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大监督的含义特征、监督与再监督及廉洁监督与业务监督的关系方面,对如何在企业监督工作中运作“大监督”格局,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监督”理念整合资源职能互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和改革改制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面临的复杂因素日益剧增,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监督体制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国有资产保价增值,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企业监督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的监督结构除了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日常监督形式之外,主要有专业部门的监督和业务部门监督两种监督形式。专业部门监督主要是指纪检监察、审计、企管法律事务等具有监督职能的专业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的监督职能作用。业务部门监督主要是指各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对业务范围的廉洁从业工作规范化进行指导和监督,是由上至下的监督关系。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企业管理的日益科学化、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责权划分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明确,各职责部门在责任范围内埋头苦干,但监督工作确日益“疲、软”,监督成效收效甚微或流于形式,出现“多牛拉一车”确难移一步的尴尬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起来,现阶段供电企业监督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监督资源分散,监督主体之间沟通不足。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情况交流和沟通,缺少相应的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督错位、监督不到位、监督乏力或监督职能软化、弱化现象。
(二)重复监督,浪费资源。无论是同级监督或是下级监督,对被监督部门或单位而言,各种检查过多,且各业务部门各自开展,随意性大,有不少是重复检查,存在一个检查内容,多部门分头分时行动,一个问题出几个整改报告的情况。
(三)过度依赖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难以发挥监督工作的广度、深度。由于纪检监察部门本身人员配备原因,不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专业业务知识做到面面俱到,样样精通,单依靠监督部门力量对全局权力运行环节进行监督,行使的监督职权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足。
(四)监督效果不明显。同级监督部门各自为政地开展监督,不能科学调配使用业务部门专业人才,在监督工作中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了监督的效果,使有些监督检查停留在看文件、查记录上,难以对存在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
二、大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从现代企业角度,监督的含义可以表述为:为维护企业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企业机关及其职权人员行使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然而,怎样将“监督”上升到“大监督”?笔者认为,“大”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督主体多。大监督格局的监督主体是在企业内部联合各部门力量,将监督主体扩大到人资、财务、政工、工会,以及各生产业务部门当中;在系统内,将下属单位如本网区各县供电企业纳入监督体系;在系统外,联合地方公、检、法及纪委等政府相关部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内外参与的监督力量。
二是监督内容全。大监督格局的工作内容应以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为目标,绕“人、财、物、权、钱、事”等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重要决策的部署落实、管理薄弱点和廉洁风险点内容,重点对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流程是否规范、资金是否安全、项目是否优质、人员是否廉洁等方面进行监督。
三是监督形式丰富。拓宽监督形式,打破监督检查依靠专项工作组形式局限,充分发挥网络举报、民主评议、述职述廉、职工代表大会、巡视组、社会监督员、厂务公开等优势,将监督权利“下放基层”,使监督方式日常化、民众化。
综上所述,大监督格局,就是指整合企业纪检监察、审计、人资、财务、政工、工会等职能监督力量,调动生产业务部门专业监督力量,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作用,优化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使监督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监督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监督形式。
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应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要理顺监督和再监督的关系,注重发挥监督部门的主导性作用。
作为专门行使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部门,其作用是区别业务部门在职责管理范围内依据部门职责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再监督。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抓指导。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主持召开联合监督小组会议等形式,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进行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监督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全面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二是要抓协调。通过监察部门的主动协调,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情况通报、问题移交、检查组工作规范等制度,促进检查组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配合有效机制的行程,提高检查效率,增强监督检查工作合力。三是抓督促。通过采取通知督办、电话督办、会议督办、现场督办等形式,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在各专业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要理顺廉洁监督和业务监督的关系,注重发挥业务监督的基础性作用。
廉洁监督要立足于业务部门的专业监督实际,寓于业务监督過程之中,渗透到转变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效能的各项工作环节,发挥业务监督的基础性作用,对资金、项目、人员等方面进行再次把关,保护好资金、项目、人员安全。要做到精选专业技术人员,应用专业技术手段,注重专业技术分析,改变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的传统监督检查方式,多采取核查式、开放式检查方式,对一些复杂问题和专业领域,应注重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自领域的专业性技术分析,及时从专业角度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大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监察部作为牵头部门,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牵头而不包办、督促而不替代。
四、“大监督”理念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中的具体运作
(一)定规矩,明确各级工作职责
企业监察部门在大监督格局运作中负有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等职责,负责牵头研究制定联合监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工作流程,抓好制度建设、责任分解、机制运转、成果运用等环节;负责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同时,通过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发现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依法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罚。各业务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专业领域内的日常监督检查和配合大监督机构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统一归口、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范程序、统一处罚的联合行动机制。
(二)建体系,打造全覆盖监督网络
大监督格局要以纪委和监察部门为主,成立由单位党政一把手任主任,纪委书记或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担任副主任,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和其他下属机构为成员的联合监督委员会。各业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专业年度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并提交联合监督委员会汇总协调,制定全局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各联合监督委员会成员单位和部门需分别指定一名单位副职和部门负责人担任本单位、本部门监督检查联络员。联络员作为本单位监督检查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工作负主要责任。
(三)立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和沟通协调
依托联合监督网络,逐步完善监督信息披露和联合监督检查协调机制。一是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通报相结合,惩处违法违纪行为与正面典型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加强监督检查信息的宣传、备案、成立监督检查工作档案、营造重视监督,理解监督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联合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建立联合监督委员会议制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合监督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时研究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协调、平衡和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检查实施过程中,联合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建议书,监察部门负责对整改结果反馈及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核实。
(四)强队伍,加大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专家库,整合监督精英力量。围绕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细化明确决策管理、干部人资、财务资产、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营销服务管理6大方面的具体监督任务,由联合监督机构逐项确定监督负责部门,并根据各监督主体部门人员构成,抽取各专业领域技术骨干成立联合监督检查专家库。企业监督部门根据检查工作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的抽取监督检查专家库成员联合开展监督检查,保证监督主体不缺位、监督内容不遗漏。每年监察部门负责审核更新专家库成员信息,并对年度监督检查专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提高专家库成员责任意识,促进监督检查工作效率提升。
(五)细考核,加大监督检查成果运用
完善监督检查工作考核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将工作职责落实、专家工作情况、责任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在企业内部年终考核所占分值比例,将监督结果应用于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不断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制约和威慑力。
作者简历:张慧,女,1982,来宾,本科,助工
[关键词]:“大监督”理念整合资源职能互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和改革改制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面临的复杂因素日益剧增,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监督体制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国有资产保价增值,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企业监督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的监督结构除了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日常监督形式之外,主要有专业部门的监督和业务部门监督两种监督形式。专业部门监督主要是指纪检监察、审计、企管法律事务等具有监督职能的专业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的监督职能作用。业务部门监督主要是指各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对业务范围的廉洁从业工作规范化进行指导和监督,是由上至下的监督关系。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企业管理的日益科学化、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责权划分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明确,各职责部门在责任范围内埋头苦干,但监督工作确日益“疲、软”,监督成效收效甚微或流于形式,出现“多牛拉一车”确难移一步的尴尬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起来,现阶段供电企业监督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监督资源分散,监督主体之间沟通不足。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情况交流和沟通,缺少相应的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督错位、监督不到位、监督乏力或监督职能软化、弱化现象。
(二)重复监督,浪费资源。无论是同级监督或是下级监督,对被监督部门或单位而言,各种检查过多,且各业务部门各自开展,随意性大,有不少是重复检查,存在一个检查内容,多部门分头分时行动,一个问题出几个整改报告的情况。
(三)过度依赖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难以发挥监督工作的广度、深度。由于纪检监察部门本身人员配备原因,不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专业业务知识做到面面俱到,样样精通,单依靠监督部门力量对全局权力运行环节进行监督,行使的监督职权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足。
(四)监督效果不明显。同级监督部门各自为政地开展监督,不能科学调配使用业务部门专业人才,在监督工作中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了监督的效果,使有些监督检查停留在看文件、查记录上,难以对存在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
二、大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从现代企业角度,监督的含义可以表述为:为维护企业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企业机关及其职权人员行使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然而,怎样将“监督”上升到“大监督”?笔者认为,“大”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督主体多。大监督格局的监督主体是在企业内部联合各部门力量,将监督主体扩大到人资、财务、政工、工会,以及各生产业务部门当中;在系统内,将下属单位如本网区各县供电企业纳入监督体系;在系统外,联合地方公、检、法及纪委等政府相关部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内外参与的监督力量。
二是监督内容全。大监督格局的工作内容应以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为目标,绕“人、财、物、权、钱、事”等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重要决策的部署落实、管理薄弱点和廉洁风险点内容,重点对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流程是否规范、资金是否安全、项目是否优质、人员是否廉洁等方面进行监督。
三是监督形式丰富。拓宽监督形式,打破监督检查依靠专项工作组形式局限,充分发挥网络举报、民主评议、述职述廉、职工代表大会、巡视组、社会监督员、厂务公开等优势,将监督权利“下放基层”,使监督方式日常化、民众化。
综上所述,大监督格局,就是指整合企业纪检监察、审计、人资、财务、政工、工会等职能监督力量,调动生产业务部门专业监督力量,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作用,优化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使监督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监督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监督形式。
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应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要理顺监督和再监督的关系,注重发挥监督部门的主导性作用。
作为专门行使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部门,其作用是区别业务部门在职责管理范围内依据部门职责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再监督。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抓指导。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主持召开联合监督小组会议等形式,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进行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监督检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全面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二是要抓协调。通过监察部门的主动协调,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情况通报、问题移交、检查组工作规范等制度,促进检查组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配合有效机制的行程,提高检查效率,增强监督检查工作合力。三是抓督促。通过采取通知督办、电话督办、会议督办、现场督办等形式,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在各专业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要理顺廉洁监督和业务监督的关系,注重发挥业务监督的基础性作用。
廉洁监督要立足于业务部门的专业监督实际,寓于业务监督過程之中,渗透到转变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效能的各项工作环节,发挥业务监督的基础性作用,对资金、项目、人员等方面进行再次把关,保护好资金、项目、人员安全。要做到精选专业技术人员,应用专业技术手段,注重专业技术分析,改变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的传统监督检查方式,多采取核查式、开放式检查方式,对一些复杂问题和专业领域,应注重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自领域的专业性技术分析,及时从专业角度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大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监察部作为牵头部门,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牵头而不包办、督促而不替代。
四、“大监督”理念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中的具体运作
(一)定规矩,明确各级工作职责
企业监察部门在大监督格局运作中负有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等职责,负责牵头研究制定联合监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工作流程,抓好制度建设、责任分解、机制运转、成果运用等环节;负责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同时,通过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发现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依法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罚。各业务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专业领域内的日常监督检查和配合大监督机构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统一归口、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范程序、统一处罚的联合行动机制。
(二)建体系,打造全覆盖监督网络
大监督格局要以纪委和监察部门为主,成立由单位党政一把手任主任,纪委书记或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担任副主任,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和其他下属机构为成员的联合监督委员会。各业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专业年度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并提交联合监督委员会汇总协调,制定全局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各联合监督委员会成员单位和部门需分别指定一名单位副职和部门负责人担任本单位、本部门监督检查联络员。联络员作为本单位监督检查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工作负主要责任。
(三)立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和沟通协调
依托联合监督网络,逐步完善监督信息披露和联合监督检查协调机制。一是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通报相结合,惩处违法违纪行为与正面典型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加强监督检查信息的宣传、备案、成立监督检查工作档案、营造重视监督,理解监督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联合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建立联合监督委员会议制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合监督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时研究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协调、平衡和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检查实施过程中,联合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建议书,监察部门负责对整改结果反馈及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核实。
(四)强队伍,加大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专家库,整合监督精英力量。围绕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细化明确决策管理、干部人资、财务资产、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营销服务管理6大方面的具体监督任务,由联合监督机构逐项确定监督负责部门,并根据各监督主体部门人员构成,抽取各专业领域技术骨干成立联合监督检查专家库。企业监督部门根据检查工作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的抽取监督检查专家库成员联合开展监督检查,保证监督主体不缺位、监督内容不遗漏。每年监察部门负责审核更新专家库成员信息,并对年度监督检查专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提高专家库成员责任意识,促进监督检查工作效率提升。
(五)细考核,加大监督检查成果运用
完善监督检查工作考核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将工作职责落实、专家工作情况、责任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在企业内部年终考核所占分值比例,将监督结果应用于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不断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制约和威慑力。
作者简历:张慧,女,1982,来宾,本科,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