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脑梗死后恢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强效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和促血管因子,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是否可以记录到这种治疗作用。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追踪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质粒治疗局灶性脑梗死家犬动物模型的效果,并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相对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盲法评估,方差设计,Person 相关分析,2周跟踪观察。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材料:实验于2001-04/2002-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实验室完成,选择18只体质量10~15kg 的健康成年家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只和实验组9只。方法:所有动物股动脉插管,颈内动脉推注栓子到达大脑中动脉制成脑梗死动物模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h,1周,2周处死,每个时间点3只,实验组于术后1周处死4只,术后2周处死5只。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器注入含pcD2/hVEGF121质粒的溶液0.5m L(500~600μ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手术后磁共振扫描,1次/h,共4次。扫描序列为T1W I,T2W I,3D-TOFM RA,DW I,CET1W I。术后24h,3d,1周、2周重复上述序列扫描。动物处死后以M R 图像为依据选择病变部位的细胞形态观察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微血管记数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表观分布系数,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计数每高倍视野下的毛细血管数,计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将M R 扫描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对照,分析M R 信号改变同免疫组化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术后24h,1周,2周时脑梗死区及对侧相应区微血管计数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计数。②各组动物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结果:18只家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h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可见到梗死区明显高信号,且随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增高。②表观分布系数值术后三四个小时下降到(5.61±1.39)mm 2/s ,相对于对侧半球(9.85±2.04)m m 2/s 下降了约43%,2周时达(9.83±1.11)m m 2/s,仍然略低于正常。③后续磁共振扫描显示表观分布系数比率由超急性期的下降开始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升高更显著,2周时组间出现显著差异(P=0.032,0.006)。④2周时实验组患侧微血管计数免疫阳性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犤(28.80±3.29)个/视野,(20.70±4.47)个/视野,(P <0.01)犦。⑤实验组患侧1,2周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犤(64.20±9.40)个/视野,(51.90±5.74)个/视野;(72.70±6.98)个/视野,(58.40±6.35)个/视野,(P <0.01)犦。⑥将磁共振检查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对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表观分布系数比率变化与微血管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earson 相关系数为0.679,P <0.01。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r=0.668,P<0.01)。结论: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质粒基因治疗后,随时间进展局部微血管明显增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上升。同时表观分布系数的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及微血管计数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