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茶,真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无论是用大海碗喝大碗茶,还是用小茶盅喝工夫茶,其消乏解渴,称心惬意大致上是相同的。然而,大碗饮与小盅品,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需要,也是两种不同的饮茶文化层次?“饮”与“品”虽一字之差,却是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的分水岭。由饮而品,解渴的生理需要就升华为品尝的精神享受。品茶讲究饮茶的方法,饮茶的环境和茶具的选用。
茶有语,器有法。茶圣陆羽提出了制作茶具的四条“章法”:“因地制宜”、“持久耐用”、“益于茶味、不泄茶香”、“雅而不丽”。宜兴的紫砂茶具完全符合这四条标准,最能保持茶的色、香。味。泡茶前准备一套集沏茶良器与欣赏佳品于一身的紫砂茶具,沏上香茗,一边看着“瓯中雪涛生珠玑”,一边细品茶具上铭文刻画的意境,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油然而生。寒夜客来之际,亲朋欢聚之时,“一杯香茗,可沁诗脾”,引起许多绵思遐想、文情诗韵,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
紫砂茶具是紫砂器中的大类,由紫砂茶壶、紫砂茶杯、紫砂茶罐、紫砂茶勺、紫砂茶海等组成,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的特殊功能。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加醇郁芳馨,甚至空壶内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们珍同拱璧,贵如珠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句,说出了人们对紫砂茶具的高度评价。
茶具中最早出现的是紫砂茶壶,随后才有紫砂茶杯和其他紫砂茶器。明代的紫砂茶杯非常少见。到了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紫砂茶杯才开始流行起来。紫砂茶杯一般与紫砂茶壶配套行世,其形状常与壶的形状相一致。至于单行的紫砂茶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一般器皿状,方、圆等形状都有,一般都是大口圈足执耳;另一种是作花枝果状,即以折枝为把,以花果为杯。笔者收藏了一些民国时期的紫砂茶杯,并把这些紫砂茶杯分为名家制作、名家制工和名店出品三类:
一、名家制作
名艺人的手制作品,不仅讲究造型的完整,而且特别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造形,指作品的外轮廓,要交待清楚线条的缓冲过渡,明暗转折;神,即神韵,通过具体形象所表达出来的生动的精神;气,即气质,紫砂陶艺所表现的深远的意境;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紫砂艺人由于各人个性不同,掌握制作工艺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留下了千姿百态的传世作品。
1、葵式杯 底款为篆书方印“纯耿”。吴纯耿,宜兴紫砂界老前辈,名列顾景舟等七位老艺人之后。他的“扁菱花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2、卧足杯 底款为篆书方印“正限”。范正根,宜兴紫砂界老前辈,名列顾景舟等七位老人之后,他有作品“报春壶”行世。
3、四方杯 整个杯子以紫砂为胎骨,周身施满天蓝色的彩釉,这种彩釉,称为“炉均”。底款为篆书方印“富东”。富东,民国时紫砂艺人。
4、仰钟式杯 底款为篆书长方形印“锦范”。锦范,民国时期紫砂艺人。
5、花办式杯 杯身用五个椭圆形来表示花办,底足为花蕊形,中间为篆书圆印“鼎泰”。鼎泰,民国时期紫砂艺人。
6、六方瓜棱式杯 杯身为六方形,六条棱像瓜棱一样凸现,底款为篆书方印“伯寿”。伯寿,民国时紫砂艺人。
二、名家刻工
陶刻装饰俗称“刻字”,艺人们用锋利的钢刀在泥坯上刻画出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烧成。这是汇集器形、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可使紫砂器在淳朴中见妍美。陶刻的装饰艺术主要由“刀”来体现,用刀的快慢、浮沉、宽窄、利钝,显示不同的效果。陶刻艺术不应是将书法、绘画作品在紫砂陶上简单地照搬,而是要根据紫砂器的可饰面进行再创作,使陶刻装饰与紫砂的艺术风格和谐统一。民国时期,紫砂器上的陶刻装饰由专职的陶刻艺人镌刻,署名以笔名居多,名家镌刻紫砂器,讲究布局,笔法老辣,技艺娴熟。一件紫砂茶杯,经名家刻上一书一画,便能“字随杯传,杯随字贵”了。
1、束腰罐式杯在方寸之间刻画一山水小品,生动传神,精致细腻,侧面的刻款为“阳羡淦庭刻”,无底款。任淦庭,著名的陶刻艺术家,是宜兴紫砂界七位老艺人之一。他的陶刻艺术,刀锋灵秀,笔力遒劲,铁画银钩。
2、束腰罐式杯正面刻“香沁诗脾,岩如刻”,背面刻一束桃花,底款为篆书方印“星辰”。岩如,民国时期著名的陶刻艺人。
3、直筒式杯正面刻“诗清只为饮茶多,泉石刻”,背面刻一束菊花,底款为篆书圆印“小龙”。泉石,民国时期著名的陶刻艺人。
4、鼓墩式杯正面刻“雅可传杯”,背面刻“官特主人刻”,无底款。官特主人,民国时期著名陶刻艺人。
5、四方抽角杯正面刻山水小品,背面刻“辛酉秋月仁石刻”,底款为楷书方印“梅凤林造”。仁石,民国时期著名陶刻艺人。
6、墩碗式杯 正面刻行书“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句”,背面刻一幅山水小品,落款为“友石刻”,底款为圆形楷书印“明元监造”。友石,民国时期著名陶刻艺人。
三、名店出品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民族资本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商贸发达,文化艺术有了适当的发展环境而显现生机,尤其是上海,收藏风气盛行,紫砂的需求亦日趋旺盛。上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的一批工商业家和宜兴的实业界人士,在宜兴、上海、无锡、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开没专营紫砂陶器的商店,其中有代表性的商店是:吴德盛陶器公司、铁画轩陶器公司、陈鼎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等。这些紫砂生产商家把当时著名的紫砂艺人招揽至公司内,专门从事仿古制作,潜心仿制前代高手的作品,通过仿制,开阔了艺人的眼界,提高了艺人的工艺水平。因此,这些名店出品的紫砂器品质优良,值得收藏。
1、直筒式杯 杯子用白泥制成,杯身上用本色泥料堆画了一幅山水画:树枝在风中摇曳,山石裸露,湖面宽阔,山脚下有一个小亭,两座小山之间有一座小桥相连,一位渔夫在湖中驾着小舟。整幅泥绘深浅层次分明。底款为篆书圆印“陈鼎和造”。陈鼎和即陈鼎和陶器公司,经理为陈元明。
2、墩碗式杯 整个杯身刻着一首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底款为楷书方印“陈鼎和造”。
3、菱花式杯 正面刻山水小品,背面为“辛酉秋玉屏刻”,底款为篆书圆印“铁画轩”。玉屏即铁画轩陶器公司经理戴国宝。
4、六方杯 六个面均有刻字,依次为“建平”、“铁画轩”、“大吉羊”,“公永用”,“莲生笔”、“古善刻”,底款为篆书圆印“铁画轩”。莲生即铁画轩陶器公司第二任经理戴相明,戴国宝之子。
5、菱花式杯 正面刻一束兰花,背面刻“辛未冬月肢陶刻”,底款为楷书方印“吴德盛制”。吴德盛即吴德盛陶器公司,肢陶即吴德盛陶器公司经理吴汉文。
6、束腰罐式杯 正面刻“饮和肢陶仿古并作”,背面刻一束牡丹,底款为“金鼎商标”。金鼎商标是吴德盛公司的注册商标。
茶有语,器有法。茶圣陆羽提出了制作茶具的四条“章法”:“因地制宜”、“持久耐用”、“益于茶味、不泄茶香”、“雅而不丽”。宜兴的紫砂茶具完全符合这四条标准,最能保持茶的色、香。味。泡茶前准备一套集沏茶良器与欣赏佳品于一身的紫砂茶具,沏上香茗,一边看着“瓯中雪涛生珠玑”,一边细品茶具上铭文刻画的意境,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油然而生。寒夜客来之际,亲朋欢聚之时,“一杯香茗,可沁诗脾”,引起许多绵思遐想、文情诗韵,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
紫砂茶具是紫砂器中的大类,由紫砂茶壶、紫砂茶杯、紫砂茶罐、紫砂茶勺、紫砂茶海等组成,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的特殊功能。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加醇郁芳馨,甚至空壶内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们珍同拱璧,贵如珠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句,说出了人们对紫砂茶具的高度评价。
茶具中最早出现的是紫砂茶壶,随后才有紫砂茶杯和其他紫砂茶器。明代的紫砂茶杯非常少见。到了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紫砂茶杯才开始流行起来。紫砂茶杯一般与紫砂茶壶配套行世,其形状常与壶的形状相一致。至于单行的紫砂茶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一般器皿状,方、圆等形状都有,一般都是大口圈足执耳;另一种是作花枝果状,即以折枝为把,以花果为杯。笔者收藏了一些民国时期的紫砂茶杯,并把这些紫砂茶杯分为名家制作、名家制工和名店出品三类:
一、名家制作
名艺人的手制作品,不仅讲究造型的完整,而且特别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造形,指作品的外轮廓,要交待清楚线条的缓冲过渡,明暗转折;神,即神韵,通过具体形象所表达出来的生动的精神;气,即气质,紫砂陶艺所表现的深远的意境;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紫砂艺人由于各人个性不同,掌握制作工艺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留下了千姿百态的传世作品。
1、葵式杯 底款为篆书方印“纯耿”。吴纯耿,宜兴紫砂界老前辈,名列顾景舟等七位老艺人之后。他的“扁菱花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2、卧足杯 底款为篆书方印“正限”。范正根,宜兴紫砂界老前辈,名列顾景舟等七位老人之后,他有作品“报春壶”行世。
3、四方杯 整个杯子以紫砂为胎骨,周身施满天蓝色的彩釉,这种彩釉,称为“炉均”。底款为篆书方印“富东”。富东,民国时紫砂艺人。
4、仰钟式杯 底款为篆书长方形印“锦范”。锦范,民国时期紫砂艺人。
5、花办式杯 杯身用五个椭圆形来表示花办,底足为花蕊形,中间为篆书圆印“鼎泰”。鼎泰,民国时期紫砂艺人。
6、六方瓜棱式杯 杯身为六方形,六条棱像瓜棱一样凸现,底款为篆书方印“伯寿”。伯寿,民国时紫砂艺人。
二、名家刻工
陶刻装饰俗称“刻字”,艺人们用锋利的钢刀在泥坯上刻画出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烧成。这是汇集器形、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可使紫砂器在淳朴中见妍美。陶刻的装饰艺术主要由“刀”来体现,用刀的快慢、浮沉、宽窄、利钝,显示不同的效果。陶刻艺术不应是将书法、绘画作品在紫砂陶上简单地照搬,而是要根据紫砂器的可饰面进行再创作,使陶刻装饰与紫砂的艺术风格和谐统一。民国时期,紫砂器上的陶刻装饰由专职的陶刻艺人镌刻,署名以笔名居多,名家镌刻紫砂器,讲究布局,笔法老辣,技艺娴熟。一件紫砂茶杯,经名家刻上一书一画,便能“字随杯传,杯随字贵”了。
1、束腰罐式杯在方寸之间刻画一山水小品,生动传神,精致细腻,侧面的刻款为“阳羡淦庭刻”,无底款。任淦庭,著名的陶刻艺术家,是宜兴紫砂界七位老艺人之一。他的陶刻艺术,刀锋灵秀,笔力遒劲,铁画银钩。
2、束腰罐式杯正面刻“香沁诗脾,岩如刻”,背面刻一束桃花,底款为篆书方印“星辰”。岩如,民国时期著名的陶刻艺人。
3、直筒式杯正面刻“诗清只为饮茶多,泉石刻”,背面刻一束菊花,底款为篆书圆印“小龙”。泉石,民国时期著名的陶刻艺人。
4、鼓墩式杯正面刻“雅可传杯”,背面刻“官特主人刻”,无底款。官特主人,民国时期著名陶刻艺人。
5、四方抽角杯正面刻山水小品,背面刻“辛酉秋月仁石刻”,底款为楷书方印“梅凤林造”。仁石,民国时期著名陶刻艺人。
6、墩碗式杯 正面刻行书“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句”,背面刻一幅山水小品,落款为“友石刻”,底款为圆形楷书印“明元监造”。友石,民国时期著名陶刻艺人。
三、名店出品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民族资本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商贸发达,文化艺术有了适当的发展环境而显现生机,尤其是上海,收藏风气盛行,紫砂的需求亦日趋旺盛。上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的一批工商业家和宜兴的实业界人士,在宜兴、上海、无锡、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开没专营紫砂陶器的商店,其中有代表性的商店是:吴德盛陶器公司、铁画轩陶器公司、陈鼎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等。这些紫砂生产商家把当时著名的紫砂艺人招揽至公司内,专门从事仿古制作,潜心仿制前代高手的作品,通过仿制,开阔了艺人的眼界,提高了艺人的工艺水平。因此,这些名店出品的紫砂器品质优良,值得收藏。
1、直筒式杯 杯子用白泥制成,杯身上用本色泥料堆画了一幅山水画:树枝在风中摇曳,山石裸露,湖面宽阔,山脚下有一个小亭,两座小山之间有一座小桥相连,一位渔夫在湖中驾着小舟。整幅泥绘深浅层次分明。底款为篆书圆印“陈鼎和造”。陈鼎和即陈鼎和陶器公司,经理为陈元明。
2、墩碗式杯 整个杯身刻着一首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底款为楷书方印“陈鼎和造”。
3、菱花式杯 正面刻山水小品,背面为“辛酉秋玉屏刻”,底款为篆书圆印“铁画轩”。玉屏即铁画轩陶器公司经理戴国宝。
4、六方杯 六个面均有刻字,依次为“建平”、“铁画轩”、“大吉羊”,“公永用”,“莲生笔”、“古善刻”,底款为篆书圆印“铁画轩”。莲生即铁画轩陶器公司第二任经理戴相明,戴国宝之子。
5、菱花式杯 正面刻一束兰花,背面刻“辛未冬月肢陶刻”,底款为楷书方印“吴德盛制”。吴德盛即吴德盛陶器公司,肢陶即吴德盛陶器公司经理吴汉文。
6、束腰罐式杯 正面刻“饮和肢陶仿古并作”,背面刻一束牡丹,底款为“金鼎商标”。金鼎商标是吴德盛公司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