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国传统舞蹈形式之一的“宫中舞”,其舞者服饰華丽厚重,舞姿沉稳收敛,队形变化规整、简洁,在服饰色彩、舞姿动态、队形空间构成等方方面面无一不体现出儒家“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内涵,蕴藏着厚重的传统东方哲学思维理念。舞者在演绎宫中舞的举手投足间,其气韵贯通,节奏徐缓克制,体现出特有的“静中动”“动中静”的艺术风格,让观者能体会到犹如欣赏中国传统国画“留白”式的宁静之美,具有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神秘感。本文将从韩国宫中舞的演出背景、服饰、音乐、队形变化、动律动态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韩国宫中舞的基本风格特点及审美理念。
关键词:宫中舞 静中动 动中静 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J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86-02
纵观韩国的民族舞蹈,可分为宫中舞、民俗舞、仪式舞、以及新舞蹈四大类。“宫中舞”顾名思义,其演出地点为王室的宫廷内院,专在国家性的庆典和宴席上为宫中权贵或是别国来访使臣们进行表演的舞蹈,具有取悦君主,弘扬国力强盛的政治性意义。“民俗舞”,最开始是始发于民间对于山神、地神、日月神等自然崇拜的祭祀活动,后渐渐发展为在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中,或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民俗游戏中,进行表演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娱人娱神及自娱自乐的功能。所谓“仪式舞”,即在推崇儒家孔子文化的文庙,以及佛教文化的寺庙中按一定的教义仪轨举行的具有仪式性的传统舞蹈形式。而“新舞蹈”则属于再创作舞蹈,是借鉴了上述三类传统舞蹈的动作风格,并根据编导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进行重新构思、编创出来的舞台作品。
宫中舞、民俗舞及仪式舞,这三大类韩国的传统舞蹈形式,其风格及演绎的性质是既定的,是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来进行演绎、保护、传承的,虽然发展到今天,如宫中舞的演绎场所及演出目的已经发生了质地变化,但其舞蹈的根本内容及动势风格任然没有进行大的变革和改动,得到了有力地保护与传承。
一、韩国宫中舞的演绎背景
宫中舞,顾名思义为宫廷乐舞,是专门在国家的重大庆典或筵席中,在宫廷中表演的舞蹈,这与在韩国民俗游戏中,平民可以直接参与的舞蹈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溯源韩国传统舞蹈形式中的宫中舞,可以从高句丽壁画中得出结论,从韩国古代的三国时代开始,宫中舞就已经出现了①。韩国的宫中舞,也可称为宫中“呈才”,即,本着“为君王献技”“呈献才艺”的宗旨,专门为宫中贵族们呈上艺术性的技巧及表演才能。“呈才”不仅仅狭隘地专指舞蹈,也包括在宫廷庆典宴会中作为舞蹈伴奏的歌唱、乐曲等一切才艺的总称。固定使用“呈才”这一专有名词,始于朝鲜王朝时代,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宣扬王权至上,祈愿王室繁荣,王的万寿无疆、国泰民安,赞颂王的功德政绩等政治化的价值意义。②所有的“呈才”都由国家统一管理,参与“呈才”表演的伎女、舞童以及乐工们的教育、衣食住行等问题,包括新的“呈才”作品的创作和整理等一切工作,都由国家统一操控。
宫中舞蹈的创作过程也是非常繁复的,且由一人或少数几人难以完成。首先,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歌词内容及作品题目敲定;其次,由乐工谱成相应的曲目,并进行排练;再次,编创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及表演形态;最后,再进行合成整理等……所有的创作过程都得层层把关,非一己之力而为之。③韩国宫中舞的表演形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歌唱伴随舞蹈。众所周知,起源于西方宫廷舞蹈的芭蕾,是由演员用肢体语言进行哑剧式的表演来对舞蹈内容进行解说,而韩国宫中舞的开头及结尾,则是由歌唱来对表演的内容进行说明,辅助观者鉴赏、理解。宫中呈才作品的歌词,一般来说,是由参与的舞者直接进行演唱,如若有不参与演唱的舞者,则进行口号或是致语的朗诵,并以此来传递舞蹈的内容。韩国的宫中舞,虽然也有由舞者在表演过程中组成“万寿无疆”或是“太平盛大”等队形的情况,但实际上每一个宫中舞的舞姿动态风格都相差不大,所以相比之下,由歌词来传达作品内容,则显得更为容易一些。
二、宫中舞的演出场所及演出流程
在奢华宫殿的院坝中,王室成员及众大臣会围坐在院子中心的酒桌前,整个院坝的南面有身着红色盛装的乐工进行演奏。院坝的外围装点着五颜六色的庆典装饰以及围立着高大威猛的骑兵卫士,内圈则有层层举着旗杆的兵卒将舞者围在中央,兵卒们各司其职,为这欢乐的庆典氛围添上了一丝庄严色彩。
宫中舞的表演流程,是以众臣子向宴会的主人公(王或是王妃)进献第一杯美酒为讯号,开始按一定的节目流程进行表演。如此近距离的呈现在王室成员和众大臣眼前的乐舞表演,比起花哨的动作和高难技巧来说,舞者的气质或是剧目作品所呈现出的高贵品味是鉴赏的第一要素。
三、宫中舞的基本风格特点
韩国宫中舞的风格特点可以从服饰、伴奏乐曲、队形变化、动律动态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首先,大部分的宫中舞都是由舞者身着最为华丽、厚重的各色盛装,佩戴尺度相当夸张的头饰,舞者的双手佩戴七色水袖而舞。由于所有能入选宫廷进行表演的演员及作品都是由国家统一训练统一管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作品及演员的气质风貌也是一种彰显国力繁盛的体现,这样厚重华丽的服饰也一定是要符合宫廷的审美标准,充分展现出王室其威严、尊贵的气度。
第二,宫中舞的伴奏乐曲,通常为缓慢且悠长的曲调,并且在每一个剧目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加入表达作品主题内容的歌唱或是歌词诵读。这是由于宫中舞的各色剧目虽然种类繁多,具体内容也大相径庭,但基本舞姿动态都有一定的套路。总体上看,并没有太显著的风格差异,也都具有歌颂王的丰功伟业,祈求国家太平繁盛的功能性,因此需要利用歌词来更好的点明作品的中心思想,让观者清楚其咏诵的对象。 第三,宫中舞的队形变化并不复杂,虽然偶尔也会用舞者组成“太平盛大”等赞叹口号的队形,基本上还是以内外圆圈,两列纵队等非常规矩的队形居多,并运用与主题相符的道具,进行演绎。除去舞者服饰厚重、裙摆庞大,不利于快速变化复杂队形的因素以外,这样的站位,显得更为端庄、正式,给人于一种抑制、克制的感觉,符合当时王室所推崇的儒教“克己复礼”的审美理念。同时,如此站位也更方便围坐在院坝中心酒桌前的大臣们进行鉴赏。
第四,大部分宫中舞的剧目,舞者都是双手持七色水袖而舞的。水袖与我国的中国古典舞或是藏族舞蹈中长而软的水袖不同,韩国宫中舞水袖的质感更厚更硬,也不太长,佩戴在舞者的手腕处,并由舞者双手捏住袖口进行或双手展开向斜下方自然垂下,或双手平开180°让袖头自然垂下,亦或是一手保持平开位,一手举起水袖向頭顶斜后方轻抛水袖的动态。这样缓慢且单一的动作,与服饰有着莫大的关联,舞者在如此隆重装扮的局限下,舞姿动态自然不可能幅度大、变化多,取而代之的则是缓缓地展开双臂,或是双手扣回到胸前,在歌唱的过程中,不时地双臂会抬至脸或是嘴前,做半遮掩状。另外,厚重庞大的裙摆局限了舞者脚下的动作变化,只能伴以慢且轻地步伐移动,来进行队形变换。再者,尺度夸张的头饰局限了舞者上身及头部的灵活性,转头的速度稍快或是力道过大都会导致头饰的掉落……这样的局限性需要舞者梗住脖子、下沉双肩,最大限度地气存丹田,举手投足间气韵的贯穿与流畅,沉稳与抑制,再配合缓慢且悠长的伴奏乐曲,刚好也成就了韩国宫中舞其线条柔软温润,端庄优雅这一特有的气质和风格。
观赏这样的舞蹈让人体会到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神秘感,如鉴赏中国国画时所呈现出“留白美”似的感官体验。另外,舞者华丽服饰的颜色,以及舞姿动态和队形空间的构成,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儒家“阴阳五行学说”的思维方式,赋予了传统东方哲学的理念。因为在朝鲜王朝时期的乐舞编成,都要严格遵循儒家文化中“克己复礼”的礼教思想,因此,可以说韩国朝鲜王朝时代的宫中舞是最为抑制个人情感表现的舞蹈。从整体上看,宫中舞的上身动作重视线条的流动,悠长而沉稳,即使在舞姿停顿的瞬间,也会让观者感受到气韵的贯穿,此为“静中动”;而下体徐缓移动的步态,以及不急不慌的节奏变化,都体现出儒家“克制、节制”的动作美感,此为“动中静”。“静中动”和“动中静”可以说是韩国宫中舞最大的风格特性和艺术魅力。
注释:
①金末伏:《我们的舞》,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5年版,第20页。
②韩升绘:《重要无形文化才之传统舞分类的保存及传承方案研究》,首尔:淑明女子大学,2010年版。
③金末伏:《舞蹈艺术的理解》,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第335页。
参考文献:
[1]金末伏.我们的舞[M].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5.
[2]金末伏.舞蹈艺术的理解[M].首尔:梨花女大学出版部,2003.
关键词:宫中舞 静中动 动中静 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J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86-02
纵观韩国的民族舞蹈,可分为宫中舞、民俗舞、仪式舞、以及新舞蹈四大类。“宫中舞”顾名思义,其演出地点为王室的宫廷内院,专在国家性的庆典和宴席上为宫中权贵或是别国来访使臣们进行表演的舞蹈,具有取悦君主,弘扬国力强盛的政治性意义。“民俗舞”,最开始是始发于民间对于山神、地神、日月神等自然崇拜的祭祀活动,后渐渐发展为在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中,或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民俗游戏中,进行表演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娱人娱神及自娱自乐的功能。所谓“仪式舞”,即在推崇儒家孔子文化的文庙,以及佛教文化的寺庙中按一定的教义仪轨举行的具有仪式性的传统舞蹈形式。而“新舞蹈”则属于再创作舞蹈,是借鉴了上述三类传统舞蹈的动作风格,并根据编导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进行重新构思、编创出来的舞台作品。
宫中舞、民俗舞及仪式舞,这三大类韩国的传统舞蹈形式,其风格及演绎的性质是既定的,是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来进行演绎、保护、传承的,虽然发展到今天,如宫中舞的演绎场所及演出目的已经发生了质地变化,但其舞蹈的根本内容及动势风格任然没有进行大的变革和改动,得到了有力地保护与传承。
一、韩国宫中舞的演绎背景
宫中舞,顾名思义为宫廷乐舞,是专门在国家的重大庆典或筵席中,在宫廷中表演的舞蹈,这与在韩国民俗游戏中,平民可以直接参与的舞蹈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溯源韩国传统舞蹈形式中的宫中舞,可以从高句丽壁画中得出结论,从韩国古代的三国时代开始,宫中舞就已经出现了①。韩国的宫中舞,也可称为宫中“呈才”,即,本着“为君王献技”“呈献才艺”的宗旨,专门为宫中贵族们呈上艺术性的技巧及表演才能。“呈才”不仅仅狭隘地专指舞蹈,也包括在宫廷庆典宴会中作为舞蹈伴奏的歌唱、乐曲等一切才艺的总称。固定使用“呈才”这一专有名词,始于朝鲜王朝时代,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宣扬王权至上,祈愿王室繁荣,王的万寿无疆、国泰民安,赞颂王的功德政绩等政治化的价值意义。②所有的“呈才”都由国家统一管理,参与“呈才”表演的伎女、舞童以及乐工们的教育、衣食住行等问题,包括新的“呈才”作品的创作和整理等一切工作,都由国家统一操控。
宫中舞蹈的创作过程也是非常繁复的,且由一人或少数几人难以完成。首先,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歌词内容及作品题目敲定;其次,由乐工谱成相应的曲目,并进行排练;再次,编创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及表演形态;最后,再进行合成整理等……所有的创作过程都得层层把关,非一己之力而为之。③韩国宫中舞的表演形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歌唱伴随舞蹈。众所周知,起源于西方宫廷舞蹈的芭蕾,是由演员用肢体语言进行哑剧式的表演来对舞蹈内容进行解说,而韩国宫中舞的开头及结尾,则是由歌唱来对表演的内容进行说明,辅助观者鉴赏、理解。宫中呈才作品的歌词,一般来说,是由参与的舞者直接进行演唱,如若有不参与演唱的舞者,则进行口号或是致语的朗诵,并以此来传递舞蹈的内容。韩国的宫中舞,虽然也有由舞者在表演过程中组成“万寿无疆”或是“太平盛大”等队形的情况,但实际上每一个宫中舞的舞姿动态风格都相差不大,所以相比之下,由歌词来传达作品内容,则显得更为容易一些。
二、宫中舞的演出场所及演出流程
在奢华宫殿的院坝中,王室成员及众大臣会围坐在院子中心的酒桌前,整个院坝的南面有身着红色盛装的乐工进行演奏。院坝的外围装点着五颜六色的庆典装饰以及围立着高大威猛的骑兵卫士,内圈则有层层举着旗杆的兵卒将舞者围在中央,兵卒们各司其职,为这欢乐的庆典氛围添上了一丝庄严色彩。
宫中舞的表演流程,是以众臣子向宴会的主人公(王或是王妃)进献第一杯美酒为讯号,开始按一定的节目流程进行表演。如此近距离的呈现在王室成员和众大臣眼前的乐舞表演,比起花哨的动作和高难技巧来说,舞者的气质或是剧目作品所呈现出的高贵品味是鉴赏的第一要素。
三、宫中舞的基本风格特点
韩国宫中舞的风格特点可以从服饰、伴奏乐曲、队形变化、动律动态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首先,大部分的宫中舞都是由舞者身着最为华丽、厚重的各色盛装,佩戴尺度相当夸张的头饰,舞者的双手佩戴七色水袖而舞。由于所有能入选宫廷进行表演的演员及作品都是由国家统一训练统一管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作品及演员的气质风貌也是一种彰显国力繁盛的体现,这样厚重华丽的服饰也一定是要符合宫廷的审美标准,充分展现出王室其威严、尊贵的气度。
第二,宫中舞的伴奏乐曲,通常为缓慢且悠长的曲调,并且在每一个剧目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加入表达作品主题内容的歌唱或是歌词诵读。这是由于宫中舞的各色剧目虽然种类繁多,具体内容也大相径庭,但基本舞姿动态都有一定的套路。总体上看,并没有太显著的风格差异,也都具有歌颂王的丰功伟业,祈求国家太平繁盛的功能性,因此需要利用歌词来更好的点明作品的中心思想,让观者清楚其咏诵的对象。 第三,宫中舞的队形变化并不复杂,虽然偶尔也会用舞者组成“太平盛大”等赞叹口号的队形,基本上还是以内外圆圈,两列纵队等非常规矩的队形居多,并运用与主题相符的道具,进行演绎。除去舞者服饰厚重、裙摆庞大,不利于快速变化复杂队形的因素以外,这样的站位,显得更为端庄、正式,给人于一种抑制、克制的感觉,符合当时王室所推崇的儒教“克己复礼”的审美理念。同时,如此站位也更方便围坐在院坝中心酒桌前的大臣们进行鉴赏。
第四,大部分宫中舞的剧目,舞者都是双手持七色水袖而舞的。水袖与我国的中国古典舞或是藏族舞蹈中长而软的水袖不同,韩国宫中舞水袖的质感更厚更硬,也不太长,佩戴在舞者的手腕处,并由舞者双手捏住袖口进行或双手展开向斜下方自然垂下,或双手平开180°让袖头自然垂下,亦或是一手保持平开位,一手举起水袖向頭顶斜后方轻抛水袖的动态。这样缓慢且单一的动作,与服饰有着莫大的关联,舞者在如此隆重装扮的局限下,舞姿动态自然不可能幅度大、变化多,取而代之的则是缓缓地展开双臂,或是双手扣回到胸前,在歌唱的过程中,不时地双臂会抬至脸或是嘴前,做半遮掩状。另外,厚重庞大的裙摆局限了舞者脚下的动作变化,只能伴以慢且轻地步伐移动,来进行队形变换。再者,尺度夸张的头饰局限了舞者上身及头部的灵活性,转头的速度稍快或是力道过大都会导致头饰的掉落……这样的局限性需要舞者梗住脖子、下沉双肩,最大限度地气存丹田,举手投足间气韵的贯穿与流畅,沉稳与抑制,再配合缓慢且悠长的伴奏乐曲,刚好也成就了韩国宫中舞其线条柔软温润,端庄优雅这一特有的气质和风格。
观赏这样的舞蹈让人体会到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神秘感,如鉴赏中国国画时所呈现出“留白美”似的感官体验。另外,舞者华丽服饰的颜色,以及舞姿动态和队形空间的构成,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儒家“阴阳五行学说”的思维方式,赋予了传统东方哲学的理念。因为在朝鲜王朝时期的乐舞编成,都要严格遵循儒家文化中“克己复礼”的礼教思想,因此,可以说韩国朝鲜王朝时代的宫中舞是最为抑制个人情感表现的舞蹈。从整体上看,宫中舞的上身动作重视线条的流动,悠长而沉稳,即使在舞姿停顿的瞬间,也会让观者感受到气韵的贯穿,此为“静中动”;而下体徐缓移动的步态,以及不急不慌的节奏变化,都体现出儒家“克制、节制”的动作美感,此为“动中静”。“静中动”和“动中静”可以说是韩国宫中舞最大的风格特性和艺术魅力。
注释:
①金末伏:《我们的舞》,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5年版,第20页。
②韩升绘:《重要无形文化才之传统舞分类的保存及传承方案研究》,首尔:淑明女子大学,2010年版。
③金末伏:《舞蹈艺术的理解》,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第335页。
参考文献:
[1]金末伏.我们的舞[M].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2005.
[2]金末伏.舞蹈艺术的理解[M].首尔:梨花女大学出版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