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习中一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不清楚,会感觉“似是而非”,出现模糊认识,致使学生在做题过程往往出现不能准确判断而出现以偏概全现象,这些也往往是试题中命题者常设陷阱知识,因此,需要学生准确的把握知识的内涵,切勿因疏漏知识而出现常识性错误.
1.能源物质“并非都是”糖类
(1)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CO2和H2O.正常情况下,脂肪、蛋白质除正常代谢产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状态或衰老状态下才氧化供能.
(2)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太阳能是最终能量来源;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2.有细胞壁的“并非都是”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但有细胞壁的并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除支原体外)、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3.具有中心体的“并非都是”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所以判定是不是动物细胞不能仅根据是否具有中心体.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并非都是”含有线粒体
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等)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蓝藻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它们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b)-ab,求f (x).
解析∵f (a)+f (b)=f (a+b)-ab,ab∈N,∴令a=x,b=1,得f (x)+f (1)=f (x+1)-x,又f (1)=1,故f (x+1)-f (x)=x+1①
在①令x=1, 2, 3,…, n-1得
f (2)-f (1)=2
f (3)-f (2)=3
……
f (n)-f (n-1)=n
由这n个式子相加得:
f (n)-f (1)=12(n+2)(n-1)
∴f (n)=12(n+2)(n-1)+1,
∴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
f (x)=12x2+12x( x∈N).
十六、图像变换法
适用于给出图像的变化过程,确定图像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例19将函数y=2x的图像先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再向下平行移动1个单位,最后再做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求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函数y=2x图像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函数y=2x+1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函数y=2x+1-1图像.求y=2x+1-1的反函数可得:y=log2(x+1)-1.
故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log2(x+1)-1(x >-1).
例20若函数y=sinx的图像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13,然后将图像沿x轴向右平移π6个单位,把所得图像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求所得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函数y=sinx图像
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13y=sin3x图像
沿x轴右移π6y=sin3(x-π6)图像
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y=2sin(3x-π2)=-2cos3x图像,故y =-2cos3x为所求的解析式.
注意这里体现了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翻转规律的合理运用.(收稿日期:2013-12-10)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并非都是”含有叶绿体
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还有一些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
6.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是”通过核孔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
7.酶促反应速率“并非都是”受到酶活性限制
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当底物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酶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但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活性.
8.ATP与ADP的转化“并非都是”完全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9.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并非都是”在线粒体进行
(1)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H]和O2结合生成H2O,这两个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2)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0.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都是”全相同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11.所有干细胞的分裂后“并非都是”要发生细胞分化
干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一部分细胞发生细胞分化,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细胞;还有一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用于干细胞本身的自我更新,如造血干细胞分裂后,一部分细胞分化为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另一部分增殖为造血干细胞.
12.氨基酸和密码子、tRNA“并非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密码子共有64种,决定的氨基酸只有20种.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密码子与tRNA之间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终止密码子不需要rRNA对应.
13.基因突变“并非都是”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1)基因不表达;(2)密码子改变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不变;(3)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4)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5)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的细胞质基因中;(6)基因突变发生在显性纯合子中.另外,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区的内含子中等情况下也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4.基因突变“并非都是”发生在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不都与DNA复制出错有关.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紫外线等辐射)、化学因素(亚硝酸等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外部因素对DNA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DNA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并不是通过DNA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内部因素包括DNA复制出错和DNA碱基组成改变等,其中内部因素中的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更是随机发生.
15.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非都是”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16.生物的性别“并非都是”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有些生物体细胞中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其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如蜜蜂等.此外,环境因子也可决定性别,如温度.
17.“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请注意,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8.抗原“并非都是”外源物质
抗原不单指病原微生物,机体自身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也可能为抗原.
(收稿日期:2013-12-17)
1.能源物质“并非都是”糖类
(1)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CO2和H2O.正常情况下,脂肪、蛋白质除正常代谢产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状态或衰老状态下才氧化供能.
(2)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太阳能是最终能量来源;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2.有细胞壁的“并非都是”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但有细胞壁的并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除支原体外)、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3.具有中心体的“并非都是”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所以判定是不是动物细胞不能仅根据是否具有中心体.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并非都是”含有线粒体
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等)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蓝藻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它们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b)-ab,求f (x).
解析∵f (a)+f (b)=f (a+b)-ab,ab∈N,∴令a=x,b=1,得f (x)+f (1)=f (x+1)-x,又f (1)=1,故f (x+1)-f (x)=x+1①
在①令x=1, 2, 3,…, n-1得
f (2)-f (1)=2
f (3)-f (2)=3
……
f (n)-f (n-1)=n
由这n个式子相加得:
f (n)-f (1)=12(n+2)(n-1)
∴f (n)=12(n+2)(n-1)+1,
∴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
f (x)=12x2+12x( x∈N).
十六、图像变换法
适用于给出图像的变化过程,确定图像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例19将函数y=2x的图像先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再向下平行移动1个单位,最后再做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像,求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函数y=2x图像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函数y=2x+1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函数y=2x+1-1图像.求y=2x+1-1的反函数可得:y=log2(x+1)-1.
故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log2(x+1)-1(x >-1).
例20若函数y=sinx的图像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13,然后将图像沿x轴向右平移π6个单位,把所得图像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求所得新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函数y=sinx图像
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13y=sin3x图像
沿x轴右移π6y=sin3(x-π6)图像
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y=2sin(3x-π2)=-2cos3x图像,故y =-2cos3x为所求的解析式.
注意这里体现了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翻转规律的合理运用.(收稿日期:2013-12-10)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并非都是”含有叶绿体
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还有一些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
6.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是”通过核孔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
7.酶促反应速率“并非都是”受到酶活性限制
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当底物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酶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但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活性.
8.ATP与ADP的转化“并非都是”完全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9.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并非都是”在线粒体进行
(1)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H]和O2结合生成H2O,这两个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2)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0.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都是”全相同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11.所有干细胞的分裂后“并非都是”要发生细胞分化
干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一部分细胞发生细胞分化,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细胞;还有一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用于干细胞本身的自我更新,如造血干细胞分裂后,一部分细胞分化为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另一部分增殖为造血干细胞.
12.氨基酸和密码子、tRNA“并非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密码子共有64种,决定的氨基酸只有20种.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密码子与tRNA之间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终止密码子不需要rRNA对应.
13.基因突变“并非都是”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1)基因不表达;(2)密码子改变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不变;(3)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4)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5)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的细胞质基因中;(6)基因突变发生在显性纯合子中.另外,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区的内含子中等情况下也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4.基因突变“并非都是”发生在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不都与DNA复制出错有关.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紫外线等辐射)、化学因素(亚硝酸等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外部因素对DNA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DNA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并不是通过DNA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内部因素包括DNA复制出错和DNA碱基组成改变等,其中内部因素中的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更是随机发生.
15.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非都是”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16.生物的性别“并非都是”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有些生物体细胞中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其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如蜜蜂等.此外,环境因子也可决定性别,如温度.
17.“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请注意,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8.抗原“并非都是”外源物质
抗原不单指病原微生物,机体自身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也可能为抗原.
(收稿日期: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