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距离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两大部分组成。输油站是长输管线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任务就是供给油流一定的能量,以使油品保质保量、安全经济地输送到目的地。不同类型的输油站担负着不同的输油任务,输油站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则所具有的工艺流程也就不同,因此,它们都具有相对独立且又相互关联的构成输油站的总体工艺流程。
关键词:输油任务 输送方式 工艺流程
一、输油管道的输送方式
对于一条长输管道通常有几个泵站联合工作,由于各泵站间的相互连接方式不同,则泵站和管道系统的工作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1.从罐到罐输送方式
1.1优点:来油先进油罐,首先,可使油流携带的机械杂质、水分进入罐内,避免了杂质直接进站引起过滤器堵塞、输油泵机组抽空等事故。其次,可以将随油流携带来的管内集存气体,经油罐排出,避免空气进泵引起机组振动带故障,保证了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再之,油罐还可以调节上下游输油站之间输量上的不平衡问题。
1.2缺点:由于来油直接进入油罐,使罐内油品激烈扰动,则轻质组分蒸发损耗较大。所以,这种方式仅适用于投产试运阶段,故管线正常投产后,必须改为其它方式输送。
2.“旁接油罐” 输送方式
上站来油既可以进入输油泵,也可以一部分进入油罐,当本站与上下游两站的输量不平衡时,油罐可以起到调节缓冲作用。
2.1优点:蒸发损耗较小;与从泵到泵对比安全可靠,水击危害小,油罐起缓冲作用;对自动化水平要求不是很高。
2.2缺点:流程和设备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全线难以在最优工况下运行,蒸发损耗依然存在。
2.3特点:各站的输量在短时间内可以不相等;各站的进出口压力在短时间内相互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全线各输油站都是为了完成同一个输油任务,各站的输量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3.“从泵到泵” 输送方式
3.1优点:全线密闭,可基本上消除中间站的轻质油蒸发损耗;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固定资产投资少;整个管道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水力操作系统,可充分利用上站的富裕能量即余压,减少站出口的节流损失,便于实现优化运行。
3.2缺点:要求自动化水平较高,且各站必须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
3.3特点:各站的输量必然相等;各站的进、出口压力相互直接影响;整个管道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力操作系统,任何一个泵站运行参数的變化,都会使其它泵站的运行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注意水击现象发生。
二、输油工艺流程操作原则
1.长输管道工艺流程的操作与切换,应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
2.一切流程操作均应遵守“先开后关”的原则,要做到听、看、摸、闻“四到”。
3.流程操作开关阀门时宜缓开缓关,防止压力波动过大损坏管道或设备。
4.流程切换时对热媒炉的操作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和原则。
5.由正输流程倒全越站或压力越站流程前,上一站必须先将出站压力降到允许出站压力值的50%范围之内。
6.由压力越站或全越站倒为正输流程前,上一站输油泵的运行电流应控制在最大允许电流值的85%以下。
7.由正输流程倒为站内循环流程时,应先降低本站输量。
8.如果发现管道突然超压且在压力调节系统调节无效时,应立即向油罐泄压或停泵,同时立即报告上级调度并查找原因。
9.启停输油泵机组,执行相应泵的操作规程。泵的切换程序一般是“先启后停”,特殊情况下也可“先停后启”。
10.由于生产需要,在正输流程改为返输流程前,返输首站应储备不少于最小返输总量的原油。
11.由正输倒为全越站流程时,一般先停炉后停泵;反之,应先启泵后点炉。
12.对停运时间过长的管道,应采取扫线或定期“活动管线”等措施,防止管内原油凝固,出现事故。
13.泄压阀和调节阀应长期投用,并定期进行测试,确保灵活好用。
14.流程操作前应填写操作票,在实际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以防误操作。
三、输油站的常用流程应用范围
1.首站工艺流程:包括接受来油、计量、站内循环或倒罐、正输、向来油处反输、加热、收发清管器等操作,流程较复杂。
2.中间站工艺流程:中间站工艺流程随输油方式、输油泵类型、加热方式而不同,主要操作有正输、反输、越站输送、清管器收发,取消了站内循环。
3.末站的工艺流程:包括收油、发油、站内循环、收清管器、返输流程等。末站往往是炼厂油库,或是转运油库,或两者兼有。
四、输油站特殊流程应用范围
1.压力越站流程
一般在输量较小;输油泵机组发生故障或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或计划检修;作为流程切换时的过渡流程等。
2.全越站流程
加热炉炉管穿孔、破裂着火,无法切断油源时;非全越站流程不能进行站内管道、设备施工检修或事故处理时。
3.热力越站流程
加热炉进行检修时;地温较高或输量较大,可以不加热输送原油不发生凝固时;加热炉系统发生故障,但油源可以切断时等。
4.站内循环流程
在管道投产前应用站内联合试运;输油干线上发生事故或检修设备;下站罐位超高或发生溢罐事故;流程切换时的过渡流程等。
5.返输流程
因各种原因使管道停输时间过长;输量太低,以防止管道凝固,必须正返输送交替运行;投产前需要正返交替输水来回预热管道等。
参考文献
[1]杨筱蘅,张国忠. 输油管道运行与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2]蔡春知. 油气储运工艺[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3]杨筱蘅. 输油管道运行与管理[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连艺秀,女,讲师,1963年生,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现主要从事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教学以及培训、科研等工作。
关键词:输油任务 输送方式 工艺流程
一、输油管道的输送方式
对于一条长输管道通常有几个泵站联合工作,由于各泵站间的相互连接方式不同,则泵站和管道系统的工作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1.从罐到罐输送方式
1.1优点:来油先进油罐,首先,可使油流携带的机械杂质、水分进入罐内,避免了杂质直接进站引起过滤器堵塞、输油泵机组抽空等事故。其次,可以将随油流携带来的管内集存气体,经油罐排出,避免空气进泵引起机组振动带故障,保证了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再之,油罐还可以调节上下游输油站之间输量上的不平衡问题。
1.2缺点:由于来油直接进入油罐,使罐内油品激烈扰动,则轻质组分蒸发损耗较大。所以,这种方式仅适用于投产试运阶段,故管线正常投产后,必须改为其它方式输送。
2.“旁接油罐” 输送方式
上站来油既可以进入输油泵,也可以一部分进入油罐,当本站与上下游两站的输量不平衡时,油罐可以起到调节缓冲作用。
2.1优点:蒸发损耗较小;与从泵到泵对比安全可靠,水击危害小,油罐起缓冲作用;对自动化水平要求不是很高。
2.2缺点:流程和设备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全线难以在最优工况下运行,蒸发损耗依然存在。
2.3特点:各站的输量在短时间内可以不相等;各站的进出口压力在短时间内相互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全线各输油站都是为了完成同一个输油任务,各站的输量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3.“从泵到泵” 输送方式
3.1优点:全线密闭,可基本上消除中间站的轻质油蒸发损耗;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固定资产投资少;整个管道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水力操作系统,可充分利用上站的富裕能量即余压,减少站出口的节流损失,便于实现优化运行。
3.2缺点:要求自动化水平较高,且各站必须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
3.3特点:各站的输量必然相等;各站的进、出口压力相互直接影响;整个管道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力操作系统,任何一个泵站运行参数的變化,都会使其它泵站的运行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注意水击现象发生。
二、输油工艺流程操作原则
1.长输管道工艺流程的操作与切换,应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
2.一切流程操作均应遵守“先开后关”的原则,要做到听、看、摸、闻“四到”。
3.流程操作开关阀门时宜缓开缓关,防止压力波动过大损坏管道或设备。
4.流程切换时对热媒炉的操作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和原则。
5.由正输流程倒全越站或压力越站流程前,上一站必须先将出站压力降到允许出站压力值的50%范围之内。
6.由压力越站或全越站倒为正输流程前,上一站输油泵的运行电流应控制在最大允许电流值的85%以下。
7.由正输流程倒为站内循环流程时,应先降低本站输量。
8.如果发现管道突然超压且在压力调节系统调节无效时,应立即向油罐泄压或停泵,同时立即报告上级调度并查找原因。
9.启停输油泵机组,执行相应泵的操作规程。泵的切换程序一般是“先启后停”,特殊情况下也可“先停后启”。
10.由于生产需要,在正输流程改为返输流程前,返输首站应储备不少于最小返输总量的原油。
11.由正输倒为全越站流程时,一般先停炉后停泵;反之,应先启泵后点炉。
12.对停运时间过长的管道,应采取扫线或定期“活动管线”等措施,防止管内原油凝固,出现事故。
13.泄压阀和调节阀应长期投用,并定期进行测试,确保灵活好用。
14.流程操作前应填写操作票,在实际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以防误操作。
三、输油站的常用流程应用范围
1.首站工艺流程:包括接受来油、计量、站内循环或倒罐、正输、向来油处反输、加热、收发清管器等操作,流程较复杂。
2.中间站工艺流程:中间站工艺流程随输油方式、输油泵类型、加热方式而不同,主要操作有正输、反输、越站输送、清管器收发,取消了站内循环。
3.末站的工艺流程:包括收油、发油、站内循环、收清管器、返输流程等。末站往往是炼厂油库,或是转运油库,或两者兼有。
四、输油站特殊流程应用范围
1.压力越站流程
一般在输量较小;输油泵机组发生故障或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或计划检修;作为流程切换时的过渡流程等。
2.全越站流程
加热炉炉管穿孔、破裂着火,无法切断油源时;非全越站流程不能进行站内管道、设备施工检修或事故处理时。
3.热力越站流程
加热炉进行检修时;地温较高或输量较大,可以不加热输送原油不发生凝固时;加热炉系统发生故障,但油源可以切断时等。
4.站内循环流程
在管道投产前应用站内联合试运;输油干线上发生事故或检修设备;下站罐位超高或发生溢罐事故;流程切换时的过渡流程等。
5.返输流程
因各种原因使管道停输时间过长;输量太低,以防止管道凝固,必须正返输送交替运行;投产前需要正返交替输水来回预热管道等。
参考文献
[1]杨筱蘅,张国忠. 输油管道运行与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2]蔡春知. 油气储运工艺[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3]杨筱蘅. 输油管道运行与管理[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连艺秀,女,讲师,1963年生,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现主要从事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教学以及培训、科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