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迅猛前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所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过程中,理应挑选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本文对当前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探究,并站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增砖添瓦。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融合;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01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前进,中国城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国民的生活水平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毫无疑问,城镇化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特别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尽管城镇化建设属于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然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加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采用恰当的措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便成了当下城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城鎮化建设的生态特征
(一)空气污染
就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最大不利影响即空气污染。鉴于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气里的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日渐增多,致使全国诸多区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现象,同时雾霾的天数亦呈持续上升趋势。此外,各省市的PM2.5指数也逐年上升。
(二)噪音污染
城镇道路容易发生拥堵情况,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异常繁忙,特别容易引发交通噪音;城镇各类工业机器、设备的高速运转将导致工业噪音出现;城镇里各类建筑施工现场的各类建筑设备的运转会导致建筑噪音的出现;同时,城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比方说娱乐场所等,则会导致生活噪音出现……诸如此类的噪音污染对于国民的身心健康是特别不利的,甚至还会给人类带来失眠,抑或记忆力衰退等后遗症。
(三)绿地缺乏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平衡氧气及二氧化碳,同时还能够使气候得到较好地改善,有利于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但是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却时常存在仅重视经济效益,无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政府将重心放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建设上,却忽略了城市绿地的发展,如此便造成了城市绿地面积较小局面的出现。
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措施研究
(一)落实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我们理应清楚地意识到:城镇化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而应以城镇化发展规律为依据逐步推进,切不可人为造城,应落实新型城镇化之路,完成城乡统筹及一体化目标,创建生态宜居型城镇,并促进城镇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还需以本地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拟定城镇化规划,严格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我们理应给予循环经济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建设充分的重视,理应把构筑循环节约型社会看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同时,我们还需拟定节能、节水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规划,明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心,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所以我们理应革新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和国际经济发展模式接轨。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我们还需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对经济市场发展规律展开探究,以切实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让政府所具有的管理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第二,给予传统行业的改革创新充分的关注,革新传统行业的行业机构,综合信息化及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产业建设;第三,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进而确保环境保护业的稳步发展;第四,进一步发掘城镇消费潜力,拉动内需,推动城镇的健康发展;第五,促进对外开放水平及国民素质的有序提升,确保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毋庸置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生态问题均是由于人类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而造成的。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让人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便成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可以选用的帮助民众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借助电视及网络等公共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民众对环境保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二,定期组织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让民众加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
(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系确保生态环境平衡的根本前提。惟有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方可真正做到限制企业生产,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理应创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对污染多,能耗大的行业展开严格的的监管,如此方可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再者,由于创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亦可加强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生态环境的监管。所以我们理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情况展开全面的探究,定期公布与之相关的环境质量,并且还应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当然,我们还需在国民的居住区域展开环境监测,以切实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切不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秉承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并通过落实新型城镇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及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林飞.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4(06).
[2]路日亮,王丹.试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1).
[3]许崇正,焦未然.找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J].改革与战略,2013(12).
[4]荣宏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3(09).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融合;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01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前进,中国城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国民的生活水平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毫无疑问,城镇化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特别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尽管城镇化建设属于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然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加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采用恰当的措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便成了当下城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城鎮化建设的生态特征
(一)空气污染
就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最大不利影响即空气污染。鉴于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气里的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日渐增多,致使全国诸多区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现象,同时雾霾的天数亦呈持续上升趋势。此外,各省市的PM2.5指数也逐年上升。
(二)噪音污染
城镇道路容易发生拥堵情况,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异常繁忙,特别容易引发交通噪音;城镇各类工业机器、设备的高速运转将导致工业噪音出现;城镇里各类建筑施工现场的各类建筑设备的运转会导致建筑噪音的出现;同时,城镇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比方说娱乐场所等,则会导致生活噪音出现……诸如此类的噪音污染对于国民的身心健康是特别不利的,甚至还会给人类带来失眠,抑或记忆力衰退等后遗症。
(三)绿地缺乏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平衡氧气及二氧化碳,同时还能够使气候得到较好地改善,有利于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但是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却时常存在仅重视经济效益,无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政府将重心放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建设上,却忽略了城市绿地的发展,如此便造成了城市绿地面积较小局面的出现。
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措施研究
(一)落实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我们理应清楚地意识到:城镇化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而应以城镇化发展规律为依据逐步推进,切不可人为造城,应落实新型城镇化之路,完成城乡统筹及一体化目标,创建生态宜居型城镇,并促进城镇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还需以本地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拟定城镇化规划,严格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我们理应给予循环经济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建设充分的重视,理应把构筑循环节约型社会看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同时,我们还需拟定节能、节水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规划,明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心,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所以我们理应革新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和国际经济发展模式接轨。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我们还需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对经济市场发展规律展开探究,以切实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让政府所具有的管理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第二,给予传统行业的改革创新充分的关注,革新传统行业的行业机构,综合信息化及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产业建设;第三,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进而确保环境保护业的稳步发展;第四,进一步发掘城镇消费潜力,拉动内需,推动城镇的健康发展;第五,促进对外开放水平及国民素质的有序提升,确保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毋庸置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生态问题均是由于人类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而造成的。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让人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便成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可以选用的帮助民众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借助电视及网络等公共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民众对环境保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二,定期组织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让民众加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
(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系确保生态环境平衡的根本前提。惟有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方可真正做到限制企业生产,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理应创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对污染多,能耗大的行业展开严格的的监管,如此方可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再者,由于创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亦可加强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生态环境的监管。所以我们理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情况展开全面的探究,定期公布与之相关的环境质量,并且还应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当然,我们还需在国民的居住区域展开环境监测,以切实促进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切不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秉承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并通过落实新型城镇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及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林飞.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4(06).
[2]路日亮,王丹.试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1).
[3]许崇正,焦未然.找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J].改革与战略,2013(12).
[4]荣宏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