竞技体育中去。使我们的体育人才分布呈金字塔型,实现体育腾飞方可有望。
(二)家长对子女从事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态度分析
现在独生子女对家长依赖性大,家长对他们的保护感也强,家长心目中对子女理想职业的要求层次也越来越高,导致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向某一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在这背景下,家长是否还乐于让子女在课外进行体育活动和进一步从事艰苦的专业训练?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体育锻炼和从事专业训练的热情都令人不容乐观。在被调查的130位家长中,经常督促孩子进行锻炼的只有15人,而不督促的竟占到51人。家长对于体育冷漠,客观上影响了孩子热情,造成了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下降,体育知识平乏;也造就了一大批脂肪堆积、臃肿病态的“小胖子”和身体纤弱、瘦高条儿的“豆芽菜”,家长对于专业体育训练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使得他们拼命压缩孩子的课余时间以增大学习时间,扼杀孩子的一切正当有益的爱好,包括体育方面的爱好,以求得孩子在激烈地竞争中不被淘汰。而在少年体校接受训练的学生家长却普遍认为子女通过业余体校的正规训练,不但充实了业余生活,培养了独立、竞争的意识,而且使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喜爱集体活动,在学校受到其它孩子们的尊敬和喜爱。
对于两种家长的态度,我们无疑可以看出小运动员家长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基层训练人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五、小结及建议
(一)小结
1.对比中小学独生子女可以看出随着年龄额增长,对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的热情有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人才培养都有消极影响。
2.家长对子女的一般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都缺乏热情,这也直接威胁着学生的健康和体育人才的培养。
(二)建议:
1.进一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增加体育人口和基层训练人数,争取老师、家长乃至整個社会对体育的支持。
2.学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应学生的体育课程。例如开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向学生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体育教育。
3.学校应当教育家长正视体育的态度,传播体育知识,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处理好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真正做到为孩子减负,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传志,唐宏贵.家庭体育——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文史.2001(3):44.
[2] 赵忠心.家庭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
[3] 李建英,李金龙,金凯.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校队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2):18-21.
[4] 侯明旭.北京城乡五所小学生家长对子女参与运动态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7.
[5] 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好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