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会、学会变为会教、会学,互教互学,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学有所得,习有所长。
关键词:互教互学 感悟 合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44-01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实施以前,我始终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问题。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学习和探索,我收获颇多。我认为,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由教会、学会变为会教、会学,互教互学,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理念,我努力将此模式应用于我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在语文课上,我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打破单一的你教我学现象,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完全抛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东西引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已改变学生吃现成的现象。变成学生先自学,找出问题,利用课内或课外查找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的体验,解决不了的等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增加知识量,为课堂学习储存大量的资料,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关系的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调整好师生关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入手,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变“给”为“导”。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使自己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成为学生进步的有效诱因,要努力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天性的教育,设计生动多样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运用启发、探究、研讨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做到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合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我要学”。
3 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和中心是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或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习惯与模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教学互动。去年我校在市教体局张胜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中高年级“感悟、合作、创新”语文高效课堂阅读课题研究,把新授课分两课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一课时,学生根据“感悟、合作、创新”的配套学习笔记自学。首先,是通读课文。通过读从课文中悟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感悟能力。对于一篇课文我最少让学生读三遍,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了获得知识完成学习笔记,必然要在读中做,在做中思考。其次,是动手,根据学习笔记的顺序完成第一部分的自主学习。(第一部分:(1)归纳主要内容;(2)特殊句式;(3)质疑;(4)生字新词;(5)鉴赏与评价;(6)相关材料。第二部分:巩固与运用。)读第一遍,把课文主要内容归纳出来,把生字标上拼音并读熟,不理解的生字自己查字典弄明白。读第二遍,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词语等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以便积累,同时找出特殊句式。读第三遍,先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或记下来,以便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再不明白的留着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然后总结写作顺序及手法。最后进行鉴赏与评价,鉴赏与评价重点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段话、一个词语,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闪现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以至于可以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做到进入文本并走出文本。
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自学,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只充当了引导、解疑答惑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学习笔记的顺序进行交流学习。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整个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挑战自己,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练习等形式多样的训练,学会理解、学会运用知识、学会记忆,并在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 把评价适时的贯穿于课堂中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它并借以激励学生。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时有一种成功的快感,成為学习的主人。正确的评价会使之产生尊师、乐学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差生,评价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好的变化就是进步,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始终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如果总是用一种方式评价,长而久之,评价对学生来说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要不断变化评价方式,这样对激励学生更有帮助。总之,适当多样的评价是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好课堂;制定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教案;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把该还给学生的全还给学生;努力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
关键词:互教互学 感悟 合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44-01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实施以前,我始终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问题。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学习和探索,我收获颇多。我认为,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由教会、学会变为会教、会学,互教互学,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理念,我努力将此模式应用于我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在语文课上,我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打破单一的你教我学现象,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完全抛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东西引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已改变学生吃现成的现象。变成学生先自学,找出问题,利用课内或课外查找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的体验,解决不了的等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增加知识量,为课堂学习储存大量的资料,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关系的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调整好师生关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入手,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变“给”为“导”。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使自己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成为学生进步的有效诱因,要努力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天性的教育,设计生动多样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运用启发、探究、研讨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做到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合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我要学”。
3 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和中心是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或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习惯与模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教学互动。去年我校在市教体局张胜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中高年级“感悟、合作、创新”语文高效课堂阅读课题研究,把新授课分两课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一课时,学生根据“感悟、合作、创新”的配套学习笔记自学。首先,是通读课文。通过读从课文中悟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感悟能力。对于一篇课文我最少让学生读三遍,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了获得知识完成学习笔记,必然要在读中做,在做中思考。其次,是动手,根据学习笔记的顺序完成第一部分的自主学习。(第一部分:(1)归纳主要内容;(2)特殊句式;(3)质疑;(4)生字新词;(5)鉴赏与评价;(6)相关材料。第二部分:巩固与运用。)读第一遍,把课文主要内容归纳出来,把生字标上拼音并读熟,不理解的生字自己查字典弄明白。读第二遍,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词语等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以便积累,同时找出特殊句式。读第三遍,先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或记下来,以便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再不明白的留着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然后总结写作顺序及手法。最后进行鉴赏与评价,鉴赏与评价重点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段话、一个词语,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闪现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以至于可以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做到进入文本并走出文本。
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自学,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只充当了引导、解疑答惑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学习笔记的顺序进行交流学习。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整个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挑战自己,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练习等形式多样的训练,学会理解、学会运用知识、学会记忆,并在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4 把评价适时的贯穿于课堂中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它并借以激励学生。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时有一种成功的快感,成為学习的主人。正确的评价会使之产生尊师、乐学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差生,评价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好的变化就是进步,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始终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如果总是用一种方式评价,长而久之,评价对学生来说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要不断变化评价方式,这样对激励学生更有帮助。总之,适当多样的评价是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好课堂;制定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教案;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把该还给学生的全还给学生;努力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