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现阶段,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出发,分析并探究现阶段小学劳动与技术的课程定位、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进而提出优化教学方式、迎合教学目标的措施,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劳动与技术;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0036-02
  引 言
  由于小学劳动与技术并不是应试学科,许多学校不重视劳动与技术课程,因此,安排的课时较少、实验场地不足、实验器材匮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学目标,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对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引起重视,并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劳动与技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课程,明确其课程定位、优化课程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积极作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设置了“劳动技术”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不断革新,课程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实践性较强。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该课程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1]。技术源于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从课程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劳动与技术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科,如“玉兰花”一课需要学生动手制作玉兰花。
  第二,综合性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典型特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为动手操作只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要想学好这门课,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还需要综合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有美感。
  第三,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階段,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是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采用引导式教学,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2.课程理念
  当前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更符合时代特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第一,劳动与技术课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劳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很多小学生缺乏基本的生存和劳动技能,通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第二,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有许多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内容,甚至有些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能够加强对生活的理解,并学会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例如,在教学“花瓶”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学习制作各种类型的花瓶,在课下许多学生将花瓶制作成笔筒。
  第三,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技术的含义和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
  第四,劳动与技术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从一个作品中能够发掘学生的特长。例如,在教学“小镜框”一课时,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手工工艺比较好;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重视对镜子的修饰,通过绘画来美化镜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手工作品中发现其特长,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挖掘,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课程目标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和做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动手制作的过程,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作品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向学生传递技术的意义、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理论意义[3]。最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有些作品仅靠学生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探析
  1.将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涉及家政技术,还有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及手工制品,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技术,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认知能力较差,要想让学生掌握全部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和传授知识、技术。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可操作性比较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内容。此类课程内容方便学生理解,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水果拼盘”这节课的内容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水果拼盘,原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拼盘作品,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劳动与技术课程更具有实用性。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技术亲手制作作品,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结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个小组为4~6人。小组成员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如有的学生具有绘画特长,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尽量做到小组成员的技能互补,方便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
  例如,在教学“为家庭宴会添彩”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行研究和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制作手工作品,为家庭宴会添彩。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分析构成家庭宴会的因素有哪些,如需要各类装饰、各类美食,学生会在交流讨论中找到方向。另外,在“准备家庭宴会”时,学生可以各自发挥特长,有的学生擅长家务,可以负责准备丰盛的食品;有的学生手比较巧,可以负责制作精美的果盘;有的学生擅长绘画,可以负责制作装饰品。总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课程,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增加课外实践拓展
  小学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上,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在满足课程要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风筝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外开展学习,不仅要看哪位学生做的风筝美观,还要看学生做的风筝是否实用,是否能够飞得更高、更远。首先,课外实践活动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为制作风筝的步骤较多、需要的材料也比较多,让一名学生准备所有的材料到室外制作风筝不太现实,因此,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协作,各自准备一部分制作材料。其次,课外实践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放风筝时要远离高压电线等危险源,保证学生的安全。有的小组制作的风筝稳定性比较强,可以顺利放飞,有的小组制作的风筝虽然外表比较精美,但是难以飞上天。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两种风筝的区别,使其更直观地学习风筝制作技术。
  转换教学场地可以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室内教学,空间较小,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但是在室外教学,学生会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通过课外实践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重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与数学、语文相联系,还与美术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该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4]。
  例如,在教学“小挂件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制作要求,如提出“如何让小挂件的稳定性更强”“如何让小挂件更为美观”等问题,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制作挂件时,有的学生会采用三角结构固定挂件;有的学生会在挂件上绘画、题诗,增强挂件的美感;还有的学生将挂件与风铃相结合,让挂件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感。这样,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已经在不经意间运用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 语
  随着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的不断改进,课程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优化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综合素养出发,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并将教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术、操作技能的同时,逐步提高综合能力,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徐伟伟.小学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17):135.
  徐健健.小学劳动技术课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9(01):33.
  安中玲.浅析小学科学课程劳技课程的整合[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5):88.
  潘霞云.创新劳技教学模式构建学生成长基础[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195.
  作者简介:王晓冬(1979.11—),女,江苏苏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被评为吴中区劳动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吴中区育苗奖教师、吴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得苏州市劳动与技术评课选优一等奖、区级劳技基本功竞赛和评课选优一等奖等。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观察、分析运用肠内营养(百普力)支持的肠瘘患者结肠菌群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肠液回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肠瘘患者20例及健康成年人10例纳为研
随着我国长途干线传输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传输速率的提高,迫切需要时网络通道安排、设备配置、通道调度与保护等问题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今后网络发展的需要。文章就我国长途干
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翻转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之举。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和微课进行了初步介绍;接着围绕高中化学翻转课堂运用微课教学的优势,对微课教学做出了积极正面
概述了光孤子的物理概念,特性及光孤子通信的原理;介绍了近期光孤子通信的突破性进展,展望了光孤子通信的发展前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手段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游戏化学习、教育游戏开发与研究虽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分支,但却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此,天津市将古诗词学习作为切入点
从我国通信网是世界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即开放性出发,研究了ITU-T的G建议系列和M建议系列关于光纤传输误码性能指标/限值的分配和存在的差异,以及我国《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中对误码性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单独和合用羧甲基壳聚糖与阿霉素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金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关于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计量工作的部署,中国计量协会的工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也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本文将论述如何从精选阅读教材、改编阅读教材、自
针对特大城市GSM网的特点,从话路网和信令网两个方面对其网路组织进行了多方案的论述。同时,结合移动智能业务的发展,就本地业务交换点的建设提出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