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自然灾害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1]。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净化系统;人与自然;自我调节
正文:
1 城市景观湿地的生态性分析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全世界共有湿地8.5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我国大约有湿地0.63亿hm2,天然湿地0.25亿hm2,人工湿地0.38亿hm2[3]。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既为城市湿地绿化。20世纪初至今,快速城市化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情况加剧,也导致了城市湿地生境的丧失,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大有可为[4]。
2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原则
2.1 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有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5]。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都是做好一个湿地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而掌握了居民的情况,则可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这样能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6]。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持了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存在[7]。
2.2 植物的配置设计
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
一方面,从层次上进行植物搭配设计,结合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特点,有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之分,将各种植物分层次进行搭配设计;另一方面,从功能上考虑植物搭配设计,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而发达根系类植物则以利于吸收。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多种类植物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姿,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8]。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
2.3 水土因子
土壤结构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2.4 生物因子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生物发展提供适宜的栖息和运动空间。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加强了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使得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不受污染,形成稳定气候的条件,提制了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
3 城市湿地保护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扰动的湿地,因其物种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健康状态。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时,湿地生境恶化,功能退化,进而影响区域环境[7]。城市湿地的保护及恢复,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国家湿地保护政策对城市湿地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前瞻性的、科学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而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6]。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就是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湿地素有“自然之肾”之称,人们利用湿地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1]
3.2 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
高速公路、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扩建,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湿地水文和生物学特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当考虑维持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湿地景观设计,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和公众安全。因为景观的破碎和分割被认为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所以,规划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规划的目标是将每一景观中各种大小的节点连接成为整体的保护网络,并在区域和大陆尺度上建立景观保护体系。
3.3 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监控机制
城市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以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在城市湿地治理过程中,湿地监控时间的长短是重要的决定因子。在湿地生境退化和丧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可通过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来维持其特有功能。要完全恢复功能健全的湿地一般需要经过10年—15年,而且湿地系统各项功能的发育速度有所不同。如在湿地重建过程中,水文功能恢复得比较快,营养物质也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而成,但要发育成支持多种野生动物的湿地生境则需要多年的时间[5]。大多数城市湿地恢复项目,当其湿地群落结构有比较合理的比例时,可认为湿地恢复得比较成功。
3.4 提高全民素质,公众参与保护湿地
休闲和娱乐是城市湿地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居民对湿地的任意践踏,垃圾处理方式不当等,都会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保护城市湿地生境,提高城市环境是市民共同的事业,维护城市湿地健康的生态环境必须靠市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不仅是城市湿地保护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景观生态理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子刚,马学慧.中国湿地概览[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7
[2]陈向远.现代化城市需要建设城市大园林[J].中国园林,2001,(5):3~6
[3]蒋明康,周泽江,贺苏宁.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79-84
[4]吴玲.湿地植物与景观[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59-68
[5]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9-13
[6]俞孔坚,迪华,压凡.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J].国园林,2001,(2):26~28
[7]陆健健.湿地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34
[8]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1):119-125。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净化系统;人与自然;自我调节
正文:
1 城市景观湿地的生态性分析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全世界共有湿地8.5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我国大约有湿地0.63亿hm2,天然湿地0.25亿hm2,人工湿地0.38亿hm2[3]。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既为城市湿地绿化。20世纪初至今,快速城市化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情况加剧,也导致了城市湿地生境的丧失,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大有可为[4]。
2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原则
2.1 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有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5]。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都是做好一个湿地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而掌握了居民的情况,则可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这样能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6]。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持了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存在[7]。
2.2 植物的配置设计
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
一方面,从层次上进行植物搭配设计,结合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特点,有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之分,将各种植物分层次进行搭配设计;另一方面,从功能上考虑植物搭配设计,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而发达根系类植物则以利于吸收。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多种类植物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姿,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8]。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
2.3 水土因子
土壤结构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2.4 生物因子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生物发展提供适宜的栖息和运动空间。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加强了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使得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不受污染,形成稳定气候的条件,提制了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
3 城市湿地保护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扰动的湿地,因其物种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健康状态。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时,湿地生境恶化,功能退化,进而影响区域环境[7]。城市湿地的保护及恢复,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国家湿地保护政策对城市湿地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前瞻性的、科学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而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6]。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就是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湿地素有“自然之肾”之称,人们利用湿地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1]
3.2 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
高速公路、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扩建,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湿地水文和生物学特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当考虑维持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湿地景观设计,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和公众安全。因为景观的破碎和分割被认为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所以,规划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规划的目标是将每一景观中各种大小的节点连接成为整体的保护网络,并在区域和大陆尺度上建立景观保护体系。
3.3 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监控机制
城市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以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在城市湿地治理过程中,湿地监控时间的长短是重要的决定因子。在湿地生境退化和丧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可通过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来维持其特有功能。要完全恢复功能健全的湿地一般需要经过10年—15年,而且湿地系统各项功能的发育速度有所不同。如在湿地重建过程中,水文功能恢复得比较快,营养物质也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而成,但要发育成支持多种野生动物的湿地生境则需要多年的时间[5]。大多数城市湿地恢复项目,当其湿地群落结构有比较合理的比例时,可认为湿地恢复得比较成功。
3.4 提高全民素质,公众参与保护湿地
休闲和娱乐是城市湿地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居民对湿地的任意践踏,垃圾处理方式不当等,都会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保护城市湿地生境,提高城市环境是市民共同的事业,维护城市湿地健康的生态环境必须靠市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不仅是城市湿地保护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的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景观生态理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子刚,马学慧.中国湿地概览[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7
[2]陈向远.现代化城市需要建设城市大园林[J].中国园林,2001,(5):3~6
[3]蒋明康,周泽江,贺苏宁.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79-84
[4]吴玲.湿地植物与景观[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59-68
[5]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9-13
[6]俞孔坚,迪华,压凡.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J].国园林,2001,(2):26~28
[7]陆健健.湿地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34
[8]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1):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