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往往强调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却忽视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使学校与家长间产生了一些不应有的隔膜,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还应注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软肋;沟通与交流
新课改的理念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特点,即学校、社会与家庭是教育中的三个重要支点。家长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协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是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那么该如何发挥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力量?如何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处理得融洽和谐?这恰恰是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学校与家长沟通与联系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者,更是将其作为教育中的头等大事,并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定期的家长会;定期的家访、学生的周记等等,这些措施对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成功教育功不可没。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工作的压力,教师同家长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就愈发显得重要而急迫,对这方面的沟通技巧就更应该谙熟于心。
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但如何与家长交流又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适时考虑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方式很多,但最关键的应视孩子的教育需要和预期的沟通目的及效果而定。如果能将家长这些教育的第三方推向前台,效果有时可以是事半功倍的。同时,关系的日益增进,能促使你在家長心目中地位的变化,更有助于对教育方法的交流和引导,甚至于有助于学校声誉的进一步增强。在诸多的方式中,我比较倾向的方式是定期家访、家长会与借助短信交流。家访,是我们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来显得出于真诚,二来能多方位了解孩子及家庭情况。班主任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访问前,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访问过程中,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一般的家访,大多是由于学生成绩太差,或出现一些思想问题,班主任登门或通过其他途径向家长通报这些情况,要求家长予以协助。因此,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一进门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除了交谈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家访一般应选择家长休息在家的时候,如节假日或晚间,但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如果方便的话,事先应预约一下。另外,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尽可能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去家访。
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由班主任发起并组织,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举行,邀请全体家长参加。开学的家长会可介绍班级工作计划,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期中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开学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下一段工作安排等;期末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工作总结,指导家长帮助学生过好假期等。如有重要情况需要家长知道,也可临时安排家长会。要开好家长会,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选时要恰当,会议的内容应事先书面通知,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同时,会议的召开要准时,不拖拉;班主任的发言,要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以引发家长的共鸣,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知识层次的提高,“不仅是养育者,也是教育者”的观念正在家长心目中逐渐形成,他们有着参与学校教育的强烈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不能漠视这些“第三方”的积极而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努力学会与家长沟通,为家长创造机会,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教育者的行列中。在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中,我们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与家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但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帮助家长改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并能积极促使这些“第三方”早日走到前台,同我们教师一起共谋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软肋;沟通与交流
新课改的理念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特点,即学校、社会与家庭是教育中的三个重要支点。家长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协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是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那么该如何发挥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力量?如何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处理得融洽和谐?这恰恰是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学校与家长沟通与联系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者,更是将其作为教育中的头等大事,并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定期的家长会;定期的家访、学生的周记等等,这些措施对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成功教育功不可没。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工作的压力,教师同家长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就愈发显得重要而急迫,对这方面的沟通技巧就更应该谙熟于心。
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但如何与家长交流又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适时考虑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方式很多,但最关键的应视孩子的教育需要和预期的沟通目的及效果而定。如果能将家长这些教育的第三方推向前台,效果有时可以是事半功倍的。同时,关系的日益增进,能促使你在家長心目中地位的变化,更有助于对教育方法的交流和引导,甚至于有助于学校声誉的进一步增强。在诸多的方式中,我比较倾向的方式是定期家访、家长会与借助短信交流。家访,是我们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最有效的途径,一来显得出于真诚,二来能多方位了解孩子及家庭情况。班主任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访问前,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访问过程中,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一般的家访,大多是由于学生成绩太差,或出现一些思想问题,班主任登门或通过其他途径向家长通报这些情况,要求家长予以协助。因此,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一进门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除了交谈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班主任还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家访一般应选择家长休息在家的时候,如节假日或晚间,但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如果方便的话,事先应预约一下。另外,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尽可能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去家访。
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一般由班主任发起并组织,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举行,邀请全体家长参加。开学的家长会可介绍班级工作计划,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期中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开学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下一段工作安排等;期末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工作总结,指导家长帮助学生过好假期等。如有重要情况需要家长知道,也可临时安排家长会。要开好家长会,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选时要恰当,会议的内容应事先书面通知,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同时,会议的召开要准时,不拖拉;班主任的发言,要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以引发家长的共鸣,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知识层次的提高,“不仅是养育者,也是教育者”的观念正在家长心目中逐渐形成,他们有着参与学校教育的强烈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不能漠视这些“第三方”的积极而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努力学会与家长沟通,为家长创造机会,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教育者的行列中。在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中,我们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与家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但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帮助家长改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并能积极促使这些“第三方”早日走到前台,同我们教师一起共谋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