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生活提出的现实课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机遇。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和特征和建设思路来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创新 内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界定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遵循教育规律,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及其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形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①
根据此定义,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内涵。它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定义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思想政治方面”等都明确宣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特征,其政治功能是十分明显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的根本区别。②
第二,明确的目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在这个定义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等都明确表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属性。③这种目的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人的能动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从而主动地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二是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根据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要求而提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服务。
第三,丰富的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整体的文化发展环境,而只有在整体的文化发展的格局中去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往往在整体文化中得到体现和检验。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属性时,使其表现为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当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文化属性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文化具有传承性,政治文化等等的传承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遵循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在这个定义中,“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和塑造”等都明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是被教育者,就有主客体关系、有效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就有教育规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者队伍等问题。
第五,社会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人是具体的人,实践着的人,人思想的产生、变化,其基础和根源是人所处的客观实际和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人的思想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条件,进行空洞、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行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达到理论原则与人们言行相统一的效果,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人们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问题。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意义
2.1 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和特征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采用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指教育者为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解决其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主动进行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的特征是:首先,方法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方法创新是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既根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又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任何脱离实践的“创新”都是不可能的。其次,方法创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者所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为了用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再次,方法创新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即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的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是否具有合规律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具有普遍的意义。第四,方法创新的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基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或实践所进行的创造、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④
2.2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思路来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不能等同,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首先,从社会性质上考虑。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现实性和目的性,为现实的政治服务。这个政治的社会属性是社会主义,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为它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考虑。作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资源上缺乏历史的积累,属于白手起家。善于从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中获得取知识资源,善于借鉴这些知识资源来发展自己,这是一条高效率的发展思路。马克思主义知识资源博大精深,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彻底的无私的学问,它可以避免科学的肤浅和庸俗。再次,从研究方法论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它能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正确的研究。第四,从研究队伍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这支队伍首先要解决生存,要有职业的依托。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队伍,有着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教育训练,理论教学活动是他们基本的生存状态,日常处于思维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队伍和骨干,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生力军。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法创新能否取得成效,不仅取决于方法创新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环境对方法创新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3.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探索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欲使此种活动取得成效,只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探索活动离开正确思想理论的指引,就可能使探索活动迷失方向,乃至走向歧途,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因为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对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规律,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必须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必须坚持认识来源实践同时又接受实践检验的观点、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观点、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等等。总结以往我们在方法探索中的成功或失败,无不与我们坚持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使方法创新活动始终沿着比较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注意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所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社会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活动能够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同、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环境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活动之所以需要有利的社会环境,主要因为:第一,方法创新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项新方法的诞生可能会给不同的人群带来各种不同影响,如果人们对新方法给予普遍理解和支持,那么,新方法就可能得以顺利应用并在应用中得到检验;如果人们不予理解和支持,新方法的应用和检验就无法得以正常进行。第二,方法创新可能需要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如果支持到位新方法就会得以顺利实施,反之,则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社会大环境的营造,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作出努力:第一,努力作好自己所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做出成效,使人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结合实践努力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寻新的历史时期行之有效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上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出科学的论证,在实践中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积极的应用;使人们感觉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确实具有理论魅力和积极成效。第三,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所具有的意义,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及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会对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环境氛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任何方法创新都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都是由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尽管有些方法开始时可能还很粗糙,甚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新方法产生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无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者,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必须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素材,任何脱离实践、想走捷径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能奏效的。
从认识论上讲,概括和总结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一个如何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问题。这是因为,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对方法的认识,只是认识到了方法的某些属性和某些外部的联系,还缺少对方法的全部属性以及方法与方法之间、方法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认识。只有当对方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可能真正认识方法的本质,才可能从理论上阐明方法的内在机理及外在特点,才可能真正揭示方法与人的思想形成规律,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3.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具有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一可遵循的道路就是深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进行独立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固守以往的经验。只有根据实践的需要确立工作方针,只有根据实践提供的可能确立方法,我们对方法的探索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 景艳.活化社区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环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
② 谙詹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扩展和质的界定[J].思想教育研究,2004.
③ 倪若琳.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塑造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为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
④ 马运军,刘春田.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党政干部论坛,2004.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创新 内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界定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遵循教育规律,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及其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形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①
根据此定义,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内涵。它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定义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思想政治方面”等都明确宣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特征,其政治功能是十分明显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教育的根本区别。②
第二,明确的目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在这个定义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塑造符合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成员”等都明确表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属性。③这种目的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人的能动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从而主动地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二是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根据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要求而提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服务。
第三,丰富的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整体的文化发展环境,而只有在整体的文化发展的格局中去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往往在整体文化中得到体现和检验。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属性时,使其表现为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当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文化属性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文化具有传承性,政治文化等等的传承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遵循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在这个定义中,“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内化和外化”、“培养和塑造”等都明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是被教育者,就有主客体关系、有效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就有教育规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者队伍等问题。
第五,社会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人是具体的人,实践着的人,人思想的产生、变化,其基础和根源是人所处的客观实际和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人的思想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条件,进行空洞、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行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达到理论原则与人们言行相统一的效果,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人们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问题。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意义
2.1 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和特征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采用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指教育者为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解决其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主动进行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的特征是:首先,方法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方法创新是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既根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又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任何脱离实践的“创新”都是不可能的。其次,方法创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者所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为了用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再次,方法创新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即人们在实践中发现的用以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是否具有合规律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具有普遍的意义。第四,方法创新的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基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或实践所进行的创造、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④
2.2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思路来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不能等同,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首先,从社会性质上考虑。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现实性和目的性,为现实的政治服务。这个政治的社会属性是社会主义,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为它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其次,从文化资源上考虑。作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资源上缺乏历史的积累,属于白手起家。善于从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中获得取知识资源,善于借鉴这些知识资源来发展自己,这是一条高效率的发展思路。马克思主义知识资源博大精深,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彻底的无私的学问,它可以避免科学的肤浅和庸俗。再次,从研究方法论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科学的方法论,它能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正确的研究。第四,从研究队伍上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这支队伍首先要解决生存,要有职业的依托。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队伍,有着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教育训练,理论教学活动是他们基本的生存状态,日常处于思维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队伍和骨干,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生力军。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法创新能否取得成效,不仅取决于方法创新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环境对方法创新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3.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探索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欲使此种活动取得成效,只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探索活动离开正确思想理论的指引,就可能使探索活动迷失方向,乃至走向歧途,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因为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对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规律,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必须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必须坚持认识来源实践同时又接受实践检验的观点、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观点、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等等。总结以往我们在方法探索中的成功或失败,无不与我们坚持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使方法创新活动始终沿着比较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注意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所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社会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活动能够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同、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环境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活动之所以需要有利的社会环境,主要因为:第一,方法创新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项新方法的诞生可能会给不同的人群带来各种不同影响,如果人们对新方法给予普遍理解和支持,那么,新方法就可能得以顺利应用并在应用中得到检验;如果人们不予理解和支持,新方法的应用和检验就无法得以正常进行。第二,方法创新可能需要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如果支持到位新方法就会得以顺利实施,反之,则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社会大环境的营造,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作出努力:第一,努力作好自己所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做出成效,使人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结合实践努力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寻新的历史时期行之有效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上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出科学的论证,在实践中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积极的应用;使人们感觉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确实具有理论魅力和积极成效。第三,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所具有的意义,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及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会对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环境氛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任何方法创新都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都是由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尽管有些方法开始时可能还很粗糙,甚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新方法产生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无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者,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必须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素材,任何脱离实践、想走捷径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能奏效的。
从认识论上讲,概括和总结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一个如何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问题。这是因为,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对方法的认识,只是认识到了方法的某些属性和某些外部的联系,还缺少对方法的全部属性以及方法与方法之间、方法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认识。只有当对方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可能真正认识方法的本质,才可能从理论上阐明方法的内在机理及外在特点,才可能真正揭示方法与人的思想形成规律,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3.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具有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一可遵循的道路就是深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进行独立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固守以往的经验。只有根据实践的需要确立工作方针,只有根据实践提供的可能确立方法,我们对方法的探索才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 景艳.活化社区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环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
② 谙詹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扩展和质的界定[J].思想教育研究,2004.
③ 倪若琳.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塑造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为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
④ 马运军,刘春田.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党政干部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