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演奏中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是人类的心理活动状态之一,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通常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动物才有的特有现象,是一种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恐惧反应的特点是对发生的威胁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如果威胁继续存在,个体的活动少,目光凝视含有危险的事物,随着危险的不断增加,可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惊慌状态,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恐惧时常见的生理反应有心跳猛烈、口渴、出汗和神经质发抖等,恐惧反应中的肌张力、皮肤导电性和呼吸速度的增加主要与肾上腺素的功能相联系,而愤怒的表现特征则主要与去甲肾上腺素相联系。
  集体课是高等艺术院系手风琴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在演奏时神色紧张、呼吸急促、手指颤抖、节奏失控。这时,教师便令其暂停,先讲解要领,然后继续演奏,如此多遍仍难奏效,有时还会出现负效应,影响课堂情绪。何以如此?究其原因,乃学生的恐惧心理所导致。
  这种恐惧心理无疑是一种消极情绪,或曰心理障碍,其生理机制是学生的大脑皮层及皮下与消极情绪有关的神经中枢高度兴奋,对与演奏活动有关的神经产生强刺激从而致使大脑工作紊乱,向外发出的神经冲动出现失调。
  课堂上恐惧心理产生的客观因素是乐曲演奏的特定难度。乐曲的演奏具有严格的时值限制和规范的技术标准。速度、力度、技巧等规范要求演奏者的精神高度集中,这就增加了心理负担,缺乏技术训练的学生往往把这些客观困难看得过重,因而产生恐惧心理。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偏差。学习态度端正便能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正常发挥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反之,往往在顺利时浮躁、骄傲,遇到困难则紧张、慌乱,尤其在出现动作失调或演奏意外停止的时候,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造成兴奋状态下的活动神经失调。
  那么,老师该怎样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心病还需心药医,克服恐惧心理关键在于采取相应的、因人而异的心理辅导或心理训练。
  目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系统脱敏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意念训练法、暗示和催眠训练法、榜样训练法等。熟悉这些以心理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并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将之巧妙地融合于各项教学实践之中,将特别有助于学生调节那些影响正常演奏发挥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它的训练重点是促使学生通过选择几种适合自己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方法,改变对练习的过度恐惧和由外界引起的心烦意乱的反应,基本过程就是使学生从受外界控制的状态转移到自我控制的状态。②
  分析疗法:认真分析技术的关键部分,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变更造成失误的客观要求,通过列举难点和攻难练习,消除心理上反常的防御反射,减轻客观困难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信心,保证教学进度。
  重点突破疗法:有意识地控制学生在演奏时的消极意志,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分乐句反复进行攻关练习,逐次加大训练难度,通过改善抑制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回忆、想象疗法:自我暗示的技巧是可以传授和学习的。你的过去会影响你对现在的感知与理解。就好像透过放大镜,危险会显得比实际上大许多,这是因为你陷在过去的失败回忆中。去除这些不确定性和过去对你的影响,努力来削减它的力量,回忆和想象可以让你用积极的想法或角度来重新放置那些带给你恐惧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疗法在手风琴集体教学中虽能有效克服学生演奏时的恐惧心理,但如果运用失当或过多,则往往会滋长学生的消极依赖思想,弱化甚至使学生丧失独立完成演奏乐曲的信心和勇气。因此,使用上述方法时应从不同学生的消化理解能力、意志品质、用功程度以及课堂气氛等实际情况出发,本着“方法熟练、运用适时、初学多用、逐步减少”的基本要求,把握好时机,灵活适度地选择使用。
  坚持正面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手风琴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使学生把自身学习需要同事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刻苦学习知识、技术的内在动力;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成绩、鼓励进步,给学生创造勇于进取的机会和氛围,充分调动潜在的学习动能和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关注和保护差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挫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坚持每堂课向学生讲明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教导学生珍惜时间、认真听课,重在消化理解,刻苦练习,不断巩固提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内容设计面向多数,保证进度,高而可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教法新颖、吸引力强,启发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堂观摩评比活动,激发学生争先创优,提高教学质量。
  加大激励力度。当运用上述手段仍不能有效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时,可采取激、压结合的教法,通过必要的感情激发和严格的技术要求,形成一种强劲的逼迫之势。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先由教师或掌握技术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演奏,然后学生演奏,全班或小组学生充当观众,为其鼓掌助威,形成强烈的激励气氛。实践证明,此法往往在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关键时刻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采用此法应具备一定条件,即学生对手臂、手型、风箱力度等技术达到要求,对所完成的技术的概念基本了解,经过努力能完成演奏。③
  充分发挥集体功能。利用集体的从众功能、助长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心态。在教师或学生的保护、帮助下,水平一般的学生如果能成功地完成练习示范动作,这将使学生产生“他能做,我也可以完成”的竞争意识,从而战胜恐惧心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多尝试设置不同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可结伴同行,关键的时候老师可陪练,并且不断地鼓励和加油,对完成任务的同学一起给予鼓掌、加油,最终让他们在集体力量的感召、帮助下顺利完成练习。
  总而言之,在手风琴集体课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应用心理学的有关规律,就能有效克服学生演奏时的恐惧心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程。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不妨对此做更深入的探索。
  
  注释:
  ①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②刘同炯:《如何克服音乐表演“怯场”现象》,《音乐探索》2003年第6期。
  ③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