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时并发气胸的预防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采用胸交感神经阻滞穿刺针、按安全距离和只进不退的穿刺技术,行胸交感神经链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对气胸并发症发生的预防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行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链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769例多汗症和雷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穿刺方法为CT引导下设计穿刺路径、采用胸交感神经阻滞穿刺针(尖端65°钝头)按"安全距离"和"只进不退"的操作原则穿刺至肋骨小头上方的壁胸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CT肺窗观察有无气胸发生,确认无气胸发生后两侧各注入无水乙醇2.5 ml(含30%碘海醇注射液0.25 ml)行阻滞治疗。

结果

769例患者(1 538侧神经链节段)均穿刺成功,CT肺窗观察均无气胸发生。注入无水乙醇阻滞治疗后,3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经向该侧星状神经节注射生理盐水后霍纳综合征消失;术后出现相应节段肋间神经痛者188例,均于1~3个月自愈。

结论

胸交感神经链阻滞穿刺时,通过采取CT引导、改进穿刺针具和相应的穿刺技巧可避免气胸的发生。

其他文献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疾病,预防复发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国内外治疗指南中推荐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为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并且目前已积累一定的研究数据。由于治疗指南更新的相对滞后,针对长效针剂的实际临床应用尚不能及时在指南中全面体现。基于此,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由15位精神科专家组成了本共识的专家组,在系统总结长效针剂在精神分裂症全程治疗中的疗效和
头晕/眩晕病因复杂,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头晕/眩晕疾病的最新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进展编制,以帮助基层医生更新头晕/眩晕理念,澄清既往一些病因诊断及相关疾病认识方面的误区,形成规范的头晕/眩晕疾病的诊疗思维,拓展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头晕/眩晕诊断的问诊和查体方法,力求满足基层医生对头晕/眩晕疾病的初级诊疗需要,提高基层医
目的评估分级诊疗在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分级管理体系,采用抽签法抽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就诊的118例稳定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简称管理组,60例)及对照组(58例),管理组患者转诊至社区医院行哮喘控制与管理教育,督导治疗,并于治疗2周及1、3、6、9个月、1年随诊;对照组患者首次就诊强调规律用药,予以哮喘管理,6个月及1年
期刊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导致多系统损害,极易误诊。报道1例以发热、淋巴结炎为突出症状的非流行区误诊病例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确诊、住院治疗的10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GPA)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中5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其中3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表现,1例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受累。5例周围神经受累患者中,2例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病,3例为多发性神经病。所有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肢体麻木疼痛症状为突出表现。电生理检查发现感觉和运动传导波幅显著降低或消失。10例中
组织增生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疾病。本文报告1例HNL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