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何去何从?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真假假的温州购房团炒房故事不断在各地上演。但在更多温州人眼里,背着成捆的钞票、四处购房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温州人开始苦恼,6000亿民间游资,该寻找什么样的回报渠道
  
  陈显荣的手机不停地响起。作为温州市一名还算有点儿名气的炒房者,陈在2008年年末不断接到开发商向他发出的邀请:“有没有购房团的资源,组织一下过来看看。”
  他的案头,堆放着一尺多高的房地产推介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房产商。
  在温州,大凡手中握有资金的人,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邀请。
  
  炒房团不再靠炒房盈利
  
  温州人陈显荣是家族的“带头大哥”,负责带领陈家十几位亲戚买房挣钱。
  “三年前,温州人出去买房要遭人白眼。现在开发商资金紧缺,又开始主动邀请我们过去了。能成交当然是好事,其实他们还是想通过我们造势。”陈显荣说。
  尽管不断接到邀请,陈显荣最近没有再去看过任何房子。他的手头,还有20多处房产被套住。
  2008年11月底,一个近50人的温州购房团赴上海看房,被炒得沸沸扬扬,经过两天考察后,意向购房总金额超过亿元。但这亿元大单中有多少能变成购房合同,活动组织方《上海侨报》也表示吃不准。
  缺少短线炒家的支持,四处奔走活动的开发商们,还是找到了配合演出的参与者。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凭借购房团的购房合同,开发商就可以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但购房团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房子。购房团会和开发商签订私下合同,有些购房团会付给开发商20%或者30%首付,开发商付给购房团每个月5%左右的利息,其余贷款由开发商负责归还;有些购房团甚至只是开发商请来的托,开发商请他们白吃白喝旅游一圈之后,凭借他们的身份信息签订购房合同,套取银行贷款,来维持日益紧张的资金链。
  “温州民间资金现在更多地是给一些小开发商借贷资金,与炒房团是两个概念,”温州当地规模较大的房产中介天浩置业总经理王珍楠说。
  房地产开发商更愿意用温州购房团来称呼他们。“温州人来了”,向消费者传递的另一个信息就是:房子将会被抢光,市场上买不到了,价格自然又会更高。
  然而,炒房热情不再的一个明显的佐证是:作为“温州炒房团”重要推手的房产中介公司,目前境遇惨淡。半年来,温州已经有近一半的中介公司关门倒闭。
  真真假假的温州购房团不断在各地上演。但在更多温州人眼里,背着成捆的钞票,四处购房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
  “让他们去闹腾吧,熬过这一把,我不会再玩房子了。”陈显荣说。曾经给他带来财富的房产,如今已经是一笔沉重的债务负担。
  
  炒房曾经利润滚滚
  
  “很多人在骂我们炒房的,但更多人是一边骂一边羡慕我们。”陈显荣回忆三年前涉足房产的盛况。
  2005年的一个周末,陈家三兄弟在父母家聚餐,此时温州市区的房价已经被本地人炒过了万元大关。在饭桌上聊起房价上涨的事情,说着说着,大家的眼睛发亮了,众人已然看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炒房去!——家庭聚餐还没有结束,大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兄弟三人,有两人在当地的政府部门工作,老三则在乐清办了一个工厂。凭借手头的现金和人脉关系,三天后,陈家在市内和新城区一共拿到了五套房源,并放在房屋中介托卖。
  头脑发热的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对房地产的一窍不通,使自己在懵懂中获得了一个成功抄底的好时机。
  懵懵懂懂的陈家三兄弟,大胆购入的这五套房,半年间为他们家带来了近50万的利润。
  其实,早在2000年温州人就开始流行在杭州买房,“温州炒房团”逐渐成形。
  2001年8月,一个157个温州人组成的“看房团”携5000万资金奔赴上海,之后,“温州炒房团”开始名声在外。
  到了2003年、2004年,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辗转各地的“温州炒房团”,已被当地的自住购房者视为洪水猛兽。
  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年初,以上海为龙头的全国房价猛涨,“投资”风行。当时上海流行的口号是“买房不如养房(长期投资),养房不如炒房,炒房不如炒号(通宵达旦排队付了少量定金获得一个预订号码,然后以1万~5万元的价格转卖掉)”。市中心形成著名的“万家千户无灯影”的奇观,有些商品房从期房到现房短短十几个月里,倒手二次三次,“快进快出”推动了“快涨快升”。
  房价猛涨引发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2005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提出了八条措施。
  5月11日,国办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6月1日,国家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短期炒作成本,遏制投机炒作。
  作为调控重点和风暴之源的上海,房价应声下挫,到2005年末,上海商品房销售均价从9872元下降到6698元,下降约三成。
  而上海,正是大多数温州炒房人投资的重点城市。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在2005年底之前的不到三个月时间,有300亿温州资金从上海房市撤出来。没有撤出的多半是被套牢了,套牢资金据周估算,有几百亿左右。
  “温州炒房团”资金从此开始出现分化。很多炒家已经不敢再贸然进入。
  少有人料到,地产商最终在与调控政策的博弈中胜出,随后两年,房价迎来了更疯狂的上涨。
  2007年,上海房价轻松突破万元大关,而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北京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均价达11377元/平方米。
  陈家三兄弟开始了滚雪球的玩法。他们的资本,在一次又一次的倒手中,越滚越大。
  
  炒房的羊群效应
  
  2006年初,陈显荣开始开着车在各房产中介商的广告牌前转悠。
  过去几乎不看报纸的他,已经把《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当成了一天都离不开的好伙伴,因为这两家报纸上有房产和购房团信息。
  媒体不断地发起前往全国各地的购房团活动,地产商或明或暗提供补贴,参与者所要支付的旅行成本,比旅行团低出一半。
  抱团是温州人的传统:一个温州人到外地谋生,挣钱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陈家的亲戚开始加入这支买房卖房的队伍,这支原本局限于温州本地的队伍,开始转战上海、杭州,奇迹般地无往不胜。
  2006下半年,房价越来越高之时,网络、媒体上开始有人站出来,骂炒房的人是“投机商”“无良炒房客”。
  “在顺境中被骂,是另一种心态”,陈显荣回忆,骂声变成了陈家人炒房的动力。他们知道,如果不是感觉到房价会更疯狂地上涨,不会有那么多人急着跳出来骂他们。
  “到底赚了多少钱,我们一大家子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上来。钱来得太容易了。我们都不在乎了。”
  快乐已经由赚钱的过程转移到炒房的本身。
  陈显荣还记得他卖房给一对刚结婚的小两口的经历。第一次谈价格,男的砍价,要求去掉3万元的零头,陈显荣扭头就走。夫妻二人看来是很中意那套房子,再约出来谈价格,陈把价钱提高了10万,后来又断断续续谈了4次,结果房价一路攀升了20万。交钱的时候,女的几乎哭了出来。
  拿到钱之后,陈显荣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其实,并不是因为多赚了那20万,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定价权不容被挑衅。”
  作为“炒房团”大本营的温州当地房价,在2006年被疯狂的炒家和恐慌的购房者们飙到了极致,达到了近2万元。
  比如,让温州炒客们津津乐道的温州新城区同人花园,就是一个在短期内由炒房团、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互动、联手炒作房价的典型案例。
  这个楼盘尚未开盘之前,大量房地产中介已经进入,并大量买进该楼盘房源高估待售,形成事实上对房源的垄断。没有关系的普通购房者想拿到房号,根本不可能。
  陈显荣家族拿到了5套房源,价格在每平米17000元左右。
  此时,陈氏三兄弟也已经不是当初一拍脑门想着炒房去的新手了。他们对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了如指掌,并与开发商、银行、房产中介打成一片。
  有更高明的炒家于这年10月,以2万元的价格买进了一套房子,市场上马上就有消息放出:“该楼盘房价已达2万元。”
  陈家手中的房产,瞬息之间,每平米涨了3000元。
  同一区域的开发商也表现出了与炒家的紧密配合。开发商随后推出一批新房,价钱高出同人花园一至两成。同人花园价格的人为炒作,很快被掩盖成了市场的自发行为,炒家与房产商获得了共赢。
  此一役,陈氏家族进账百万。
  此后一年,陈显荣完全陷入了炒房的痴迷状态:只要各地有房展会和购房团的行踪,一家人内部简单商量一下,便几路人马分头出发,纷纷涌到各地炒房。
  截至2008年初,陈氏一家的资本积累已经过亿,手中房源不下200套。
  
  炒房时代终结
  
  “这两年,我们买房几乎已经买到丧失判断力,”陈显荣说。
  与他们同时疯狂的,还有整个长三角的制造业。
  2003年,纺织业、家电的利润在2%,外贸企业的利润为8%,一副眼镜的利润甚至只有几美分。但是投资房地产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0%
其他文献
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今天在宁波开幕。这是全国地方志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和盛事。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荣获全国地方志奖的志书编纂者,向全国地方志工作者表示热
期刊
环锭纺是目前纺纱领域中用工最多的设备,而其中细纱工序又是环锭纺用工最多的工序之一。目前国内有环锭纺细纱机1亿多锭,但采用集体自动落纱的细纱机只有1000万锭左右,90%以上细
会议
期刊
期刊
期刊
前言集邮世界里,在一张不到3cm2的纸上承载着1亿日元的价值,铺开了一条回顾历史的道路。集邮是一个有着巨大魅力和高尚情趣的爱好,据说它是“王者的爱好”。自从1840年邮票在
张咏生出一荷 准确地说,不是改名,而是在咏字后面又加了一个“荷”字。“为什么要加‘荷’字”我问道。“因为我占问了‘易经’大师,是大师给我加的,说是‘荷’对我很吉利。
在江苏淮安的竹巷街,有一座耸立于淮安河上、桥楼两兼的建筑物,名为状元楼。楼分上下两层,飞檐斗拱。风雅别致。古色古香,十分壮观。 埋倭山,在淮安市东北30余公里处。是由
望着眼前的何琳,这位长着一双略显忧郁的大眼睛、高鼻梁、有点奔儿头且小巧玲珑的上海姑娘,我陷入沉思。我极力想从她身上寻找一点大兴安岭山区“东北小妞”的影子,可是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