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心理援助
如何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之中,为学生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作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笔者从同伴心理互助的角度进行探索,在学校班级管理之中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让学生骨干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师指导下为同龄人提供心理援助。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1.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可在每班设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通过班主任宣传发动、学生自我推荐、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
参选的心理委员必备的条件是:
(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亲和力。
(2)具有服务意识,热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5)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能定期接受学校的培训。
2.明确宗旨与职责。班组心理委员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工作宗旨是:
(1)协助学校开展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2)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
工作职责:
(1)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反馈。
(2)工作中实事求是,不感情用事。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
(3)增强服务意识,与老师、同学保持和谐的关系。
(4)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5)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6)协助学校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
(8)定期填报《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向心理教师汇报工作情况。
3.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学校可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委员加强培训与指导:重点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卫生常识、心理问题的识别、观察倾听的技巧、交谈劝说的技巧、情绪调适方法、行为干预要注意的问题等。培训内容突出实用、简易的特点。
4.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指导。专(兼)职心理教师针对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定期指导,协助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具体工作包括:
(1)结合年级实际,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
(2)组织心理委员编写印发心理调适技巧等宣传资料。
(3)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个别指导。
(4)定期召开本年级心理委员会议,收集本年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反馈情况,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5)组织心理委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等活动,并指导他们撰写调查或访谈报告,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的“师→生”模式转化为“生→生”模式,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心理委员与班内同学交流,能听到他们的心声。同龄人相互沟通不存在代沟,可缓解内心压力。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班级心理委员定期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心理教师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上团体辅导课、做心理讲座。班主任以此确定阶段性德育工作重心。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同时,完善了“学校—班主任—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三级体系,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学校建立对心理委员的支持系统
由于心理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可能出现心理委员投入大量的热情、时间与精力,却得不到同学的认可的现象。这样,心理委员就会产生挫折感,丧失兴趣与热情。如何才能使心理委员保持恒心、爱心、热心呢?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支持系统。
1.将班级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建制。将班级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建制,与其他学生干部同等对待。引导心理委员在助人过程中体会成功、喜悦、自豪等正面情感,实现自我激励。受助者积极的反馈,也能给予心理委员正面的精神鼓励。
2.心理教师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辅导和个别指导。心理委员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且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用好心理委员,必须充分考虑心理委员的学习任务与压力,不宜要求过高。心理教师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辅导和个别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什么问题该由专业人员处理。加强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设,增强心理委员的归属感。
3.营造良性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树立他们的威信,引导并鼓励学生找他们谈心,为他们开展同伴心理互助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稿件编号:100705006)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作者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荣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2010)先进个人。430200,电邮:16260668@qq.com)
编辑/于洪 终校/何 妍
如何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之中,为学生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作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笔者从同伴心理互助的角度进行探索,在学校班级管理之中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让学生骨干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师指导下为同龄人提供心理援助。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1.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可在每班设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通过班主任宣传发动、学生自我推荐、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
参选的心理委员必备的条件是:
(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亲和力。
(2)具有服务意识,热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5)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能定期接受学校的培训。
2.明确宗旨与职责。班组心理委员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工作宗旨是:
(1)协助学校开展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2)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
工作职责:
(1)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反馈。
(2)工作中实事求是,不感情用事。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
(3)增强服务意识,与老师、同学保持和谐的关系。
(4)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5)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6)协助学校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
(8)定期填报《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向心理教师汇报工作情况。
3.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学校可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委员加强培训与指导:重点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卫生常识、心理问题的识别、观察倾听的技巧、交谈劝说的技巧、情绪调适方法、行为干预要注意的问题等。培训内容突出实用、简易的特点。
4.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指导。专(兼)职心理教师针对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定期指导,协助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具体工作包括:
(1)结合年级实际,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
(2)组织心理委员编写印发心理调适技巧等宣传资料。
(3)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个别指导。
(4)定期召开本年级心理委员会议,收集本年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反馈情况,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5)组织心理委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等活动,并指导他们撰写调查或访谈报告,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的“师→生”模式转化为“生→生”模式,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心理委员与班内同学交流,能听到他们的心声。同龄人相互沟通不存在代沟,可缓解内心压力。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班级心理委员定期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心理教师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上团体辅导课、做心理讲座。班主任以此确定阶段性德育工作重心。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同时,完善了“学校—班主任—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三级体系,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学校建立对心理委员的支持系统
由于心理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可能出现心理委员投入大量的热情、时间与精力,却得不到同学的认可的现象。这样,心理委员就会产生挫折感,丧失兴趣与热情。如何才能使心理委员保持恒心、爱心、热心呢?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支持系统。
1.将班级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建制。将班级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建制,与其他学生干部同等对待。引导心理委员在助人过程中体会成功、喜悦、自豪等正面情感,实现自我激励。受助者积极的反馈,也能给予心理委员正面的精神鼓励。
2.心理教师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辅导和个别指导。心理委员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且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用好心理委员,必须充分考虑心理委员的学习任务与压力,不宜要求过高。心理教师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辅导和个别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什么问题该由专业人员处理。加强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设,增强心理委员的归属感。
3.营造良性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树立他们的威信,引导并鼓励学生找他们谈心,为他们开展同伴心理互助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稿件编号:100705006)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作者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荣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2010)先进个人。430200,电邮:16260668@qq.com)
编辑/于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