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来源 :河北科技图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读者阅读方式从纸质图书阅读向移动阅读转变。介绍了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和成因,分析了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碎片化阅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服务创新:利用微博、微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学科馆员引导深度阅读;数字资源有效整合;利用移动图书馆进行个性化信息推荐;开展MOOC专题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碎片化阅读;深度阅读;移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7.0049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1]。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也由传统纸质图书迅速向移动端发展,电子书、手机、平板电脑等迅速取代了纸质图书。大量阅读社交类App涌现,例如:微信、微博、每日头条等,通过这些移动端软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快捷,碎片化阅读的现象也由此产生。
  1碎片化阅读概念、成因及利弊分析
  1.1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和成因
  碎片化阅读一方面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终端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另一方面是指读者阅读的是短小的片断式内容,也即随时可中断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结构化阅读内容[2]。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几乎随时随地携带,这能够使阅读者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快捷地获取最新信息。
  碎片化阅读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为碎片化阅读搭建了技术桥梁[3]。人们利用智能手机上网在传输速度和实用性方面完全可以替代电脑,尤其是WiFi无处不在的情况下。(2)自媒体时代,信息快速分享推动了信息碎片化的传播。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软件为信息快速分享提供了便捷,人们通过这些社交软件随时随地分享生活趣事等。(3)读者处理信息的习惯发生改变,阅读有碎片化需求。例如,追踪突发事件的报道、解决临时问题等。
  1.2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碎片化阅读的“碎”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阅读时间碎片化和阅读内容碎片化。这两方面决定了碎片化阅读对广大读者来说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1)读者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零碎时间阅读。(2)阅读内容丰富,能够不断获取及时更新的信息。从天文地理到衣食住行,许多知识都能在碎片化阅读中获得,热门事件、实时报道也能及时关注和追踪,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大事。
  弊的方面有以下三点:(1)碎片化阅读主要的阅读方法是浅阅读,没有深入思考。以微博为例,它有140个字的限制,传播的内容必然有限。虽然微博也可以发布长内容,但是更多传播的是一些跳跃和分散的信息,很少涉及高层次的知识理论。(2)读者习惯性借助网络搜索提问来解答问题,没有耐心去查找系统的图书资料。所需信息只要上网一查就可以找到,获取过程太过简单,在形成记忆时就会有依赖心理,这种习惯会把对问题的思考转变为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实现,不利于建立起深度、理性化的知识体系[4]。(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上发布的各类信息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待考证。有些人发布信息比较随意,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发布一些虚假信息,欺骗大众,更有甚者还传播谣言造成恐慌。典型案例就是“魏则西事件”,一名風华正茂的大学生通过网上搜索不实信息进行治疗贻误病情不幸去世。碎片化信息的真伪性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辨别和区分,而传统书籍出版之前会经过多次校对和审查,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相对有保障。
  2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碎片化阅读时代,引导读者并满足其碎片化阅读需求,提供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图书馆由于学校资金投入的加大,硬件设施条件不断更新,但是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仍然面临巨大挑战。(1)高校图书馆书籍借阅量逐年下降。大学生在社会整体年龄结构中仍属于青年人,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缺少学习压力,心浮气躁,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几乎100%。他们热衷于互联网世界,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缺乏走进图书馆的兴趣。(2)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了解不深。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学生不了解图书馆有哪些数字资源,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途径来访问和使用。有些同学直到毕业写论文时才开始使用这些数字资源。(3)对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压力。很多大学生读者每天耗费大量时间在通过移动互联网上阅读,高校图书馆大量的纸质和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给资源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碎片化阅读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高校图书馆书籍借阅量逐年下降,与大学生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发生变化有很大关系。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不能满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以此为契机,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向转型发展。在转型过程中,图书馆应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3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应当顺应碎片化阅读形势,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主动服务,用优质内容去抢占大学生读者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
  3.1利用微信、微博开展阅读推广
  微信和微博是大学生读者使用较多的资讯类网络应用服务,活跃人数非常多。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微信2017用户研究和商业机会洞察》报告中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8.89亿[5]。对纸质书籍和数字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后的信息通过微信和微博向大学生读者进行阅读推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能够满足和顺应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馆员职业素养受到了严峻挑战。(1)与传统纸质阅读推广和宣传讲座不同,利用微信和微博进行阅读推广,用户体验非常重要。在界面设计、文字内容、推送频率等方面需要图书馆馆员反复斟酌进行推广,以避免引起读者反感甚至取消关注。(2)图书馆馆员在具备整合、筛选海量信息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学科知识才能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编辑推送给读者。(3)微信、微博阅读推广平台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反馈意见,进行不断升级更新;馆员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知识,例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使用、图片编辑技术等。   笔者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搜索调查,截至2017年3月1日,只有3所高校暂时没有开通图书馆微信,可见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微信平台的重要性。微信公众平台在阅读推广方面的利用率较高并且持续性较强[6]。在微博平台进行阅读推广方面,辽宁大学图书馆通过新浪微博对书籍阅读推广,这些被推荐的书籍一年内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没有被推荐的,说明使用微博进行阅读推广对于提升图书使用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7]。
  3.2学科馆员引导深度阅读
  学科服务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断推进服务创新的重要成果,学科馆员在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碎片化阅读形式下要想使读者的阅读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必须采用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度阅读方式。学科馆员具备专业化的学科知识,能根据用户需求推荐介绍相关专业书籍、规划阅读时间,帮助读者有计划的阅读。
  碎片化阅读成为了大学生的重要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和指导,学科馆员应该主动服务。(1)举办讲座阐述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帮助读者辨别和区分各类虚假信息,鼓励大学生读者多阅读纸质书籍。(2)积极整理和挖掘各类网络资源,将具有一定思想性或学术性的网站和相关内容推荐给大学生读者。(3)开展针对各个学科的书目推荐和专题讲座工作,把相关学科书籍、参考资料、数据库资源等推荐给读者,为教学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4)学科馆员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反馈,利用电子邮箱或者QQ将需求的信息推送给读者。
  3.3数字资源有效整合
  碎片化阅读背景下,阅读方式向移动网络转移,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建设和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包括整合现有数字资源、购买优质商业数据库、加入文献资源共享共建体系等。
  整合现有数字资源至关重要,包括馆藏资源、网络资源、已购买的数据库。这些资源不仅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访问,也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进行有效访问,并且访问界面友好。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还需要考虑各种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主要包括Android和IOS这两大系统,他们的复杂性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技术挑战也是成本挑战。将数字资源整合以后,对资源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便于读者使用。读者可以一站式访问,不需要跨各种平台、各种数据库,容易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方便使用和下载这些数字资源。整合资源以后,减少了读者查找资源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读者更乐于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阅读和学习。
  3.4移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读者移动阅读的需求,为读者碎片化閱读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因此,个性化信息推荐已经成为移动阅读时代的要求。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两种:自主建设和第三方开发。“985”高校图书馆中除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图书馆的移动APP是量身定制,其他高校都采用超星公司等第三方公司提供的移动图书馆APP,缺乏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定制[8]。不论是哪种方式建设的移动图书馆都缺乏针对读者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推荐内容。移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需要高校图书馆和第三方厂商在技术层面共同的努力。
  读者利用移动图书馆或者计算机检索目录进行检索时,输入的检索记录,包括关键词、责任者、分类号等,能够反映出他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的资源。通过对读者的基本信息和借阅记录挖掘也能找出读者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后,通过移动图书馆主动向读者提供可能需求的信息资源。因为读者的需求是变化的,个性化信息的推荐也需要定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
  3.5开展MOOC服务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为学校师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路径。MOOC有许多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优点,读者不需要教材,可以通过使用电脑和移动终端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读者可以进行完全自主学习,自主掌握学习范围和进度。大学生思想活跃并且勇于尝试新鲜事物,通过开展MOOC服务,高校图书馆不但拓展了业务范围,还迎合了大学生尝试新鲜事物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MOOC片段式特点自己制作MOOC内容,并将其发布在微信、微博平台,供用户随时下载阅读学习;高校图书馆可以系统性地引进MOOC 资源,形成在线课程体系,为碎片化阅读搭建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3]。美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MOOC服务,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在尝试开展MOOC服务,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在中国大学MOOC 平台上开设了“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信息素养类MOOC 课程[9]。大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MOOC课程服务,学习到全球高质量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掌握了更丰富的知识。
  4结语
  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且深受读者认可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挑战,也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读者与时俱进的阅读需求,突破现有服务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络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服务创新,将优质资源和服务提供给大学生读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ac.gov.cn/cnnic39/index.htm.
  [2]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7(3):95-97.
  [3]张妍妍,余波,郭蕾,等.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4):44-50.
  [4]董莉莉.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J]. 出版广角,2015,(12):110-111.
  [5]企鹅智库.微信2017年用户研究和商业机会洞察.http://tech.qq.com/a/20170424/004233.htm#p=1.
  [6]于姝等.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3):44-47.
  [7]刘澜等.基于微博平台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以辽宁大学图书馆微博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39(8):1-3,11.
  [8]韩业江.高校移动图书馆APP建设探析[J].现代情报,2014,34(11):70-74.
  [9]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MOOC服务现状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3):34-39.
  作者简介:刘英平(1987-),女,硕士,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收稿日期:20170404责任编辑:孙炜)
其他文献
中医古籍是我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网罗散佚,丰富多样,对我国古代医学著作的保存、整理、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建立中医古籍书目数据库旨在宣传馆藏,以保证读者能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