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全国经济企稳迹象更趋明显,但受外需尚未根本性恢复、产能过剩和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回稳基础还不稳固。在增长乏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外部环境下,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降幅全国第二,位次下滑明显。通过比较各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分析区内外形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对内蒙古经济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0位
  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7087.55亿元,排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均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较上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0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位次。
  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48009.2亿元,有11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较上年同期增加3个,其中,总值超两万亿的三个省份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以28465.92亿元、27603.98亿元和25958.15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海南、广东、浙江等7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余24个省份增速同比下降,其中,吉林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13位
  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较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3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排西部第9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较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利润666.8亿元,同比下降14.3%,较上年同期低17.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其中,农畜产品加工和医药、电子行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4%、50.4%,能源、冶金建材行业、化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1.1%、10.7%、19.3%和20.9%。
  (三)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7位
  上半年,内蒙古固定资投资(不含农户,除说明外均为此口径)5547亿元,排全国第1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3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2%,排全国第27位、西部第1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位均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内蒙古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43.5亿元,增速21%,较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81317.6亿元,江苏、山东、辽宁以15737亿元、15009.8亿元和11191.5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较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有22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藏、贵州和云南分别以40.4%、29.4%和28.9%的增速位列全国前三位。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5个、1.7个和0.6个百分点,但总体上,中、西部省份仍保持了上年投资增速较快的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23.6%和22.7%,分别高于东部地区4.9个和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和2.6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内蒙古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加快。上半年,50万元以上口径,全区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为20.5%、20.8%,分别较上年同期低16个和38.6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速21.9%,高于上年同期水平34.6个百分点。
  (四)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9位
  上半年,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22亿元,排全国第19位,西部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较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9位,较上年下降3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
  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万元的3个省份广东、山东、江苏以12117.2亿元、10171.9亿元和10039.4亿元排全国前三位。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7%,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有25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海南以14.9%、14%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位,贵州、云南以13.7%的增速并列第三。
  (五)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第10位;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全国第11位
  上半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2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12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67元,收入排全国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8%,较上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排全国第8位,较上年同期个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位次。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5936元,较上年同期增收69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9元。收入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3.3%,较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7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位次。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649入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省份,上海、浙江、北京以22243元、20461元和19867元排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1%,较上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有23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9个西部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全国前十位,西藏、青海以12.9%、11.2%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位,新疆和甘肃以10.9%的增速并列第三位。除西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6个百分点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下降。   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514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6个。7个省份超八千元,其中,上海、浙江、北京超万元,并以12345元、10878元和10877元排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1.9%,较上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有20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海、西藏和贵州以15.8%、14.5%和14.2%的增速排全国前三位。除西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2个百分点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下降。
  (六)内蒙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5位
  上半年,内蒙古财政总收入1426.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72.37亿元,增速为5.3%,较上年同期低10.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90.7亿元,排全国第17位、西部第2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均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11.1%,较上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4795亿元,增速7.5%,较上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有27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福建、云南、安徽分别以22.1%、20.5%和20.1%的增速排全国前三位。
  受经济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滑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全国及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有21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湖北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17.9个百分点。其余10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陕西升幅最大,较上年同期高29.9个百分点。
  二、初步结论
  (一)总体上,内蒙古多数经济指标绝对量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且位次相对较稳定;因第二、第三产业增长趋缓,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下降幅度较大、位次明显下滑
  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民收入都处全国中游、西部前列。但从增速看,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速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均有下滑,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年同期的全国第9位降至第20位,下降11个位次。
  从数据看,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放缓,是上半年内蒙古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而能源、冶金行业增长放缓又是造成工业对经济增长支撑力明显减弱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内蒙古第二、三产业增速为10.5%、7.4%,分别低于上年同期3.5个和2.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8%、31.5%,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1.6个和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冶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和10%,拉动经济增长1.9个和0.9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1.5个和0.7个百分点。虽然化工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同比上升,但其对经济的拉高作用不及能源、冶金等行业对经济增长支撑减弱的影响。上半年,化工行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5%和5.8%,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0.4个、0.3个和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优势减弱
  全国来看,经济增速仍延续“西高东低”态势。上半年,西部省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有7个西部省份排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国前十位,除内蒙古、宁夏外其他的10个西部省份全部进入全国前15位。由于总量不断增加使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下滑减弱对能源、原材料产品需求,及受紧缩政策影响,国家财政转移支出、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减弱等原因,西部在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并未得到明显遏制,而东部省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更趋明显。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降幅加宽的8个省份中5个属西部,降幅超过1.5个百分点的12个省份中7个属西部。同期,5个东部省份经济增速同比加快,增幅最高的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三)三次产业和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的省份经济增长稳定性更强,或实现率先回升
  上半年,海南、广东等7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实现同比加快。这7个省份经济基本属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或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从产业支撑看,这些省份中浙江、广东和云南为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均超过40%,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超过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海南和西藏为三产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产业比重占45%以上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比重);从需求看,上海、浙江、广东经济属“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而海南、西藏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协调性比较强。
  从历史数据看,这是上述省份第二个季度经济增速同比加快。并且,由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可以多点发力支撑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更易形成合力,所以,各次产业协调拉动和“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或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省份抵御经济外部影响的能力更强,经济发展更为稳健,在经济下滑期,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降幅相对较小,在经济回稳期经济也相对易于企稳回升。如浙江、广东。此外,由于中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更大,经济附加值更高,或依托独特资源发展的服务业,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强,所以,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较高和拥有独特性资源并开发利用较好的三产主导型经济省份,其第三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更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经济发展相对稳健,在经济回稳期经济可以较快回稳。如上海、西藏。   相比较,内蒙古产业协调性弱,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差。从产业看,上半年,内蒙古一、二、三产比重为3.7:57.3:39,二产比重偏大,三产比重偏小,分别高于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6.3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重化工倾向明显且尚未表现出高级化特征,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较大,能源行业为工业利润主要来源,非煤行业效益有待提高。上半年,内蒙古重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能源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高达36%。同期,内蒙古能源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4.1%,实现利润399.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9.9%。可以看出,能源行业以全区工业约三分之一的收入实现了近六成的工业利润,这一方面说明工业利润对能源行业依赖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主要产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从需求看,根据相关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内蒙古投资率约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3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四)全国经济企稳迹象更趋明显,但回稳基础还不稳固,受外部需求影响较大的内蒙古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到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同比降幅连续4个季度收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较6月止跌回升0.2个百分点,至此PMI已连续10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从分项指数看,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购进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降幅继续收窄。表明全国经济进一步企稳,筑底更趋明显,但受外需尚未根本性恢复、产能过剩和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回升动力仍显不足,下行风险依然存在。7月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49.6%和49.4%,仍处荣枯线以下。作为经济运行水平风向标的用电量数据继续保持弱势回升态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4%,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4.9%。内蒙古因受外部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6月份,内蒙古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低位企稳,一致指数继续下行,下探幅度逐步缩小,先行指数在持续5个月走高后再次回落,表明内蒙古经济景气继续保持回落态势,虽现回稳迹象,但回升动力不足。
  三、政策建议
  (一)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立足建成“五个基地”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现有火电机组技改的同时,建设大型清洁电力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链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和重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物流、旅游和金融业发展提速、竞争力提升。
  (二)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任务,优化投资结构
  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结合我区实际,使投资重点与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优化相适应,发挥投资在结构调整中的抓手作用。抓好已批复未开工项目建设,完善审批手续,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筛选一批带动作用强、体现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形成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消除民间投资障碍,简化审批程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铁路、市政、电信、金融、文化、科教卫等领域项目。
  (三)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扶持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培育网络和信用消费。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通过消费特别是改善型、发展型的高层次消费需求的释放,促进要素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任务是“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5%”;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6%”。  围绕这两个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为有效推动全区节能减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把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
期刊
9月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上升,全区经济增长走稳态势初步确立。  从经济景气未来变动方向看,四季度全区宏观经济景气将继续小幅回升。  一、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上行  (一)一致指数持续上行,经济景气继续回升  9月份,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为89.88,比8月份上升0.24点,经济景气延续回升态势。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一致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一降”,工业指数、发电量
期刊
兴产置业为了兑现一个承诺  1989年腊月廿五,东达蒙古王集团的创建者、董事长赵永亮的奶奶离世。赶回家乡达拉特旗盐店乡召沟村奔丧的赵永亮想按当地风俗请鼓乐班子为奶奶送行,却正值春节前夕没能找到人。他只好找来一套音响,放哀乐表达情思。可是忘记了村里没有电,音响放不成了。最后,他只好用客货两用汽车的蓄电池带动音响给奶奶放了一夜哀乐。几间低矮破旧的祖屋,家乡贫困落后的境况,深深刺痛着赵永亮的心,他跪在奶
期刊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机制更是有效促进社会稳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为例,在分析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及秀洲区耕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耕地保护机制和“两网化”管理的联动关系,研究分析耕地保护机制的完善途径,并提出建议。  一、背景研究  (一)我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措施  我国人多地少,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耕地被大量占用,对我国
期刊
自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并逐渐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高技术产业是指依靠高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进行高技术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部门。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以及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渗透性等特征。  Romer和Lucas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后,知识也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被当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单元由单位向社区逐步转变。社区成为社会成员生活与活动的重要场所,也逐渐成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基层平台。社区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基层社会管理和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区该如何更有效地承接企业和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职能、克服社区管理中的碎片化问题、完善和创新社区管理思路,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厦门市社区管理的现
期刊
编者按:  今年,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在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内在的矛盾和摩擦在加剧,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以及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所带来的一些宏观环境的变化。就当前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新形势,本刊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  记者:今年1-5月份货币和社会融资总量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但
期刊
一、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  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具备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其中,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内蒙古地区,其风能资源占全国风能资源的80%以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西藏西部地区,其最高年辐射量达2333KWh/m2,日均辐射量6.4KWh/m2,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从经济角度分析,第一,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部分代替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减
期刊
统计局: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底线为7.5%  近日,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杨书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盛来运解读了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的特别致辞,并介绍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经济政策措施。据介绍,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底线为7.5%。  有记者提问,为了保持稳增长,中国经济现在需要的增长率的底线是多少?杨书兵表示,我们有两个战略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
期刊
8月份,工业指数、消费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成为本期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升的主导力量。  从经济景气未来变动方向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小幅回暖。  一、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双双回升、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上行  (一)一致指数转而上行,经济景气企稳回升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为88.52,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2011年7月份以来持续下行态势,连续3个月小幅上升,经济景气呈现回升态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