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教师 学生 渗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教材德育因素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渗透的方式要多种多样,程度要适合学段年龄特点,渗透的方法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时机要与学生实际恰到好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言行、教态、文化修养等方面都需要为人师表,
  1.体育教学的特点。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已作出各年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安排。在同一教材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教育的深浅程度应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系列渗透。这样,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便于掌握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程度了。同时也便于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系列教育,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2.体育运动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团体性。这种竞争性和团体性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转化出的凝聚力使学生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学生在体育活动形成的道德规范,有不稳定和易改变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学生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地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做好教育工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上课时学生队伍不整齐,注意力不集中,讲空话等现象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来改变,教师可讲述天安门广场国庆检阅情况,划一的方阵,整齐的步伐,以此说明队伍的形象,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强大的军威和精神面貌。班级体育课中的队伍,也是一個班级风貌的窗口,在课堂中队伍整齐,做到快静齐,不但可以显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积极而有秩序地锻炼提供了条件。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下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除了游戏之外,在体育的其他教材中也可以插入适当的思想教育。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才能圆满完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渗透德育的关系
  应充分考虑体育课教学的特点。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化和渗透,寓德育于体育中,才会使之认识“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形成为崇高事业而锻炼的思想品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为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基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寓育于学,启发自觉,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体育本身就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体育教师应顺其自然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启迪学生心理需求,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是各位高中数学教师的理想追求。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问题情境、优化课堂合作探究方式、透析知识联系,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方面进行策略优化,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 激发 合作探究 知识迁移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
期刊
【摘要】对于职业教育学校来讲,如何更好地促进后勤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之更好地为教育和教学服务,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对此,本文从现实需要出发,着手分析研究了职业教育学校中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认为要搞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主要在于后勤教师的精心安排和周密布置,一要建立一套制度,二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三是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必须注重节俭。以此来达到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良
期刊
【摘要】生物学内容虽然贴近生活,但有些知识比较微观,或者比较抽象,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恰当地掌握相应知识点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比喻教学 生动易记  一、使用比喻教学的原因  初中科学教学中,涉及的生物学内容有五个主题: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
期刊
【摘要】目前的讲评课大多是 “师讲生听”“简单重复”,收不到良好的讲评效果。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对讲评课的期望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寻求合理的评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讲评过程,积极反思,以提高练习讲评的有效性。  【关键词】反馈练习讲评 自主性 期望 思辨 反思  问题的提出: 反馈练习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可以包括复习学案、单元测试、专题练习、月考、模拟考试等,经历过高三的师生往往会有这
期刊
【摘要】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教授学生可能掌握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实现从现有水平到可能发展的水平之间的跨越,并最终实现学生的新的发展,
期刊
【摘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浅谈如何保证让教学五步骤不流于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减轻课下负担。  【关键词】英语教学 增加课堂容量 教学五步骤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也是最佳时间。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与条件。但是,如果忽视了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那就错失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如果忽视课堂上的有效吸收,就等于放弃了宝贵而有限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课堂有效教学是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劳累、学生上课倦怠、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一现状提出来的。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下面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随着发展,人们意识到其教学可以
期刊
【摘要】提到农村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有些老师常用“难教、难熬”这类词语来形容当前化学教学现状,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化学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的态度差,能力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初中的化学课堂也绽放活力呢,笔者对此做了一定尝试。  【关键词】实验 生活 情境 探究 思路  一、通过课内、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
期刊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加选修,人教版)明确指出,安培力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洛伦兹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安培力可以看作是作用在每個运动电荷上的洛伦兹力的合力。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本中给出的证明是没有争议的,但笔者认为,在应用二者处理问题时并不能完全参照课本所给出的关系。  一、在问题中,多数情况下,安培力是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在某个方向上的分力的合力  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导体棒ab中有a
期刊
【摘要】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思考 教学方法 学生 教师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