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术鉴赏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探讨
传统的教学观要求学习内容必须是有定论的,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被列入教材。而新的教学观以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容许学生接触一些有意义的、尚在争论的内容。新的教学观为寻找现实中的话题提供了空间。
现实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我就出示明星穿的破牛仔裤问:这是美术作品吗?你能穿这样的裤子吗?引出美的时代性、美的多样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还需要关注美术本体和应用的价值。如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以文艺复兴三杰作品作为重点展开进行教学,那么切入的话题会很多,但应注意到作品之间的知识点是否有联系?欣赏的重点是介绍历史还是美术的特点?学习这些内容有何价值?这样才会使话题切入的针对性更强。
我在设计教案时的话题是:在文艺复兴三杰表现人间生活的图像中我们能学习什么?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技法我们学不了,他们的时代特征历史老师会说,他们用画面的处理来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文性,我们能学。因为在图像时代我们能用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来创作。我选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重点场景分析,接着让学生分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因为他们的场景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人多少而已。然后延伸到巴洛克与罗可可的画风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处理,学生的作业是数码照相机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照片。这们作品之间的知识点就联系起来了,体现了美术本体的特点,学生觉得学习美术场景处理有价值。
而有探究性的话题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在鉴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前,提出“一个城市在黑夜里被轰炸后会出现怎样的情景”为话题,进行造型描述、色彩描述的探究。动荡、破碎、变形、不稳定感,没有了漂亮的色彩,只有浓烟、白光的黑、白、灰强烈对比,往往是学生的感受。然后再探究《格尔尼卡》作品中四个女人姿态为何这样?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这一切都说明什么?从而理解毕加索精心的创意虽然不是眼睛看到的真实,但更为本质地揭示子战争的真实,是最真实的艺术。
二、美术鉴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E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超级发达,为视觉文化的影响与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平台,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鉴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美术鉴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
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定能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山水画艺术家的哲学理念就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完成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以实现精神的完满。这就是对“道”的体悟,在这种理念下,线自由的根源意味着心灵的自由,线的痕迹意味着心灵的痕迹。线的这一观照方式,实际上是在体现着道的自然秩序和生命的本质。这种心灵的观照,超越了对客体世界现象的知识、理性技术认知,而上升到对客体图景背后所含有的“道”的体验。中国美学的主体心灵超越即解放了艺术家的心灵,又解放了心灵体验的他者,也同时解放了作为媒介的艺术。线和艺术家的心灵顽强的捆绑在一起,共同达到精神世界的高地。线作为语言,作为艺术的表现本体,就在线的不断聚集中形成了一种艺术的内在形态和气质。这种气质意味着艺术结构、形式和组织的最后风格的实现。这就是“道”的风格。
中国艺术的独特气质就是自由的线条。线条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叙事方式,它的存在体现出一种艺术形式的自由。线作为一种痕迹,表现出艺术家在感受客体对象时,把对象转化成了自由的线条象征。艺术家对线聚集的运用没有被对象所束缚,而是对客体世界进行简化和超越,以完成“意”与“境”的表达。这种自由倾向使艺术内在的叙事靠近了哲学的怀抱,完成了精神叙事的自由。
传统的教学观要求学习内容必须是有定论的,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的,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被列入教材。而新的教学观以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容许学生接触一些有意义的、尚在争论的内容。新的教学观为寻找现实中的话题提供了空间。
现实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我就出示明星穿的破牛仔裤问:这是美术作品吗?你能穿这样的裤子吗?引出美的时代性、美的多样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还需要关注美术本体和应用的价值。如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以文艺复兴三杰作品作为重点展开进行教学,那么切入的话题会很多,但应注意到作品之间的知识点是否有联系?欣赏的重点是介绍历史还是美术的特点?学习这些内容有何价值?这样才会使话题切入的针对性更强。
我在设计教案时的话题是:在文艺复兴三杰表现人间生活的图像中我们能学习什么?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技法我们学不了,他们的时代特征历史老师会说,他们用画面的处理来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文性,我们能学。因为在图像时代我们能用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来创作。我选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重点场景分析,接着让学生分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因为他们的场景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人多少而已。然后延伸到巴洛克与罗可可的画风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处理,学生的作业是数码照相机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照片。这们作品之间的知识点就联系起来了,体现了美术本体的特点,学生觉得学习美术场景处理有价值。
而有探究性的话题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在鉴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前,提出“一个城市在黑夜里被轰炸后会出现怎样的情景”为话题,进行造型描述、色彩描述的探究。动荡、破碎、变形、不稳定感,没有了漂亮的色彩,只有浓烟、白光的黑、白、灰强烈对比,往往是学生的感受。然后再探究《格尔尼卡》作品中四个女人姿态为何这样?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这一切都说明什么?从而理解毕加索精心的创意虽然不是眼睛看到的真实,但更为本质地揭示子战争的真实,是最真实的艺术。
二、美术鉴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E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超级发达,为视觉文化的影响与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平台,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鉴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美术鉴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
例如,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的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有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著名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他们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定能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山水画艺术家的哲学理念就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完成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以实现精神的完满。这就是对“道”的体悟,在这种理念下,线自由的根源意味着心灵的自由,线的痕迹意味着心灵的痕迹。线的这一观照方式,实际上是在体现着道的自然秩序和生命的本质。这种心灵的观照,超越了对客体世界现象的知识、理性技术认知,而上升到对客体图景背后所含有的“道”的体验。中国美学的主体心灵超越即解放了艺术家的心灵,又解放了心灵体验的他者,也同时解放了作为媒介的艺术。线和艺术家的心灵顽强的捆绑在一起,共同达到精神世界的高地。线作为语言,作为艺术的表现本体,就在线的不断聚集中形成了一种艺术的内在形态和气质。这种气质意味着艺术结构、形式和组织的最后风格的实现。这就是“道”的风格。
中国艺术的独特气质就是自由的线条。线条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叙事方式,它的存在体现出一种艺术形式的自由。线作为一种痕迹,表现出艺术家在感受客体对象时,把对象转化成了自由的线条象征。艺术家对线聚集的运用没有被对象所束缚,而是对客体世界进行简化和超越,以完成“意”与“境”的表达。这种自由倾向使艺术内在的叙事靠近了哲学的怀抱,完成了精神叙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