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族从哪儿来
贵族的特点是血统高贵,都是有世袭有谱牒的。不但财富世袭,而且身份也世袭。一代一代往下传。读历史有一件事最清楚,就是全世界最先富起来的人是一些人上人,他们可能就算是最早的贵族了。考古学家讲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贫乏,可是人已经两极分化了。老百姓住的地方还有埋葬的地方全都在低处,洪水来了,不想当鱼鳖你就赶快上树或者上船;而贵族就不一样了,贵族住在高的地方,四周有一个很大很厚的城墙,既可以防盗贼也可以拦洪水。他们的确是人上人,住在高处不说,以后埋在祭坛上面,一个一个祭坛就像是金字塔,让人震撼。
中国贵族金玉满堂,这个金不是黄金是青铜。商代铜器上面有族徽,这个器皿是哪一家的分得非常清楚。西周铜器有一种铭文叫策命金文,策命封赏的时候就会把天子委任状重复一遍,你爷爷你爸爸有很大的功劳,现在我要任命你,让你继承他的差事继续当他们当过的官。最后结束的地方都有一个套话,就是永佑子子孙孙,这些都是跟延续他的香火有关,因此贵族非常强调血脉相传,血统更是要纯之又纯。
贵族很讲究姓氏。有一个姓就是带女字旁的姓,像姬姓姜姓。如果要通婚的话一定要女字旁的姓,因为普通人是没有这种姓氏的。东周以来同姓铭文有个特点,一上来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孙。凡说这个话的人,其实都跟他铭文讲的非常显赫的祖宗差了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再厉害的贵族传不了多少代,族要分,财要散,血缘要稀释。先头还可以说血浓于水,后来水越拆越多,和注水猪肉一样。
东周时期距离文武周公的时代已经非常远,社会上有很多落魄公子旧王孙,他们认为当时的制度不好,于是纷纷改革。改革到秦始皇时期,用商鞅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下面有一个大军,今天叫劳改队,也有等级。有了这个制度,人不问出身,只要你地种得好,杀敌杀得多,可以一级一级往上爬。该杀的杀,该罚的罚,從此除了皇亲国戚谁都不是贵族。高官厚禄地位再高,那叫高官不叫贵族。
《殷周制度论》更像一篇建国大纲
中国超现代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官文化发达,文官制度完善,特别是有一套选官制度,从平民到高官有直通车,这是西方没有的。
王國维的《殷周制度论》,是很有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商周有什么不同,但更像是一篇建国大纲。不光讲学术,还宣传政治主张。他说,人类最理想的制度就是周公的制度,所谓的《周公之制》其实并不是孔子说的周公之制,而是从秦到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制度。皇权世袭加选官制,缺一不可。皇帝一定不能选,官一定要选。如果像西方那样选领导,在他看来天下就乱了。
王国维是个了不起的学者,但是他的文化立场是保守主义的。从秦始皇以来中国的贵族是什么呢?中国史书兹兹于一姓之兴旺,秦始皇以下世袭贵族都是以朝代为断线。比如汉朝姓刘,唐朝姓李,宋朝姓赵,明朝姓朱。秦朝最短,只有十多年。汉朝最长,有四百多年。一般王朝也就一二百年,或者二三百年。
秦始皇本姓赵。他才是原始意义上的贵族
秦始皇号称始皇帝,皇是三皇,帝是五帝,把所有高贵的头衔集于一身,原来意义上的贵族他是最后一人。始皇赢姓,但是我们不能管他叫赢政,电视剧都是错误的。赢姓是带女字旁的姓,男人有姓但是不能加在名字前面,女人才在名字前面冠姓。大家都以为秦始皇是陕西人,但是他的祖庭却在曲阜。赢姓西迁,先入山西者为赵,后入陕甘者为秦,秦赵是同族的。赵是最初住在霍山下,也就是洪洞县的赵城镇。天水赵氏、邯郸赵氏、太原赵氏都是来源于赵城。北大汉简有一篇叫《赵政书》,可以证明秦始皇是叫赵政。这种氏,汉以来才叫姓。因此,我们只能管他叫赵政。
跨朝代的贵族千年只有孔姓
中国有没有跨朝代的贵族?有,只有一家,就是孔家。孔子是素王,没有王位的王,中国读书人奉他为万世师表,但是他只是一个精神贵族。
在贵族底下有平民。人分三六九等,从来就不平等。统治者说既然不平等,当然得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长幼尊卑有秩序。这种秩序孔子叫礼,秦始皇叫法。
印度有四大种姓,僧侣、武士、平民、贱民。身份是固定的,生下来是哪一种,世世代代就是哪一种。中国跟印度不一样,我们的四民秩序是士、农、工、商。士早先是武士后来是文士,文士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高不是读书本身有多高,而是读书才能做官,除了皇上他们就是当时的成功人士、人上人。农地位也在工商之上,很多读书人都是从农村来的,上层和下层有流动。和尚、道士不从事生产,处于社会边缘,没有特殊地位。传统中国优点是世俗程度高,没有教皇,只有皇帝;没有小贵族,只有皇亲国戚,赐给他们食邑,让他们做一个不问政事的藩王。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大一统,民族多元化,宗教多元化,阶层有流动,下层有文化。
抗战时候咱们唱的是“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工农兵学商对官而言,全都是平民百姓。
——龙源期刊网
贵族的特点是血统高贵,都是有世袭有谱牒的。不但财富世袭,而且身份也世袭。一代一代往下传。读历史有一件事最清楚,就是全世界最先富起来的人是一些人上人,他们可能就算是最早的贵族了。考古学家讲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贫乏,可是人已经两极分化了。老百姓住的地方还有埋葬的地方全都在低处,洪水来了,不想当鱼鳖你就赶快上树或者上船;而贵族就不一样了,贵族住在高的地方,四周有一个很大很厚的城墙,既可以防盗贼也可以拦洪水。他们的确是人上人,住在高处不说,以后埋在祭坛上面,一个一个祭坛就像是金字塔,让人震撼。
中国贵族金玉满堂,这个金不是黄金是青铜。商代铜器上面有族徽,这个器皿是哪一家的分得非常清楚。西周铜器有一种铭文叫策命金文,策命封赏的时候就会把天子委任状重复一遍,你爷爷你爸爸有很大的功劳,现在我要任命你,让你继承他的差事继续当他们当过的官。最后结束的地方都有一个套话,就是永佑子子孙孙,这些都是跟延续他的香火有关,因此贵族非常强调血脉相传,血统更是要纯之又纯。
贵族很讲究姓氏。有一个姓就是带女字旁的姓,像姬姓姜姓。如果要通婚的话一定要女字旁的姓,因为普通人是没有这种姓氏的。东周以来同姓铭文有个特点,一上来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孙。凡说这个话的人,其实都跟他铭文讲的非常显赫的祖宗差了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再厉害的贵族传不了多少代,族要分,财要散,血缘要稀释。先头还可以说血浓于水,后来水越拆越多,和注水猪肉一样。
东周时期距离文武周公的时代已经非常远,社会上有很多落魄公子旧王孙,他们认为当时的制度不好,于是纷纷改革。改革到秦始皇时期,用商鞅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下面有一个大军,今天叫劳改队,也有等级。有了这个制度,人不问出身,只要你地种得好,杀敌杀得多,可以一级一级往上爬。该杀的杀,该罚的罚,從此除了皇亲国戚谁都不是贵族。高官厚禄地位再高,那叫高官不叫贵族。
《殷周制度论》更像一篇建国大纲
中国超现代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官文化发达,文官制度完善,特别是有一套选官制度,从平民到高官有直通车,这是西方没有的。
王國维的《殷周制度论》,是很有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商周有什么不同,但更像是一篇建国大纲。不光讲学术,还宣传政治主张。他说,人类最理想的制度就是周公的制度,所谓的《周公之制》其实并不是孔子说的周公之制,而是从秦到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制度。皇权世袭加选官制,缺一不可。皇帝一定不能选,官一定要选。如果像西方那样选领导,在他看来天下就乱了。
王国维是个了不起的学者,但是他的文化立场是保守主义的。从秦始皇以来中国的贵族是什么呢?中国史书兹兹于一姓之兴旺,秦始皇以下世袭贵族都是以朝代为断线。比如汉朝姓刘,唐朝姓李,宋朝姓赵,明朝姓朱。秦朝最短,只有十多年。汉朝最长,有四百多年。一般王朝也就一二百年,或者二三百年。
秦始皇本姓赵。他才是原始意义上的贵族
秦始皇号称始皇帝,皇是三皇,帝是五帝,把所有高贵的头衔集于一身,原来意义上的贵族他是最后一人。始皇赢姓,但是我们不能管他叫赢政,电视剧都是错误的。赢姓是带女字旁的姓,男人有姓但是不能加在名字前面,女人才在名字前面冠姓。大家都以为秦始皇是陕西人,但是他的祖庭却在曲阜。赢姓西迁,先入山西者为赵,后入陕甘者为秦,秦赵是同族的。赵是最初住在霍山下,也就是洪洞县的赵城镇。天水赵氏、邯郸赵氏、太原赵氏都是来源于赵城。北大汉简有一篇叫《赵政书》,可以证明秦始皇是叫赵政。这种氏,汉以来才叫姓。因此,我们只能管他叫赵政。
跨朝代的贵族千年只有孔姓
中国有没有跨朝代的贵族?有,只有一家,就是孔家。孔子是素王,没有王位的王,中国读书人奉他为万世师表,但是他只是一个精神贵族。
在贵族底下有平民。人分三六九等,从来就不平等。统治者说既然不平等,当然得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长幼尊卑有秩序。这种秩序孔子叫礼,秦始皇叫法。
印度有四大种姓,僧侣、武士、平民、贱民。身份是固定的,生下来是哪一种,世世代代就是哪一种。中国跟印度不一样,我们的四民秩序是士、农、工、商。士早先是武士后来是文士,文士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高不是读书本身有多高,而是读书才能做官,除了皇上他们就是当时的成功人士、人上人。农地位也在工商之上,很多读书人都是从农村来的,上层和下层有流动。和尚、道士不从事生产,处于社会边缘,没有特殊地位。传统中国优点是世俗程度高,没有教皇,只有皇帝;没有小贵族,只有皇亲国戚,赐给他们食邑,让他们做一个不问政事的藩王。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大一统,民族多元化,宗教多元化,阶层有流动,下层有文化。
抗战时候咱们唱的是“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工农兵学商对官而言,全都是平民百姓。
——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