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约翰·克列伦·霍尔姆斯是被世人遗忘了的“垮掉派”文学之父,其代表作《行走》开创了“垮掉派”纪实小说之先河。小说不仅真实再现了“垮掉派”原型人物在纽约的漫游、派对、酗酒、吸毒和性爱生活,而且也深度反映了他们在迷惘中的求索和对家园的追求。万花筒般的地理景观变化、漫游路径和交通工具的描写赋予小说纽约旅行指南的特征,小说中对“垮掉派”作为一个群体的定义也使得世人首次了解“垮掉派”的总体特征。正是靠阅读霍尔姆斯的《行走》,杰克·凯鲁亚克才创作出著名的《在路上》。因此,发掘霍尔姆斯及其《行走》中的旅行叙事,对于认识“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美国20世纪小说中的旅行叙事研究”(18JHQ004)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克列伦·霍尔姆斯是被世人遗忘了的“垮掉派”文学之父,其代表作《行走》开创了“垮掉派”纪实小说之先河。小说不仅真实再现了“垮掉派”原型人物在纽约的漫游、派对、酗酒、吸毒和性爱生活,而且也深度反映了他们在迷惘中的求索和对家园的追求。万花筒般的地理景观变化、漫游路径和交通工具的描写赋予小说纽约旅行指南的特征,小说中对“垮掉派”作为一个群体的定义也使得世人首次了解“垮掉派”的总体特征。正是靠阅读霍尔姆斯的《行走》,杰克·凯鲁亚克才创作出著名的《在路上》。因此,发掘霍尔姆斯及其《行走》中的旅行叙事,对于认识“垮掉派”文学及其旅行叙事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敦煌莫高窟壁画材料中含有可溶盐,因此有些洞窟壁画酥碱病害严重,而有些洞窟并没有发生这一病变,可见壁画酥碱病害还与其因素有关。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一及之二分析结果为依据,并结合洞窟所处位置、洞窟壁画结构中的水分来源以及洞窟小环境空气温湿度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全面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做了研究,证明敦煌壁画发生酥碱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壁画材料中的可溶盐被水所溶解后迁移到地仗层中,又随洞窟中温湿度的变化及地仗层中水分含量的变化频繁地溶解一结晶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水分蒸
本文主要介绍沿萨特累季河上游、直抵与之毗邻的西藏西部地区发现的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遗址大多分布于十分偏远的东嘎、皮央和达木布。在历史上属古格王国的辖地。石窟中不仅发现了丰富的壁画,而且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塑像,这些鲜为人知的壁画,为人们了解西藏西部地区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正> 《敦煌研究》从试刊到创刊,由不定期到定期,前后已有八个年头,出版发行了十三期,刊载一百八十二篇文章,总字数约二百五十万,为交流敦煌学的研究成果,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敦煌学的园田里,《敦煌研究》还只是一株刚破土的小苗。我们编辑部自身要从各方面尽最大的努力,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刊物质量。同时,也殷切地期望广大作者和读者热情扶持。我们想,各方面的汗水浇灌,一定会使这株学林幼苗茁壮成长起来的。
<正> 敦煌研究院藏卷《佛说大药善巧方便经·卷上》,敦编第0336号,158.4×25.1cm,80行,每行17字,共1348字。行距1.8cm,天界293至3.04cm,地头2.86至2.92cm。每纸长50.7cm。写卷乌丝栏极细,纸为檗染硬黄纸,纤维组织细密均匀,工艺极精。书法
<正> 上世纪末,中亚引起了欧洲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进行了数次考察,以研究该地区的地理与历史,其中两次由斯坦因爵士(1862—1943年)和伯希和(1875—1945年)所率领。以往的几百年里,通往敦煌的道路已相当难行。492个石窟内的壁画,最早为北魏(386—534年)的,最晚为元代(1279—1368年)的,几乎很少遭受破坏。石窟艺术唐代(618—907年)达到了顶峰,唐朝后半期吐蕃人统治了这个地区(789—848年),于是。密宗开始在这里得以发展。1900年,在莫高窟修行的王道士,致力于彩
《迷失的男孩》讲述了作者布伦特·杰夫斯及其哥哥克莱恩、布兰登和达夫等人在美国摩门教原教旨主义教会管控下的多舛命运。权力不仅充斥于以沃伦·杰夫斯为首的教会空间和社区空间,而且还渗透到信徒的家庭空间,实现对其管理和惩戒。孩子们在一夫多妻制的父权家庭中,缺失父母之爱而成为弃儿;在摩门教基要派社区和非摩门教社区里被疏离和边缘化,失去人生目标而成为“他者”;在虚妄伪善的教会的规训下,对宗教信仰深感迷茫。小说揭示了教会以“神的事工”的名义对孩子们进行权力操控,造成其身心创伤,包括家庭创伤、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使其在生
于1979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追寻卡西亚托》是当代美国小说家蒂姆·奥布莱恩的扛鼎之作。在文本叙事中,奥布莱恩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积极想象作为媒介,不仅完成了对创伤记忆的替代性陈述,而且构建了对待创伤的叙事策略,以此作为叙事文本中创伤疗愈的核心并充满了救赎的潜能。
萨科—樊塞蒂审判案是美国司法史上最声名狼藉的审判之一,案件激发了大量呈现往事、重提旧案的文艺创作。马克·比奈利的长篇小说《萨科和樊塞蒂死定了》正是这个历史事件衍生出来的最新文化遗产。作者巧妙地把无政府主义人士和喜剧表演者联系到了一起,以喜剧的模式再现历史的悲剧,在新的语境下对历史陈案和后埃利斯岛移民经历进行再思考与再书写。通过历史事实和小说虚构的糅合和互文,作者把两位左翼文化偶像拉下了神坛,还他们以普通人的真实面貌,表达了拉开时间距离之后,当代知识分子对历史更加冷静的认识和对文学与历史、文化、政治权力关系
本文以爱丽丝·沃克的《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类文本及其叙事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作为类文本的献词、题记、致读者、致谢等要素,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指出它们在文本叙事中主要存在三种功能:引导、评论及加强深化文本叙事的主题。首先,在时空位置上先行出现的献词引导着文本叙事的方向,为揭示文本主题做铺垫;其次,作者借小说的题记,或补充文本叙事,或讽喻文本主题的形式对文本叙事进行评论;最后,作者通过致读者和致谢将虚构文本中的叙事导引和延伸到现实世界,通过对比真实事例深化和加强文本叙事对于非洲女性“割礼”的强烈控诉这一主
特德·姜作品新结集,内藏《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呼吸》《前路迢迢》《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双面真相》《大寂静》《脐》《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九篇作品——炼金术士之门,自由穿梭时空,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如何展开?我的每一口呼吸,都让这个宇宙离死亡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