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解读,而后总结出具体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策略
伴随全球化持续深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更加向往美好生活,其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代大学生身为接触时代脉络反应最明显、接触网络信息最频繁的群体,受多元化意识形态影响最为严重。而且,当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也存有诸多问题,并面临着巨大压力。由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完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推动大学生思想进步,是当前学校思政教育部门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学观念陈旧
因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直接影响,部分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未能真正了解新的师生关系,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落后,具体表现为:一质量观错误。将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及效益化为等同,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作为中心,过于注重办学规模与经济收益,忽略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二是教育观错误。将大学生作为知识被动接收者,向学生盲目灌输各种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离,致使思政教育“单向施教”,抹杀了大学生主体位置。三是人才观错误。部分教师认为只有专业成绩高且外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才可以成才,忽略了学生自身道德品质与身体素养。
(二)学生政治信念不够清晰
现阶段,大学生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在信息多元化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对理想信仰这一概念相对迷茫,使得部分学生对自身理想信念感到十分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治理念的冷漠性。许多学生对中国各类政治活动十分冷漠,不想去了解政府发展动态、实时新闻,只是将精力放在教材专业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对政治信仰的了解认同,致使学生信仰出现危机。其次,信仰多元化。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思想文化与中国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致使我国主流思想受到侵蚀,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形成极大影响。最后,信仰虚无性。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因素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极大干扰,影响了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实际意义,动摇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抛弃自身政治信仰。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
(一)转变思政教学理念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推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积极改变自身教学理念。首先,树立科学正确质量观。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权衡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根本标准,让高校学生思政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的接班人。其次,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国家领导人曾经提出,所谓思政教育,即指做人的“工作”,要重视“以人为本”。而将“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环境育人及实践育人,树立起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教学观念。最后,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才观。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最初精英化逐渐转变为大众化,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推动全体学生发展成才,使大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
(二)优化思政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是学校为了能够实现思政教学目标运用的一种运作方式。如若想优化高等院校思政教学体系,则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创建权责清晰、义务明确的领导体系。坚持并完善校长负责制,组建思政教育领导团队,负责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并贯彻落实对应责任制。第二,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奖惩体系。要想充分发挥出评价奖惩体系的效能和作用,评价奖惩应当适时、适宜,加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专业性与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家校与社会标准要做到一致性,以此保障学校思政教育教学评价奖惩体系的实用性和长效性。第三,优化各类保障体系。设置专项资金,加大思政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思政教育资源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场所及设备;完善思政教育保障机制,让思政教育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从而大幅度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
(三)提高學生认知水平
现阶段,很多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均处在迷茫状态,学校应致力于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由此,学校可利用多元化手段来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首先,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从本质角度而言,“爱国主义”是各大高校政治思想的关键部分,其教育以大学生正确三观为基础,主要呈现在学生自尊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荣誉感等层面,而这亦是激励大学生群体精神进步的主要源泉。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思政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不仅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也产生诸多消极作用。所以,思政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价值,弘扬宣传爱国主义及传统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利用敢于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迎接成长发展中可能产生的各类挑战。其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当前,高校学生具备以下特点:其一,兼容性强;其二,主体性强;其三,多样性强;其四,不稳定性明显;其五,矛盾性明显。要想改变以上几点对高校学生思想形成的负面影响,学校则要对学生“德学”教育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渐渐加强自身时代意识,以此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学生思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除此之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还要依靠学生自我反省,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发现自身存有的不足和问题,并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避免自身“误入歧途”。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息息相关。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挖掘思政教育工作中存有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推动教育成果更好转化,进而为大学生日后成长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苗蓝亓,许东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3):65-66.
[2]浦义俊,王庆贤.论高校体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困境与推进路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1,35(04):119-124.
[3]朱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7):105-107.
作者简介:刘少荧;男,籍贯:湖北仙桃;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毕业于长江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策略
伴随全球化持续深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更加向往美好生活,其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代大学生身为接触时代脉络反应最明显、接触网络信息最频繁的群体,受多元化意识形态影响最为严重。而且,当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也存有诸多问题,并面临着巨大压力。由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完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推动大学生思想进步,是当前学校思政教育部门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学观念陈旧
因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直接影响,部分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未能真正了解新的师生关系,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落后,具体表现为:一质量观错误。将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及效益化为等同,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作为中心,过于注重办学规模与经济收益,忽略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二是教育观错误。将大学生作为知识被动接收者,向学生盲目灌输各种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离,致使思政教育“单向施教”,抹杀了大学生主体位置。三是人才观错误。部分教师认为只有专业成绩高且外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才可以成才,忽略了学生自身道德品质与身体素养。
(二)学生政治信念不够清晰
现阶段,大学生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在信息多元化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对理想信仰这一概念相对迷茫,使得部分学生对自身理想信念感到十分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治理念的冷漠性。许多学生对中国各类政治活动十分冷漠,不想去了解政府发展动态、实时新闻,只是将精力放在教材专业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对政治信仰的了解认同,致使学生信仰出现危机。其次,信仰多元化。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思想文化与中国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致使我国主流思想受到侵蚀,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形成极大影响。最后,信仰虚无性。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因素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极大干扰,影响了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实际意义,动摇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抛弃自身政治信仰。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
(一)转变思政教学理念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推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积极改变自身教学理念。首先,树立科学正确质量观。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权衡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根本标准,让高校学生思政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的接班人。其次,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国家领导人曾经提出,所谓思政教育,即指做人的“工作”,要重视“以人为本”。而将“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环境育人及实践育人,树立起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教学观念。最后,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才观。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最初精英化逐渐转变为大众化,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推动全体学生发展成才,使大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
(二)优化思政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是学校为了能够实现思政教学目标运用的一种运作方式。如若想优化高等院校思政教学体系,则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创建权责清晰、义务明确的领导体系。坚持并完善校长负责制,组建思政教育领导团队,负责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并贯彻落实对应责任制。第二,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奖惩体系。要想充分发挥出评价奖惩体系的效能和作用,评价奖惩应当适时、适宜,加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专业性与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家校与社会标准要做到一致性,以此保障学校思政教育教学评价奖惩体系的实用性和长效性。第三,优化各类保障体系。设置专项资金,加大思政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思政教育资源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场所及设备;完善思政教育保障机制,让思政教育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从而大幅度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
(三)提高學生认知水平
现阶段,很多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均处在迷茫状态,学校应致力于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由此,学校可利用多元化手段来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首先,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从本质角度而言,“爱国主义”是各大高校政治思想的关键部分,其教育以大学生正确三观为基础,主要呈现在学生自尊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荣誉感等层面,而这亦是激励大学生群体精神进步的主要源泉。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思政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不仅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也产生诸多消极作用。所以,思政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价值,弘扬宣传爱国主义及传统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利用敢于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迎接成长发展中可能产生的各类挑战。其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当前,高校学生具备以下特点:其一,兼容性强;其二,主体性强;其三,多样性强;其四,不稳定性明显;其五,矛盾性明显。要想改变以上几点对高校学生思想形成的负面影响,学校则要对学生“德学”教育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渐渐加强自身时代意识,以此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学生思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除此之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还要依靠学生自我反省,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发现自身存有的不足和问题,并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避免自身“误入歧途”。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息息相关。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挖掘思政教育工作中存有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推动教育成果更好转化,进而为大学生日后成长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苗蓝亓,许东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3):65-66.
[2]浦义俊,王庆贤.论高校体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困境与推进路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1,35(04):119-124.
[3]朱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7):105-107.
作者简介:刘少荧;男,籍贯:湖北仙桃;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毕业于长江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