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重消费重绘外贸蓝图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结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的关键词。具体来说,减少贸易差额、促进进出口的平衡,将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并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等内容。
  从会议的公报摘要中不难看出,对于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关系的未来界定,仍然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
  
  在“三驾马车”中,消费排在第一
  
  “国家一直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从去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有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就产业调整产业、完全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整思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媒体如是表示。
  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需求结构等。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
  他指出,原来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至少扩大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3个方面。在需求结构转变方面,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供给结构的调整方面,郑新立认为,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增长,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要素结构的调整方面,经济增长应从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增长。
  
  保增长到减顺差的外贸蓝图
  
  分析人士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目标,可能锁定在每年9%-10%。
  “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的最新讨论稿也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4万亿美元左右的进出口总额。这意味着,5年中的外贸年均增速要达到9%-10%。
  一位数次参与了规划讨论的人士介绍,“调结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的关键词。具体来说,减少贸易差额、促进进出口的平衡,将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
  这位人士亦透露,体现外贸“调结构”的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近期将重新启动。今年7月中旬出口退税率遭下调的钢材、化工等六大类商品,将被纳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享受进出口保税的优惠;在巨额顺差的压力下,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也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事实上,“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中的诸多表述,与早前商务部的大课题《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方向一致,改动不大。
  今年4月份的春季广交会上,商务部曾经公布这一中长期外贸战略的部分内容,并试图将这一汇集了300多位研究人员心力的大课题,转换为决策层的具体指导意见,并出台细化的配套措施。不过截至目前,还未见到进一步的消息,这一战略的完整内容也仍未见公开。
  上述人士说,无论是商务部的大课题,还是正在起草中的“十二五”外贸规划,都试图在保持一定数量指标增长的同时,更强调外贸质量的提升,弱化数量指标。
  不过,在数量指标的描述方面,“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锁定的目标较前述商务部课题中的数量目标更高。上述人士透露,商务部内部估算的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大致会在2.7万亿-2.8万亿美元,以此来看五年内的年增速只要维持在9%左右,即可实现2015年超过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目标。
  另一位参与规划论证的专家组人士证实,在数次参与的规划讨论会上,“十二五”外贸规划中的年均增速目标都在10%左右。
  在“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提出了细化指标。关于中国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要从目前的9%提升至2015年的10%左右,进口比重到2015年则提升至9%;服务贸易方面,要在“十二五”期间将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中的位次提升至前三位。
  虽然相较“十五”、“十一五”外贸专项规划的增速目标有所下调,但数位受访人士均认为,目前的“十二五”
  规划讨论稿中数量指标仍然定得偏高。
  前述分析人士表示,既然“十二五”外贸规划的核心是调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那么就应该更重视质的增长、进一步弱化数量指标。不过他也提示,进出口总额的计价单位是美元,在本币升值的背景下,折算成人民币的进出口总额并没有名义上那么大。
  另有参与规划论证的人士提出,外贸的“十二五”规划中不应该再提“保份额”的这类指标。“‘保份额’是在‘保增长’的背景下提出的,仍然是一个规模增长问题,并不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命题。”
  分析人士称,商务部《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主课题中提及的“四个优化、三个转变、六个协调”,也将是“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中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路径。
  “四个优化”,即优化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以及贸易方式;“三个转变”,即在质量规模上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市场布局上从集中向多元转变,在国际分工中从被动接受规则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六个协调”,则为促进出口和进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贸外资和外经、外贸和内贸、多种所有制、东部和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这一“调结构”战略,或将通过近期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得以启动。
  消息人士说,迫于减顺差的压力,决策层近期将率先拿天然产生顺差的加工贸易开刀。如今年7月15日,政府开始下调部分钢铁、有色金属以及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据其透露,这批产品目录还将在近期纳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加工贸易目录的调整,除了削减顺差,也有强制减排的压力在推动。
  加工贸易方式吹胀出一个浮肿的中国外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0美元的材料,再出口120美元的成品,这一进一出,进出口额达到了220美元,但在中国的实际增值部分只有20美元。
  加工贸易政策的收紧,一直被认为是代表了外贸结构优化的大方向。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2008年,在“减顺差、调结构”的压力下,决策层数次下调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不断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增设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波及类别多为钢铁、有色金属等“两高一资”产品以及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保出口增长,决策层数次上调多类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大手笔地剔除了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和禁止类目录中的数千个商品编码,几乎彻底消解了危机前两年不断收紧的政策调整努力。
  加工贸易大省广东的一位外贸系统人士介绍,若按照金融危机前中央调研团队在广东调研时传达的思路,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还远远没有结束,更严厉的措施只是受制于金融危机而不得不暂时搁置。
  “现在调整,一则因为今年外贸恢复的形势超出预期,并已超过2008年的出口水平,这给外贸调结构的政策出台提供了客观条件。”前述消息人士说,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因为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汇率压力,使得决策层的关注焦点已从“保增长”调整为“减顺差”,设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实际上,早在“十一五”外贸规划的起草期间,就曾有参与规划论证的专家提出,应将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写进规划,以体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意图。不过,这一建言未能被采纳。
  “中国外贸的转型,就应该是从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外贸的升级,应该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该消息人士亦表示,加工贸易政策的变动颇为敏感,“十二五”的外贸专项规划预计也不会直接提及加工贸易调整的量化目标。
其他文献
庞大的电动车市场撬动了全球对锂资源的争夺战,开发下一代动力来源的全球性竞争正蓄势待发。    在烈日炎炎下的玻利维亚西南部,单调绝望的戈壁和沙漠中,有一片被誉为“天空之镜”的乌尤尼盐湖,广阔而平静的湖面上,映入眼帘的只有蓝天白云的清晰倒影;只有几厘米深的水面下,是超过10米厚的盐层,在这1万多平方公里的湖区内,除了采盐的工人,这里一直人迹罕至。  可最近几年,这片荒芜壮阔的地带不再孤寂,来自日本、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施工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介绍了强夯法在地基加固工程中的机理、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并对具体设计与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扼要说明。
本文对安全成本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分析了电力单位成本构成,投入及效,果给出了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及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从而可以有效的判断影响单位安全投资效益的关键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呈现领域多元性、记录内容综合性、专业和利用范围的限制性等特点,如果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置会导致巨大灾难。应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特点与规律,形成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阐述了专利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应用价值,介绍了专利信息的检索途径与方法,专利文献的分析与综合,以及专利在清华大学本科教学中
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人们道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变化,会计职业道德在当代社会已经面临着严峻挑战。采取大力宣传
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在我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经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