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山区玉米超高密度种植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讨毕单15号在毕节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8 370株/hm2,单产达7 680.0kg/hm2
  关键词杂交玉米;密度;毕单15号;植株性状;产量;黔西北山区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52-02
  
  地处黔西北高寒岩溶山区的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玉米主产区,由于区内生态条件极其复杂,外来品种很难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毕节地区农科所经过多年的努力,育成了高产优质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为进一步探讨毕单1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步伐,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特进行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毕节地区农科所拱背桥鲁丕友户的承包地,海拔1 465m,土种为小黄泥,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炕冬地。
  1.2试验设计
  供试玉米品种为毕单15号。试验实行玉米单作,共设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60 600株/hm2、68 370株/hm2、76 185株/hm2、83 325株/hm2、90 090株/hm2,以53 325株/hm2为对照(CK)。重复3次,共18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2.5m2(5.0m×4.5m),每小区种6行,行距75cm,株距按设计密度采取扩(缩)来调节,采用营养坨育苗单株定向移栽,区组间和试验地四周留走道80cm,小区间不留走道,四周设保护行。
  1.3栽培管理
  1.3.1精细整地。播种前用拖拉机犁一道、耙一道,用人工拣除残桩杂草,并排碎大土块等。
  1.3.2培育壮苗。采用“11522”配方,即1 000kg细碎肥土(表土)、1 000kg杂肥、500kg粪水、20kg过筛磷肥以及2kg钾肥。将混拌好的营养土捏成鹅蛋大小的肥球(或称营养坨),用筷子头大的木棍从球顶往下打一个约3cm深的播种孔,并整齐排列在苗床里,整个试验共捏4 000个营养坨等待播种。于3月28日育苗,播种时,每个营养坨播优良种子1粒,将种子嘴朝下播在播种孔里,要求深浅一致。播完后,先洒细水,使肥球表面湿润,播种孔内略有水渍,待收水后,表面撒盖1.0~1.5cm细土。并在苗床四周开一浅沟,再用2m长的竹竿每间隔80cm搭一条拱架,最后盖膜,四周用细土压边,实行全封闭。播种后每3d检查1次,如苗床表土发白,揭膜浇水,浇后盖严;苗床内气温超过30℃时,揭开两端通风,2叶1心时,浇清粪水1次。三叶期开始揭膜炼苗,移栽的前1d下午浇足清粪水。
  1.3.3标准开沟,施足底肥。按行长5m、行宽0.75m的规格放线开沟,沟宽15~20cm、深5~10cm。施肥时,尽量接近施肥沟中间施放,施用农家肥22.5t/hm2、普钙750kg/hm2、钾肥300kg/hm2,折合每行施农家肥9kg、普钙0.3kg、钾肥0.12kg。
  1.3.4单株定植。4月16日移栽,移栽时,行距0.75m,株距根据设置密度来调整,并使每株玉米的叶片与行向垂直。
  1.3.5科学追肥。追施尿素450kg/hm2,其中135kg/hm2作苗肥,于5月12日(五至七叶期)施用,并注意偏施弱株;270kg/hm2作穗肥,于6月15日(大喇叭口期)施用;45 kg/hm2作粒肥,于7月1日(抽雄期)施用。其追肥方法是在两株玉米间追施,施后及时用细土覆盖,切忌将肥料施在玉米基部茎秆上。
  1.3.6中耕除草。于5月12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6月15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和培土。
  1.3.7防治虫害。用辛硫磷对水喷雾防治小地老虎、玉米螟和粘虫。
  1.4收获计产
  于9月18日收获,收中间4行(15m2)计产,并按顺序从中间行的第3窝起收取10个果穗为田间和室内考种样本。对试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用“t”法测定产量差异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种植密度对植株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1、表2可知,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穗部性状出现显著差异,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有变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密度增加,导致玉米个体生长条件变差,植株营养积累不足,说明密度是生产栽培的主要因素,其大小变化对玉米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有直接影响。
  2.2不同种植密度对植株抗性的影响
  不同密度处理均高抗丝黑穗病,不同程度地感大、小斑病,轻感纹枯病。所有参试组合均无倒伏和倒折。
  2.3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作物群体产量是由个体产量构成的,但个体产量又受群体密度因素影响。从表3可知,不同密度处理的平均产量在6 013.3~7 680.0kg/hm2之间。对照平均产量6 262.2kg/hm2,位居第5位。比对照产量高的密度有4个,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68 370株/hm2,平均产量7 680.0kg/hm2,比对照增产22.64%。比对照产量低的种植密度只有90 090株/hm2,平均产量6 013.3kg/hm2,比对照减产3.97%。故生产上应注意采用适宜密度,尽量发挥群体与个体的综合效应,达最大群体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小于68 370万株/hm2时产量构成因素差异均不显著,表现为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群体产量增加;当密度大于76 185万株/hm2时,由密度增加导致穗数增加对产量的贡献率逐渐低于增大密度对穗部性状负面影响而对群体产量造成的负效应,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见表4)。该项试验中杂交玉米毕单15号在毕节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8 370万株/hm2。经方差分析,密度间和重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5)。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在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密度对单株穗粒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对穗长和穗重影响也较明显。杂交玉米毕单15号以种植68 370株/hm2的产量最高,为7 680.0kg/hm2,比对照增产22.64%,位居6个参试密度的第1位。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建立优良群体结构,提高整齐度,实现玉米丰产稳产。
  
  4参考文献
  [1] 石继文,尹华,蒋明华,等.杂交玉米贵单8号密度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44.
  [2] 唐保军,丁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业,2008(10):35-37.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吸水动力学法,压汞法测量了四种类型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真空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引气真空混凝土)的孔结构,用显微镜测量了这些混凝土的气泡间隔系数,还用快冻法测量了混凝
<正>泵送混凝土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当前混凝土工程的一种主要施工方式。泵送技术不断改善并有所发展。然而,泵送混凝土所固有的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著发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探讨了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三大主要环保制度,从我国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空压机支架结构设计进行验证,采用Abaqus软件对空压机支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支架安全系数较低,刚度不足;1阶模态频率与激振频率接近,易产生共振。
研究20%吡蚜酮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5%氰戊乐果乳油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20%吡蚜酮悬浮剂300 g
采用超细粉煤灰与水溶性离分子材料复合、辅助高效减水剂复合配制了新型水下抗分离混凝土外加剂,测试了该外加剂对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抗分离性能、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粉煤灰渣-碱混凝土的特点是以一价金属化合物为激发剂,该新方法可在常温下制取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由于该混凝土有良好的性能,如抗冻性,抗碳化能力强,耐化学侵蚀性和耐久性十分
总结了近年来灵壁县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及为害特点,对玉米螟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治玉米螟的对策。
介绍了青枣高朗1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摘 要 天优3301系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组合,具有高产、逆性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等特点。通过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镇试种天优3301水稻,观察其在瓜菜收获后轮作种植的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分析其经济效益,并与Ⅱ优629水稻进行对比,以了解天优3301水稻在当地的种植优势并总结其在当地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天优3301水稻;轮作表现;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