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宣县黄茆中学 广西 武宣 5459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肯定式的评价。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情境;操作;情感;趣味;生活;方式;心理
通过对新课程的解读和研究,我们了解到其目标之一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题材,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教学,用到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需要的教学。为了让教学返璞归真,我们努力在用新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1. 创设故事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喜新、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差和注意力集中稳定性差,仍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因而可创设一些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知识内化,开启学生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
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4.2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让学生把熟识的生活用品搬进课堂,如:热水瓶、茶壶、茶杯、篮球、铁盒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物体,拉上窗帘,用手电从不同的侧面照射这些物体在墙壁上的影子,使全班学生看到的“左视图”、“右视图”,然后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体验,来掌握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情形;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探索,能把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4. 讲究趣味,拓展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这理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数学是和谐而统一的,是简单而又奇异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美呢?除了数学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以外,我们还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谜题、世界数学发展动态等。
新教材中为了体现趣味性,也安排了各种不同题材的题目,如第 5页、第7页、第12页等页选择的都是有意义的实践问题,有些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如银行存款利息、猜谜语、设计花坛、刀切正方体等;有些是七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幻方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几题做一做,再通过集体交流,解决这些不同的实际问题。
5. 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肯定式的评价。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情境;操作;情感;趣味;生活;方式;心理
通过对新课程的解读和研究,我们了解到其目标之一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题材,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教学,用到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需要的教学。为了让教学返璞归真,我们努力在用新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1. 创设故事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喜新、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差和注意力集中稳定性差,仍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因而可创设一些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对于促进知识内化,开启学生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
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4.2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让学生把熟识的生活用品搬进课堂,如:热水瓶、茶壶、茶杯、篮球、铁盒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物体,拉上窗帘,用手电从不同的侧面照射这些物体在墙壁上的影子,使全班学生看到的“左视图”、“右视图”,然后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体验,来掌握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情形;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探索,能把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4. 讲究趣味,拓展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这理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数学是和谐而统一的,是简单而又奇异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美呢?除了数学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以外,我们还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谜题、世界数学发展动态等。
新教材中为了体现趣味性,也安排了各种不同题材的题目,如第 5页、第7页、第12页等页选择的都是有意义的实践问题,有些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如银行存款利息、猜谜语、设计花坛、刀切正方体等;有些是七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幻方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几题做一做,再通过集体交流,解决这些不同的实际问题。
5. 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