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多:女驻村干部的三八节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8日,记者跟随锦屏县偶里乡寨欧村驻村干部李才多和村支书龙生智,来到村里最偏远的罗散、罗孔寨子走访。从村部到寨子,还有五六公里。当汽车在曲折、狭窄而又陡峭的山路盘旋时,河北平原长大的记者小王心里也随着山路的上坡下坡,起起落落地紧张着。汽车到了风雨桥,终于看见寨子了,但进寨子还得走过十几分钟极为狭窄的田间小道。
  李才多是县委党校干部,40多岁年纪,有着典型贵州妹子的爽朗和干练,爱说爱笑,快人快语。汽车到了风雨桥,前面只能步行。我们便在桥上的亭子里聊了起来(图2)。
  说起风雨桥的来历,李才多颇为自豪。她去年初开始驻村,到罗散、罗孔入户调查时,乡亲们很希望把简陋的水泥桥改造成能让村民遮风挡雨、休闲乘凉、开会议事的风雨桥。李才多决心把建设风雨桥作为驻村第一件实事。村委大力支持,但只能拨出两万元。李才多就一家一户动员有条件的乡亲捐款捐物。县委党校领导很支持,也给了赞助。但要建好此桥,还差三万多。
  不爱求人的李才多就一家家单位去化缘,她平常的好人缘和工作精神,让大部分单位慷慨解囊。就这样一千、八百地筹款,两个月后,亮丽的“罗善风雨桥暨议事长廊”建起来了。
  李才多和驻村工作队去年还办了两件大事:修建3公里的机耕道,贯通了全村80%以上的田地;建移动通讯信号塔,让寨子里的村民用上了多年渴望的手机和网络。
  村支书龙生智感慨地告诉记者:驻村干部能办多少实事,一般和自身的地位和权力有关。李老师来自清水衙门,又是普通干部,她所做的一切,全靠三寸不烂之舌一次次求人。


  当天本是周末,又逢三八妇女节。李才多一直牵挂几个寨子的产业发展,养殖大户罗展林也邀请她来看看,顺便到家里吃饭。
  我们首先到了山坡上的养鸡场,吴展林这几年靠养鸡和稻田养鱼,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而且让寨子几十个乡亲能就近打工。寨子三面是山,中间是几十亩稻田。绵绵春雨使得田埂泥泞不堪,一不小心就会栽进水田。为了跟着查看稻田养鱼状况,我们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穿着高跟鞋的李才多却如履平地(图5)。
  李才多今天来此还有一个念头:如何把这片山上的林子利用起来,嫁接种植果树。于是我们就跟着她在山坡爬上爬下,拍照时不小心滑倒了,弄得满身是泥。那一刻,我们才体会到驻村干部“滚一身泥巴”的滋味。
  走进寨子,乡亲们见了李才多,就像见到邻家闺女。李才多还真是好人缘,这不,跟吴大妈亲热地聊起家常(图3)。来到吴展林家门口,一家人正喜气洋洋地杀鸡宰鱼(图4)。李才多像闺女回娘家,一进屋就忙起来:又是给我们端茶倒水,又是进厨房帮着掌勺炒菜,又是为客厅的炉子加炭,又是给大家准备碗筷。
  开饭了,一盘盘香喷喷的苗家菜端上来。自家养的土鸡和稻田鱼,格外新鲜好吃。主人还端来土茅台。这是难忘的午餐,难忘苗家主人的热情好客,难忘原生态的苗族佳肴,更难忘苗家乡亲脱贫致富之后的欢乐和幸福。
  欢声笑语之中,李才多、龙支书和吴展林你一言我一语,话题离不开寨子的产业发展:怎么把更多的乡亲带动起来。

其他文献
演出时间:2017年4月29日剧情简介:雅典城的国王要迎娶自己战败国的国王妻子。这个时候,一个古板的老头(崔永平),突然闯了出来。他就是城里最好看姑娘的老爸,他和国王诉苦说他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立足于文字、文字学在初中教学中的现状,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探讨加强文字教学进而开设文字课程的可能性.
在国际化语境下,民航业的竞争不仅有赖于广大员工具备职业化、标准化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想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职场劳动附加值,空乘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样
期刊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对于普通的工程建设有着特殊性,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较复杂的,会涉及到工期以及环境等因素.施工技术上的好坏与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3月7日一早,我们从贵阳市驱车,在莽莽大山中穿洞越岭,4个多小时才抵达锦屏县城。此行陪同我们的是贵州省扶贫办黎静河副处长,他一年前就是驻村干部。黎副处长一路上充满深情地回忆驻村经历的点点滴滴。他说,一年驻村,认识了许多终生朋友。今年春节,他就带着家人到所驻的江口县德旺乡过年。做好驻村工作,他认为关键在于投入真心、真情。  黎静河的话,在我们第一位采访对象身上就得到印证。在锦屏县城吃过便餐,我们立即
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室外区域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本文围绕创设和开展适宜幼儿发展的室外区域活动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