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武汉大学老教授刘绪贻先生口述和审定、《长江日报》记者余坦坦记录、整理的《箫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上卷),已于今年3月由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蒙刘绪贻先生雅意,日前传来全书电子文本,故得以先睹为快。
余坦坦在《后记》中说:2005年下半年,萌生与刘先生合作,撰写其口述自传的想法和计划,后又以书信、电邮、电话和上门拜访的方式与先生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以口述历史的访谈和写作方式合作撰写其口述自传的意向:
之所以选择为刘绪贻先生作传,除了因为刘绪贻先生是我国史学界和理论界里程碑式的人物,更因为刘绪贻先生以其跨越近一个世纪,丰富、曲折、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成为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心演进的一个典型,一个“活化石”,其思想脉动亦反映并折射了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心灵轨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了解刘绪贻先生,就是了解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研究刘绪贻先生,也就是研究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且放眼中国学术界,于今,能有像刘绪贻先生这样学术成就和身心历程的人,可以说已十分鲜见,作为一名矢志口述历史搜集、整理与挖掘的晚辈,我有“珍藏”刘绪贻先生人生传奇之责。
可以说,身为记者的余坦坦不但有新闻人特有的敏感意识,而且有一般记者少有的学术眼光。确实,从做口述自传的角度说,刘先生带有范本意义。
刘先生的知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叶笃正先生,不仅在本书的“序言”中动情地回忆了当年他和刘先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生活的情景,而且还给予了其老友高度而中肯的评价:刘先生“除早期研究社会学,近六年来着重研究中国的民主和法治问题,批判和反对儒学糟粕外,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著述颇丰……他的著作使国人对美国的情况有了更多的理解,对美国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他和他许多的美国朋友相互交往,使美国人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在交流两国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对中国很重要,对美国很重要,对全世界也很重要。绪贻的工作,对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两国之间和平共处,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说来不无巧合的是,德高望重的刘绪贻先生正好大我50岁:到今年5月13日,老人家就将迎来97周岁的生日了。作为学界“90后”——90高龄以上一代人的杰出代表,刘先生一直退而不休。最近20年多来,他一直“不用扬鞭自奋蹄”,除与杨生茂先生、邓蜀生先生合作主编六卷本《美国通史》外,还一直在美国史、世界现代史、儒学、现实观察与评论等领域,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即便是我这样的中年人,也常常感叹老爷子何以有如此之充沛的精力。这个谜底,94岁的叶笃正先生给出了答案:“绪贻做了这样多这样重要工作,他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不能不想到他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绪贻一生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的人格和业绩,说明他深得校训的真谛,说明他是校训的忠实的实践者。同时他又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大学。这所大学有北大的自由民主、清华的刚健笃实以及南开的知行合一,合一而成的一种卓越的文化品质。绪贻自然深受这种文化品质的感染,这也是他一生工作的动力。”
这本口述回忆录,如实记叙了刘绪贻先生从童年到留学归国的前半生的人生足迹:家世、半耕半读的童年、雏燕学飞的初中时代、炼狱的高中时代、进出南京军需学校、华年近于虚度的清华岁月、摸着石头过河的武大借读生活、心系国运守寒窗的西南联大时光、硝烟弥漫闯花旗的留学历程。通过老人的自述,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奇迹,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对先辈的深情回忆,特别是母子情深、兄弟姐妹之情,让人感动不已。我还注意到,从少时的初恋到结婚的感情之河,刘先生也打开了闸门,如行云流水,美丽而难忘:刻骨铭心的恋爱,前途与爱情的矛盾,“发乎情,止乎礼义”,追随着老人的忆旧,我们似乎也一同体味到了刘先生那风雨如磐的青春之歌、爱情之韵。刘先生对他在芝加哥大学留学期间的好友和女同学弗洛伦丝
余坦坦在《后记》中说:2005年下半年,萌生与刘先生合作,撰写其口述自传的想法和计划,后又以书信、电邮、电话和上门拜访的方式与先生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以口述历史的访谈和写作方式合作撰写其口述自传的意向:
之所以选择为刘绪贻先生作传,除了因为刘绪贻先生是我国史学界和理论界里程碑式的人物,更因为刘绪贻先生以其跨越近一个世纪,丰富、曲折、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成为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心演进的一个典型,一个“活化石”,其思想脉动亦反映并折射了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心灵轨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了解刘绪贻先生,就是了解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研究刘绪贻先生,也就是研究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且放眼中国学术界,于今,能有像刘绪贻先生这样学术成就和身心历程的人,可以说已十分鲜见,作为一名矢志口述历史搜集、整理与挖掘的晚辈,我有“珍藏”刘绪贻先生人生传奇之责。
可以说,身为记者的余坦坦不但有新闻人特有的敏感意识,而且有一般记者少有的学术眼光。确实,从做口述自传的角度说,刘先生带有范本意义。
刘先生的知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叶笃正先生,不仅在本书的“序言”中动情地回忆了当年他和刘先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生活的情景,而且还给予了其老友高度而中肯的评价:刘先生“除早期研究社会学,近六年来着重研究中国的民主和法治问题,批判和反对儒学糟粕外,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著述颇丰……他的著作使国人对美国的情况有了更多的理解,对美国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他和他许多的美国朋友相互交往,使美国人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在交流两国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对中国很重要,对美国很重要,对全世界也很重要。绪贻的工作,对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两国之间和平共处,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说来不无巧合的是,德高望重的刘绪贻先生正好大我50岁:到今年5月13日,老人家就将迎来97周岁的生日了。作为学界“90后”——90高龄以上一代人的杰出代表,刘先生一直退而不休。最近20年多来,他一直“不用扬鞭自奋蹄”,除与杨生茂先生、邓蜀生先生合作主编六卷本《美国通史》外,还一直在美国史、世界现代史、儒学、现实观察与评论等领域,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即便是我这样的中年人,也常常感叹老爷子何以有如此之充沛的精力。这个谜底,94岁的叶笃正先生给出了答案:“绪贻做了这样多这样重要工作,他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不能不想到他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绪贻一生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的人格和业绩,说明他深得校训的真谛,说明他是校训的忠实的实践者。同时他又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大学。这所大学有北大的自由民主、清华的刚健笃实以及南开的知行合一,合一而成的一种卓越的文化品质。绪贻自然深受这种文化品质的感染,这也是他一生工作的动力。”
这本口述回忆录,如实记叙了刘绪贻先生从童年到留学归国的前半生的人生足迹:家世、半耕半读的童年、雏燕学飞的初中时代、炼狱的高中时代、进出南京军需学校、华年近于虚度的清华岁月、摸着石头过河的武大借读生活、心系国运守寒窗的西南联大时光、硝烟弥漫闯花旗的留学历程。通过老人的自述,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奇迹,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对先辈的深情回忆,特别是母子情深、兄弟姐妹之情,让人感动不已。我还注意到,从少时的初恋到结婚的感情之河,刘先生也打开了闸门,如行云流水,美丽而难忘:刻骨铭心的恋爱,前途与爱情的矛盾,“发乎情,止乎礼义”,追随着老人的忆旧,我们似乎也一同体味到了刘先生那风雨如磐的青春之歌、爱情之韵。刘先生对他在芝加哥大学留学期间的好友和女同学弗洛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