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SOx、NOx、C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Hg蒸汽通过促成光化学烟雾、酸雨和霾的形成,并构成潜在毒性的风险,直接或间接危害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有效控制和减少这些化学品造成的污染至关重要,为此,开发了几种污染治理方法,其中吸附法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技术之一.沸石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此外,以粉煤灰为基础的沸石合成可以同时处理空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综述了近年来粉煤灰合成沸石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机 构】
:
忻州市生态环境局东部区域监测技术保障中心,山西 原平 034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x、NOx、C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Hg蒸汽通过促成光化学烟雾、酸雨和霾的形成,并构成潜在毒性的风险,直接或间接危害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有效控制和减少这些化学品造成的污染至关重要,为此,开发了几种污染治理方法,其中吸附法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技术之一.沸石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此外,以粉煤灰为基础的沸石合成可以同时处理空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综述了近年来粉煤灰合成沸石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针对化工园区采样检测程序复杂、存在人为误差等现状,提出了基于GR Tracer浓缩仪的在线VOCs监测系统,对系统的检出限、回归系数、精密度进行了有效测定,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检出限为0.326×10-9,精密度在0.18%~2.6%,系统所测数据与实际样品匹配度较高,均满足产业园区空气特征污染自动监控系统设计要求.
钢结构中的梁柱节点并不是完全刚接或者完全铰接,而是属于半刚性连接.针对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利用组件法推导其初始刚度的预测计算公式,并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验证其正确性,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对某污水处理厂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污水总排口废水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设施出口COD、氨氮、总磷满足《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中表2标准要求,其他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一级A标准和表2标准的要求.
聚丙烯酰胺对胶体具有絮凝作用,但在人工添加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参考数据,往往容易添加过量,导致中水中残留量较多,并使后续的陶瓷膜等膜处理工艺发生堵塞,因此,检测聚丙烯酰胺的残量意义重大.选择对试验背景干扰小、重复性好,测定范围广且测试结果较准确的浊度法来检测矿井水处理过程中聚丙烯酰胺的残量并确定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投药量,对节省药剂用量、减少对后续膜处理设施的损害、延长膜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利用PM2.5在线监测仪、在线气体/气溶胶监测仪(Marga)、半连续热光分析仪(OCEC)、在线重金属监测仪(CES)、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太原市沙尘期间PM2.5浓度、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情况.研究表明,沙尘期间,环境空气质量迅速恶化,PM2.5浓度升高明显.在PM2.5组分分析中,沙尘期间,SO42-、NO3-、NH4+二次离子浓度有所下降,OC、EC变化不大,金属元素浓度增幅明显.PM2.5在线来源解析表明,沙尘期间扬尘源占比大幅增加,矿物质颗粒物和含左旋葡聚糖颗粒物占比也有不同程
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在地表面积上所占的百分比,能表现出植被的繁茂程度,而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植被覆盖度来表示.以长春市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年、2012年、2015年以及2018年Landsat影像的数据,凭借ENVI遥感应用软件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选取较为适合的分级方法对长春地区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得出2009年—2018年十年间不连续四期的植被覆盖度专题图.结果表明:长春地区近10 a间的总体植被覆盖度处于下降状态.
简述了当前比较先进的硝酸生产工艺,并以催化还原尾气治理装置为例,对试运行情况加以总结,概括了相关脱硝反应及治理方式,重点探讨了运行治理效果及运行问题.
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彩绘作为彝族文化传播的媒介,因其内在的文化基因而表现出类似于生物基因的遗传属性.“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主要通过物质载体得以表现,有着促进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站在文化基因的视角,追溯云南楚雄州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彩绘的由来,挖掘楚雄地区彝族传统民居彩绘文化基因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
针对城市设计实施性、可操作性不足等发展问题,探讨国际文教园这种新型城市空间的空间特点及要求,提出“单元设计总则+重点地块设计分则”的灵活组织框架,重点介绍此次编制过程中的导控创新指标体系,探讨如何在指标框架中落实定性与定量结合、与规划管理的衔接与落地.
建筑热环境是健康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获得苏北地区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化状况及办公人员的热舒适评价,选取盐城市××城镇的政府行政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办公建筑的现状进行现场实测,其次对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为期2周的连续测量,并同步进行对办公人员的主观问卷调查,最后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客观呈现测试人群的热感觉变化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办公人员对冬季室内热环境的不满意度稍高,将结合实际健康需求提出对应改进措施,以促进该地区冬季办公室内热环境的健康设计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