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新媒体相比较,电视广告市场已显疲态,互联网将是其最有力的终结者
尽管目前还是如此的强大,中国的电视广告从一直稳坐的行业头把交椅有可能开始动摇,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广告花费总量达3120亿元人民币(不含互联网和新媒体),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低于GDP11.4%的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低增幅。其中,杂志、电台广告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广告下滑局面也没有出现转机。
尽管电视媒体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传统传媒的领先地位,占据国内广告市场近八成份额,但与新媒体相比较,已显疲态,2007年互联网广告实现48%的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
如日中天
自1980年以来,电视广告基本上保持了强劲上升的势头,唯一一次市场份额下跌出现在2001年,主要还是受互联网泡沫破裂资本市场不景气所致。目前,无论从广告市场份额,还是从覆盖率、到达率上看,电视广告一家独大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总部位于欧洲的知名媒体投放公司——实力集团认为,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尤其重要。该集团管理经理乔纳森·巴纳德表示,“在那儿(发展中国家),电视广告是最短的时间里将品牌传达至尽可能多受众的最好途径。”
德国广告经济中央协会日前在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电视广告以81%的比例占绝对统治地位,而报纸广告只占了17%。剩余的2%由户外广告、海报广告、大众刊物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瓜分。
在广告收入的媒体结构方面,中国显示出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布局。美国的电视广告收入虽然占所有媒体的第一位(占38%),但与第二位的报纸广告(27%)相差不太多。日本的结构与之类似。而英国结构则是颠倒的,报纸以34%占第一位,电视以28%居第二,第三位是大众刊物(13%)。
2007年,中国电视广告的花费占比接近80%,对比近三年同期的媒体广告花费份额,电视所占份额逐年增加,与报纸出现了此消彼涨的局面;杂志、电台的份额变化不大;户外广告花费份额稍有减少。
目前,无论从广告播出的频次还是时长(或面积)的增长幅度来看,同样也是只有电视广告能够保持增长;报纸、杂志连续两年出现同期负增长;电台与户外广告市场的2007年同期增长也都为负增长,尤其是户外广告的频次增长由2006年同期的49%降为-2%。
CTR对全国36个城市受众调查的各类媒体的日到达率数据看,受众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是电视。电视依然处在覆盖率最高的位置,而且又有小幅提升,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份额逐年下滑
尽管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
英国《金融时报》1月18日报道,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2006年达到顶峰,2007年起开始回落,并有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实力传播的研究证实了上述推测。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2005年达到37.7%,2006年摸高到37.9%,但到2007年会回调到37.8%,此后将逐年小幅下跌。
个中缘由复杂,从电视自身看,受限于线性播放和互动性差等先天劣势,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其魅力开始下降。
雅虎搜索引擎营销部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搜索引擎的信赖度超过电视广告,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高于杂志、报纸和电视广告等其他传统媒体。大学生们认为搜索引擎是最佳信息源,信息相关度高,信息值得信赖。
全球第一大广告集团奥姆尼康旗下BBDO广告公司最近发表了一项报告也揭示了电视地位的下滑。该报告认为当今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没有电视的生活,而不能没有手机或电脑。报告显示,15个国家近3000位消费者在回答最想拥有的无线设备时,45%的人选择家用电脑,31%的人选择手机,只有12%的人选择了电视。在中国,这样的比例更是分别达到了61%、30%和4%。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统计,最近四年来,中国35岁以下青少年受众的收视时间大幅度减少。不同地区观众收视的总趋势是,经济越发达,收视时间越少。在多媒介、多频道时代,受众正成为越来越稀缺的战略资源。
电视正在失去一些年轻人的青睐。而当前的数字化电视浪潮可能会更加快了这一进程。在中国,数字电视的覆盖发展计划非常迅速,2008年有望达到全国3000万户,并于2015年在全国实现电视数字化。
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数字化新媒体革命,使得电视作为权威媒体平台的地位开始动摇。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准确的分众定位、良好的互动性,不断挤占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以传统媒体6倍的速度成长。有鉴于此,一些西方人士纷纷预言:电视广告黄金时代快要过去。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数字压缩化技术使频道可增至500个,因此,每频道的收视也会因分散而下降,再难有一个频道占有大部分收视率的情形出现,广告的成本也可能因此整体提高。其次,数字电视的收入来源更多样化,广告的作用对电视台来说更少。
以欧洲数字电视举例,有不同类型的互动式广告,比如电视购物、游戏、比赛等,基本上电视数字化后,更扩大了互动平台的作用,因此收入也扩大了,同时减少对广告的依赖。
当然,广告商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正在发生:广告可能被跳过或高速搜索过。除了现场直播或实时观看,即如果观看的栏目是重播或按自己时间所选择,那么,广告是可以跳过的。
实力集团最新的一份关于广告消费的研究报告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于2007年开始逐渐向互联网广告流失。报告特别指出,下跌幅度虽然不会很大,但意义却非同寻常。
最有力的竞争者
在电视广告的诸多竞争者中,互联网无疑将成为电视广告最有力的竞争者。
据报道,2007年全球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8.2%,并将于2008年超过广播广告收入,成为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第三大广告媒体。实力传播预计,2006年到2009年间,全球互联网广告增长速度是传统媒体的6倍,互联网广告收入占广告市场份额将从5.8%提高到8.7%,并在今后十年内达到两位数。
CTR央视研究的报告显示,楼宇电视和互联网已成为广告主最为倚重和认可的两大新媒体平台。而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中国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调查》表明,2006年,楼宇液晶电视的媒体接触率已达到51%,超过了广播、杂志等媒体形态。
互联网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最为严重。易观国际研究表明,过去四年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保持了6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宽带网络普及,今后五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270亿元左右,保持39.5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届时,其广告收入的数额将大于杂志、户外和广播广告收入的总和。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互联网广告的迅猛增长主要拜赐于其自身四大优势:一是精准定位式的广告,二是广告向视频化方向发展,三是广告交换和广告联盟和CPA(按照行动效果付费)相结合,四是网络游戏中的植入式广告。
目前互联网的广告形式主要有固定位置广告、关键字搜索广告和其他多媒体广告(包括富媒体广告、固定文字链接、分类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广告等)三类。其中,固定位置广告主要针对大中型公司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营销,所占比重最高在45%左右;关键字搜索广告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市场,最近几年增长最为快速,目前所占比重在30%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可能赶超固定位置广告;其他多媒体广告所占比重在10%左右,其中未来最有前景的是社区、博客、视频广告。
目前,我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份额不到3%,同期美国互联网广告占广告总体规模的比重接近10%,英国达到16.6%。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已达2.1亿,预计2008年底这一数字将达2.85亿。报告认为,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2008年奥运会的强势拉动,以及传统行业广告主对网络营销重视程度的提高,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21.7亿元,增幅达58.5%。
未来,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广告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替代。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互联网广告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
电视自救
为适应数字化平台切换和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电视机构掀起一场自救运动:纷纷改变原先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对广告商的持续吸引力。
2007年末,由现代广告杂志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共同完成的《2007年度中国广告业生态调查报告》认为,电视媒体放低姿态,向网络媒体取长补短,开始从“带着受众玩”转向“陪着受众玩”。
报告还指出,在很多电视媒体的报道和节目中,开始模仿网络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让受众充分参与到报道和节目中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广告主能在互动中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以内容制作方和播出平台为中心的既有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电视媒体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内容方、平台方及硬件设计商则退居其次,以服务消费者为己任。显然,该模式是对新电视广告年代的配合:由于受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广告商也得作出相应改动,把新广告形式创意融入新的商业模式之中。
事实上,借助于活动营销创造契机来建立电视台与广告主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电视台在广告经营上推陈出新的主要方略。这种与常规的插播式广告迥然不同的植入式广告,不仅在各类活动中大显身手,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节目中,各大电视台都在努力发掘这样一种创新资源。
冠名广告、特约播出广告、栏目结尾鸣谢字幕等广告在如今的荧屏上早已屡见不鲜,它们都给电视台创造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不过,电视台挖掘特殊广告形式的胃口远不止于此,新近出现的电视剧下集预告广告便是一例,而频道合作伙伴、频道呼号、角标、剧情互动、有奖收视等眼下也大行其道。
此类植入式广告强调广告与节目的融合,节目的个性及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可以直接投射到企业品牌身上,而且广告的收视率完全等同于节目的收视率,并更容易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观众对广告的心理抵触。
在各类植入式资源中,电视台独立策划的活动是令诸多广告主蜂拥而至的富矿。这些活动能够实现与企业品牌的紧密结合,并能够在活动进程中采取观众不反感的方式向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品牌传播。
在活动营销的具体传播策略上,湖南卫视与蒙牛集团合作的《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经典案例。据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樊旭文表示,电视台与广告主之间的深度合作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所采用。
尽管目前还是如此的强大,中国的电视广告从一直稳坐的行业头把交椅有可能开始动摇,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广告花费总量达3120亿元人民币(不含互联网和新媒体),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低于GDP11.4%的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低增幅。其中,杂志、电台广告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广告下滑局面也没有出现转机。
尽管电视媒体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传统传媒的领先地位,占据国内广告市场近八成份额,但与新媒体相比较,已显疲态,2007年互联网广告实现48%的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
如日中天
自1980年以来,电视广告基本上保持了强劲上升的势头,唯一一次市场份额下跌出现在2001年,主要还是受互联网泡沫破裂资本市场不景气所致。目前,无论从广告市场份额,还是从覆盖率、到达率上看,电视广告一家独大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总部位于欧洲的知名媒体投放公司——实力集团认为,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尤其重要。该集团管理经理乔纳森·巴纳德表示,“在那儿(发展中国家),电视广告是最短的时间里将品牌传达至尽可能多受众的最好途径。”
德国广告经济中央协会日前在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电视广告以81%的比例占绝对统治地位,而报纸广告只占了17%。剩余的2%由户外广告、海报广告、大众刊物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瓜分。
在广告收入的媒体结构方面,中国显示出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布局。美国的电视广告收入虽然占所有媒体的第一位(占38%),但与第二位的报纸广告(27%)相差不太多。日本的结构与之类似。而英国结构则是颠倒的,报纸以34%占第一位,电视以28%居第二,第三位是大众刊物(13%)。
2007年,中国电视广告的花费占比接近80%,对比近三年同期的媒体广告花费份额,电视所占份额逐年增加,与报纸出现了此消彼涨的局面;杂志、电台的份额变化不大;户外广告花费份额稍有减少。
目前,无论从广告播出的频次还是时长(或面积)的增长幅度来看,同样也是只有电视广告能够保持增长;报纸、杂志连续两年出现同期负增长;电台与户外广告市场的2007年同期增长也都为负增长,尤其是户外广告的频次增长由2006年同期的49%降为-2%。
CTR对全国36个城市受众调查的各类媒体的日到达率数据看,受众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是电视。电视依然处在覆盖率最高的位置,而且又有小幅提升,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份额逐年下滑
尽管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
英国《金融时报》1月18日报道,电视广告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份额2006年达到顶峰,2007年起开始回落,并有可能进入一个长期下滑期。实力传播的研究证实了上述推测。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2005年达到37.7%,2006年摸高到37.9%,但到2007年会回调到37.8%,此后将逐年小幅下跌。
个中缘由复杂,从电视自身看,受限于线性播放和互动性差等先天劣势,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其魅力开始下降。
雅虎搜索引擎营销部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搜索引擎的信赖度超过电视广告,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高于杂志、报纸和电视广告等其他传统媒体。大学生们认为搜索引擎是最佳信息源,信息相关度高,信息值得信赖。
全球第一大广告集团奥姆尼康旗下BBDO广告公司最近发表了一项报告也揭示了电视地位的下滑。该报告认为当今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没有电视的生活,而不能没有手机或电脑。报告显示,15个国家近3000位消费者在回答最想拥有的无线设备时,45%的人选择家用电脑,31%的人选择手机,只有12%的人选择了电视。在中国,这样的比例更是分别达到了61%、30%和4%。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统计,最近四年来,中国35岁以下青少年受众的收视时间大幅度减少。不同地区观众收视的总趋势是,经济越发达,收视时间越少。在多媒介、多频道时代,受众正成为越来越稀缺的战略资源。
电视正在失去一些年轻人的青睐。而当前的数字化电视浪潮可能会更加快了这一进程。在中国,数字电视的覆盖发展计划非常迅速,2008年有望达到全国3000万户,并于2015年在全国实现电视数字化。
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数字化新媒体革命,使得电视作为权威媒体平台的地位开始动摇。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准确的分众定位、良好的互动性,不断挤占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以传统媒体6倍的速度成长。有鉴于此,一些西方人士纷纷预言:电视广告黄金时代快要过去。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数字压缩化技术使频道可增至500个,因此,每频道的收视也会因分散而下降,再难有一个频道占有大部分收视率的情形出现,广告的成本也可能因此整体提高。其次,数字电视的收入来源更多样化,广告的作用对电视台来说更少。
以欧洲数字电视举例,有不同类型的互动式广告,比如电视购物、游戏、比赛等,基本上电视数字化后,更扩大了互动平台的作用,因此收入也扩大了,同时减少对广告的依赖。
当然,广告商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正在发生:广告可能被跳过或高速搜索过。除了现场直播或实时观看,即如果观看的栏目是重播或按自己时间所选择,那么,广告是可以跳过的。
实力集团最新的一份关于广告消费的研究报告表明,电视广告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于2007年开始逐渐向互联网广告流失。报告特别指出,下跌幅度虽然不会很大,但意义却非同寻常。
最有力的竞争者
在电视广告的诸多竞争者中,互联网无疑将成为电视广告最有力的竞争者。
据报道,2007年全球互联网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8.2%,并将于2008年超过广播广告收入,成为仅次于电视和报纸的第三大广告媒体。实力传播预计,2006年到2009年间,全球互联网广告增长速度是传统媒体的6倍,互联网广告收入占广告市场份额将从5.8%提高到8.7%,并在今后十年内达到两位数。
CTR央视研究的报告显示,楼宇电视和互联网已成为广告主最为倚重和认可的两大新媒体平台。而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中国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调查》表明,2006年,楼宇液晶电视的媒体接触率已达到51%,超过了广播、杂志等媒体形态。
互联网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最为严重。易观国际研究表明,过去四年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保持了6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宽带网络普及,今后五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270亿元左右,保持39.5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届时,其广告收入的数额将大于杂志、户外和广播广告收入的总和。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互联网广告的迅猛增长主要拜赐于其自身四大优势:一是精准定位式的广告,二是广告向视频化方向发展,三是广告交换和广告联盟和CPA(按照行动效果付费)相结合,四是网络游戏中的植入式广告。
目前互联网的广告形式主要有固定位置广告、关键字搜索广告和其他多媒体广告(包括富媒体广告、固定文字链接、分类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视频广告等)三类。其中,固定位置广告主要针对大中型公司的品牌和企业形象营销,所占比重最高在45%左右;关键字搜索广告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市场,最近几年增长最为快速,目前所占比重在30%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可能赶超固定位置广告;其他多媒体广告所占比重在10%左右,其中未来最有前景的是社区、博客、视频广告。
目前,我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份额不到3%,同期美国互联网广告占广告总体规模的比重接近10%,英国达到16.6%。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Netguide2008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已达2.1亿,预计2008年底这一数字将达2.85亿。报告认为,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2008年奥运会的强势拉动,以及传统行业广告主对网络营销重视程度的提高,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21.7亿元,增幅达58.5%。
未来,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广告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替代。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内,互联网广告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
电视自救
为适应数字化平台切换和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电视机构掀起一场自救运动:纷纷改变原先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对广告商的持续吸引力。
2007年末,由现代广告杂志社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共同完成的《2007年度中国广告业生态调查报告》认为,电视媒体放低姿态,向网络媒体取长补短,开始从“带着受众玩”转向“陪着受众玩”。
报告还指出,在很多电视媒体的报道和节目中,开始模仿网络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让受众充分参与到报道和节目中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广告主能在互动中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以内容制作方和播出平台为中心的既有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电视媒体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内容方、平台方及硬件设计商则退居其次,以服务消费者为己任。显然,该模式是对新电视广告年代的配合:由于受众收看习惯的改变,广告商也得作出相应改动,把新广告形式创意融入新的商业模式之中。
事实上,借助于活动营销创造契机来建立电视台与广告主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已经成为电视台在广告经营上推陈出新的主要方略。这种与常规的插播式广告迥然不同的植入式广告,不仅在各类活动中大显身手,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节目中,各大电视台都在努力发掘这样一种创新资源。
冠名广告、特约播出广告、栏目结尾鸣谢字幕等广告在如今的荧屏上早已屡见不鲜,它们都给电视台创造了巨大的广告价值。不过,电视台挖掘特殊广告形式的胃口远不止于此,新近出现的电视剧下集预告广告便是一例,而频道合作伙伴、频道呼号、角标、剧情互动、有奖收视等眼下也大行其道。
此类植入式广告强调广告与节目的融合,节目的个性及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可以直接投射到企业品牌身上,而且广告的收视率完全等同于节目的收视率,并更容易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观众对广告的心理抵触。
在各类植入式资源中,电视台独立策划的活动是令诸多广告主蜂拥而至的富矿。这些活动能够实现与企业品牌的紧密结合,并能够在活动进程中采取观众不反感的方式向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品牌传播。
在活动营销的具体传播策略上,湖南卫视与蒙牛集团合作的《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经典案例。据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樊旭文表示,电视台与广告主之间的深度合作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