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现在是24号。193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国后,曾在这里租住了七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这是一个两进小四合院,梁思成、林徽因住在第一进,他们的好朋友金岳霖住在北面的第二进。两个院子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缨花和散发着幽香的丁香树。
1932年,林徽因在这里生下了儿子梁从诫,并写下了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写给儿子的诗一直被误认为是悼念徐志摩的。
北总布胡同3号的名气或许还不敌“太太的客厅”。这是林徽因精心打造出来的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
女儿梁再冰已经80多岁,不再接受任何采访,但却留下了文字回忆,“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例如:张奚若和钱端升伯伯在政治学方面,金岳霖伯伯在逻辑学方面,陈岱孙伯伯在经济学方面,周培源伯伯在物理学方面……他们的朋友中也有文艺界人士,如作家沈从文伯伯等。我当时不懂大人们谈话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他们聚会时的友谊和愉快。”
梁再冰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常拉着我的手在北面的院子中踱步。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台不高(像所有北方四合院一样),有中式窗棂的玻璃窗使冬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使妈妈喜爱的窗前的梅花、泥塑的小动物、沙发和墙上的字画都沐浴在阳光中。妈妈喜欢在客厅西北角的窗前书桌上静静地写作。那时她总是用毛笔和毛边纸。她的字体有点像外公的字体——王羲之体的秀丽小楷……”
遗憾的是,2012年,此处被拆除。虽然这并不是梁林名下的住宅,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是故居。但毕竟,这里曾经有京城最有名的“太太的客厅”,而且,这是林徽因大部分文学作品的诞生地。
2013年4月11日,记者带着梁林的合影来到了曾经的北总布胡同3号。81年过后,物不是人已非,依旧人间四月天。
家人没有把她当作才女
周志兵——林徽因之孙。年近花甲,却很新潮,爱好广泛,读书、摄影、收藏……说话很直接,但却让人觉着更实在。自言曾下过乡、当过兵、上过大学、当过公务员,也做过生意。走上古董研究之路很偶然,十几年前跟朋友逛了几次潘家园,很上瘾,当时就选择了收藏铜镜。现在来看,他觉得可能有点血液里的影响。他常想,爷爷奶奶要是还健在,便可以和他们在这方面有更多、更深的交流。周志兵的外公周培源也收藏字画,但1993年就都捐给故乡无锡了,周志兵感叹:“现在价值连城。”周志兵记得很清楚,他常帮外公拽着线,看他在那里卷画。周志兵坦言:“名人之后压力挺大的,你们看着挺好。”当然,有一点好周志兵不否认,“我现在搞文物研究,因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孙子,能看到很多博物馆的宝贝,还允许我拍照。这一点真挺好。”
“我出生时,梁林都在住院,我是在周家长大的。对于林徽因,我了解的真的不比你多。”
我没和林徽因一起生活过。我1954年出生,她1955年去世,我爸妈肯定把我抱去医院给她看过,我出生的时候,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在住院,林徽因是肺病。因为怕传染嘛,肯定去的次数也不多。所以我一生下来就在周家长大 ——我外公是周培源。
周家、梁家、金家关系很近。周家的孩子们,也就是我的妈妈、姨都管梁思成叫“梁爸”,梁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姑姑,都管我外公周培源叫“周爸”,大家也都管金岳霖叫“金爸”,管陈岱孙叫“陈爸”。“文革”前,我母亲有时候骑着自行车带我去看爷爷(梁思成)。“文革”时期就顾不上了。
其实我真的也不比你知道得更多。就因为我们家人都没把林徽因当成才女,所以就没什么可说的,觉得很正常,在他们眼里林徽因就是个普通的人。
林徽因不是在福建出生的,而是在杭州,那个宅子已经没有了,我表弟去过。林徽因的妈妈何雪媛家的人在杭州还有好多,但何家人也都是老头老太太了,他们带着我表弟去山里,对着一片山磕了半天头,说那曾经是何家的地。
林徽因的妈妈我也见过,因为林徽因去世后,她一直跟着梁思成住在清华。我对老太太还有印象,她就住在楼底下的一个小屋子,窗户是朝北的。我爸妈后来离婚了,但是我妈妈还会带我去看望梁思成。每次我妈妈带我去那儿,老太太就会拉着我玩。有文章写她对林徽因很凶,那不可能。她是因为没有生儿子,所以林长民娶了另外一个老婆,生了很多儿子,她就被冷落了。她心里有怨气,但不是对林徽因。这也没办法。
对林徽因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父亲林长民。林徽因后来的成就跟她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林长民带她去英国,让她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梁思成后来在英国学建筑也是受了林徽因的影响。
父亲(梁从诫)也讲过些以前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抗战时期在李庄的时候,他问林徽因:“要是日本人打到这里来怎么办?”林徽因说:“前面不是有条江嘛!”这事对他影响很深。后来我父亲去世后,骨灰一分为三,我拿了一份,我妹妹拿了一份,妹妹就把他的骨灰送到李庄撒了一部分;我拿的那部分撒到了北大和清华,我觉得那里对我父亲有很大意义;还有一部分方晶(梁从诫的后妻)拿去树葬了。
“其实说起来,我觉得我爷爷挺不容易,娶了个美女加才女,上午谈莎士比亚,下午谈汉武帝,如果不学习肯定跟不上。而且林徽因身体不好,肯定有情绪,再加上她本来也就有些大小姐脾气,心直口快。”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之作。但它是写给我父亲梁从诫的,并不像大家所传的是写给徐志摩的。当时她生了儿子很高兴,之前有些肺病,生了儿子后身体也好多了。
林徽因的罗曼史是现在年轻人很关注的。你要是去问我姑姑,她肯定不愿意提到这些。但我觉得没什么,她是那么大的美女、才女,有仰慕者和罗曼史并不奇怪。
我反倒觉得,林徽因虽然和徐志摩和金岳霖都有点恋情,但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喜欢谁就会说出来,不会搞偷偷摸摸的事。另一方面,因为她妈妈被冷落的家庭背景,林徽因对于娶妾这个事有本能的反感。
陈巨来有本书叫《安持人物琐忆》,陈巨来和陆小曼关系好,俩人睡在榻上一起抽大烟的。陆小曼跟他夸夸其谈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罗曼史,其实时间都对不上。这书里讲徐志摩也抽大烟。还说徐志摩从霞石带了个丫鬟准备做填房,陆小曼不干,后来上海有个姓周的画家一直没老婆,就把丫鬟给画家当老婆了。如果按这本书中说的,徐志摩抽大烟,又有点文人的风流,那他跟林徽因应该不是一路人。林徽因是比较追求完美的,而徐志摩又是个结过婚的人。
林徽因走了以后,我爷爷娶了林洙。他的老朋友们因为他找了个年轻的妻子,都跟他断绝了来往。张奚若、周培源、陈岱孙、金岳霖都是特别老的朋友,都不太跟他来往了,这给我爷爷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林洙在生活上照顾我爷爷,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陪着爷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爷爷死后,她又花费了很多心血整理爷爷的资料。对于林洙,我还是挺感激的。
这是一个两进小四合院,梁思成、林徽因住在第一进,他们的好朋友金岳霖住在北面的第二进。两个院子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缨花和散发着幽香的丁香树。
1932年,林徽因在这里生下了儿子梁从诫,并写下了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写给儿子的诗一直被误认为是悼念徐志摩的。
北总布胡同3号的名气或许还不敌“太太的客厅”。这是林徽因精心打造出来的京城有名的文化沙龙。
女儿梁再冰已经80多岁,不再接受任何采访,但却留下了文字回忆,“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例如:张奚若和钱端升伯伯在政治学方面,金岳霖伯伯在逻辑学方面,陈岱孙伯伯在经济学方面,周培源伯伯在物理学方面……他们的朋友中也有文艺界人士,如作家沈从文伯伯等。我当时不懂大人们谈话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他们聚会时的友谊和愉快。”
梁再冰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常拉着我的手在北面的院子中踱步。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台不高(像所有北方四合院一样),有中式窗棂的玻璃窗使冬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使妈妈喜爱的窗前的梅花、泥塑的小动物、沙发和墙上的字画都沐浴在阳光中。妈妈喜欢在客厅西北角的窗前书桌上静静地写作。那时她总是用毛笔和毛边纸。她的字体有点像外公的字体——王羲之体的秀丽小楷……”
遗憾的是,2012年,此处被拆除。虽然这并不是梁林名下的住宅,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是故居。但毕竟,这里曾经有京城最有名的“太太的客厅”,而且,这是林徽因大部分文学作品的诞生地。
2013年4月11日,记者带着梁林的合影来到了曾经的北总布胡同3号。81年过后,物不是人已非,依旧人间四月天。
家人没有把她当作才女
周志兵——林徽因之孙。年近花甲,却很新潮,爱好广泛,读书、摄影、收藏……说话很直接,但却让人觉着更实在。自言曾下过乡、当过兵、上过大学、当过公务员,也做过生意。走上古董研究之路很偶然,十几年前跟朋友逛了几次潘家园,很上瘾,当时就选择了收藏铜镜。现在来看,他觉得可能有点血液里的影响。他常想,爷爷奶奶要是还健在,便可以和他们在这方面有更多、更深的交流。周志兵的外公周培源也收藏字画,但1993年就都捐给故乡无锡了,周志兵感叹:“现在价值连城。”周志兵记得很清楚,他常帮外公拽着线,看他在那里卷画。周志兵坦言:“名人之后压力挺大的,你们看着挺好。”当然,有一点好周志兵不否认,“我现在搞文物研究,因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孙子,能看到很多博物馆的宝贝,还允许我拍照。这一点真挺好。”
“我出生时,梁林都在住院,我是在周家长大的。对于林徽因,我了解的真的不比你多。”
我没和林徽因一起生活过。我1954年出生,她1955年去世,我爸妈肯定把我抱去医院给她看过,我出生的时候,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在住院,林徽因是肺病。因为怕传染嘛,肯定去的次数也不多。所以我一生下来就在周家长大 ——我外公是周培源。
周家、梁家、金家关系很近。周家的孩子们,也就是我的妈妈、姨都管梁思成叫“梁爸”,梁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姑姑,都管我外公周培源叫“周爸”,大家也都管金岳霖叫“金爸”,管陈岱孙叫“陈爸”。“文革”前,我母亲有时候骑着自行车带我去看爷爷(梁思成)。“文革”时期就顾不上了。
其实我真的也不比你知道得更多。就因为我们家人都没把林徽因当成才女,所以就没什么可说的,觉得很正常,在他们眼里林徽因就是个普通的人。
林徽因不是在福建出生的,而是在杭州,那个宅子已经没有了,我表弟去过。林徽因的妈妈何雪媛家的人在杭州还有好多,但何家人也都是老头老太太了,他们带着我表弟去山里,对着一片山磕了半天头,说那曾经是何家的地。
林徽因的妈妈我也见过,因为林徽因去世后,她一直跟着梁思成住在清华。我对老太太还有印象,她就住在楼底下的一个小屋子,窗户是朝北的。我爸妈后来离婚了,但是我妈妈还会带我去看望梁思成。每次我妈妈带我去那儿,老太太就会拉着我玩。有文章写她对林徽因很凶,那不可能。她是因为没有生儿子,所以林长民娶了另外一个老婆,生了很多儿子,她就被冷落了。她心里有怨气,但不是对林徽因。这也没办法。
对林徽因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父亲林长民。林徽因后来的成就跟她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林长民带她去英国,让她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梁思成后来在英国学建筑也是受了林徽因的影响。
父亲(梁从诫)也讲过些以前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抗战时期在李庄的时候,他问林徽因:“要是日本人打到这里来怎么办?”林徽因说:“前面不是有条江嘛!”这事对他影响很深。后来我父亲去世后,骨灰一分为三,我拿了一份,我妹妹拿了一份,妹妹就把他的骨灰送到李庄撒了一部分;我拿的那部分撒到了北大和清华,我觉得那里对我父亲有很大意义;还有一部分方晶(梁从诫的后妻)拿去树葬了。
“其实说起来,我觉得我爷爷挺不容易,娶了个美女加才女,上午谈莎士比亚,下午谈汉武帝,如果不学习肯定跟不上。而且林徽因身体不好,肯定有情绪,再加上她本来也就有些大小姐脾气,心直口快。”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之作。但它是写给我父亲梁从诫的,并不像大家所传的是写给徐志摩的。当时她生了儿子很高兴,之前有些肺病,生了儿子后身体也好多了。
林徽因的罗曼史是现在年轻人很关注的。你要是去问我姑姑,她肯定不愿意提到这些。但我觉得没什么,她是那么大的美女、才女,有仰慕者和罗曼史并不奇怪。
我反倒觉得,林徽因虽然和徐志摩和金岳霖都有点恋情,但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喜欢谁就会说出来,不会搞偷偷摸摸的事。另一方面,因为她妈妈被冷落的家庭背景,林徽因对于娶妾这个事有本能的反感。
陈巨来有本书叫《安持人物琐忆》,陈巨来和陆小曼关系好,俩人睡在榻上一起抽大烟的。陆小曼跟他夸夸其谈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罗曼史,其实时间都对不上。这书里讲徐志摩也抽大烟。还说徐志摩从霞石带了个丫鬟准备做填房,陆小曼不干,后来上海有个姓周的画家一直没老婆,就把丫鬟给画家当老婆了。如果按这本书中说的,徐志摩抽大烟,又有点文人的风流,那他跟林徽因应该不是一路人。林徽因是比较追求完美的,而徐志摩又是个结过婚的人。
林徽因走了以后,我爷爷娶了林洙。他的老朋友们因为他找了个年轻的妻子,都跟他断绝了来往。张奚若、周培源、陈岱孙、金岳霖都是特别老的朋友,都不太跟他来往了,这给我爷爷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林洙在生活上照顾我爷爷,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陪着爷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爷爷死后,她又花费了很多心血整理爷爷的资料。对于林洙,我还是挺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