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好像缺德的官员比缺德民众要多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官场真的是染缸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德,体现在国人的身上是不等值、不等价的。比如,为人师表者,要有师德,悬壶济世的,要有医德,为民做主的要有官德……可面朝黄土的就没听过有“农德”,也没听过做买卖的人要有“商德”,商人只要做到买卖公平,为人诚信就足够了。历代皇权与政府对社会底层大众都没有多高的道德要求。
但为官者不行,为官者在中国历来都是由读书人中的优秀分子来担任,他们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他们“学而优则仕”的身份。他们在人治体制下掌权,其个人的道德品质高下,要比能力大小更决定着行为的成败。这其中不仅是官员的行政能力也包括他们个人的升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体现在“天下情怀”与“名节骨气”上,尽管是“学成文武艺效于帝王家”,可他们还是以思想、智慧高于皇帝而自豪,既然为官就要“流芳百世”,绝不“遗臭万年”。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道德越败坏,品质越卑鄙的官员位置坐得更高,升迁更快的典型,但在整个漫长的古代社会,毕竟还是靠好官的官德管理着社会与衙门的。历史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官德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国运旺,百姓幸福;官德衰,政权乱,国消亡,百姓遭殃。
那么,由皇权掌管天下变为政党管理国家之后,官员的性质就发生根本的变化。制度的设置就不再是把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利益托付给一个人了,他道德高尚,就造福一方,他道德沦丧,就祸害一方,这都是没谱的事情,没有严重脑外伤的人都知道死的制度比活的人好控制,相信好人当官有好的道德,就不如相信不管谁做官,都得循规蹈矩,听人民的话,更不瞎折腾,可是我们有些时候恰恰知道常识,不运用常识。
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敬畏之心。约束官员之“德”,就是让他们有所敬畏,而不是为所欲为。约束官员之“德”,不全在所谓政绩指标,而在于“公开监督”,在于“群众满意度”。干部言行是否一致,权力是否滥用,道德修养如何,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考核表”交由民意来填写。这样,官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不会乱来,官德缺失现象也会一天天好转起来。
没有让官员敬畏的约束力,官员的道德自身不会净化,别说中国人这样,美国也一样。据媒体报道,狄克森州立大学的一份审查报告指出,因“极度缺乏控制和监管”,该校自2003年起,录取了数百名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外国学生,并在没有完成课程的情况下授予学位。中国有近20所高校牵涉其中。据报告披露,参与该校双学位项目的学生有95%是中国人,剩下的5%是俄罗斯人。丑闻曝光后,该校教育、商业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自杀谢罪,一位副校长引咎辞职。
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监管不严的“海归文凭”市场,才让美国的高校院长也跟着一起缺德了,竟然要了院长的性命。反观我们那些乱给官员发文凭的院长们咋就没一个脸皮薄儿自杀的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11月30日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官德不纳入法治的监督之中就会“缺德”。这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精神是一致的。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实际生活中,有不少领导干部嘴上挂着“以德治国”,但常常忽略了“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得有一种力量能“治官德”。要严格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行为,找不到这个力量,官德就永远不会高尚。
图:陆华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但为官者不行,为官者在中国历来都是由读书人中的优秀分子来担任,他们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他们“学而优则仕”的身份。他们在人治体制下掌权,其个人的道德品质高下,要比能力大小更决定着行为的成败。这其中不仅是官员的行政能力也包括他们个人的升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体现在“天下情怀”与“名节骨气”上,尽管是“学成文武艺效于帝王家”,可他们还是以思想、智慧高于皇帝而自豪,既然为官就要“流芳百世”,绝不“遗臭万年”。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道德越败坏,品质越卑鄙的官员位置坐得更高,升迁更快的典型,但在整个漫长的古代社会,毕竟还是靠好官的官德管理着社会与衙门的。历史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官德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国运旺,百姓幸福;官德衰,政权乱,国消亡,百姓遭殃。
那么,由皇权掌管天下变为政党管理国家之后,官员的性质就发生根本的变化。制度的设置就不再是把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利益托付给一个人了,他道德高尚,就造福一方,他道德沦丧,就祸害一方,这都是没谱的事情,没有严重脑外伤的人都知道死的制度比活的人好控制,相信好人当官有好的道德,就不如相信不管谁做官,都得循规蹈矩,听人民的话,更不瞎折腾,可是我们有些时候恰恰知道常识,不运用常识。
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敬畏之心。约束官员之“德”,就是让他们有所敬畏,而不是为所欲为。约束官员之“德”,不全在所谓政绩指标,而在于“公开监督”,在于“群众满意度”。干部言行是否一致,权力是否滥用,道德修养如何,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考核表”交由民意来填写。这样,官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不会乱来,官德缺失现象也会一天天好转起来。
没有让官员敬畏的约束力,官员的道德自身不会净化,别说中国人这样,美国也一样。据媒体报道,狄克森州立大学的一份审查报告指出,因“极度缺乏控制和监管”,该校自2003年起,录取了数百名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外国学生,并在没有完成课程的情况下授予学位。中国有近20所高校牵涉其中。据报告披露,参与该校双学位项目的学生有95%是中国人,剩下的5%是俄罗斯人。丑闻曝光后,该校教育、商业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自杀谢罪,一位副校长引咎辞职。
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监管不严的“海归文凭”市场,才让美国的高校院长也跟着一起缺德了,竟然要了院长的性命。反观我们那些乱给官员发文凭的院长们咋就没一个脸皮薄儿自杀的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11月30日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官德不纳入法治的监督之中就会“缺德”。这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精神是一致的。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实际生活中,有不少领导干部嘴上挂着“以德治国”,但常常忽略了“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得有一种力量能“治官德”。要严格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行为,找不到这个力量,官德就永远不会高尚。
图:陆华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