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左翼的萝卜革命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张津龙

  藤田和芳决定把他的“革命”带到中国。
  2013年7月9日,他的中文版自传《一根萝卜的革命》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这天,为他“站台”的有著名学者秦晖和资中筠。来到中国之前,藤田和芳特意为签售练了汉字——“有机农业是和平的农业”。
  在日本,藤田和芳被视为“有机农业教父”和“改变世界的社会企业家”。38年里,他创办的“大地守护协会”成为日本最著名的有机农产品供销组织。他的有机农业运动在日本引发“一根萝卜的革命”。
  如今的日本,已经没有人再称藤田和芳为“左翼”,三十多年前,学生时代的他曾是日本左翼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他觉得从学生运动到推广有机农业,他的追求一脉相承——因为“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

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196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文化大革命运动,外部世界同时也刮起一场左翼思想风潮。在法国,两万名学生掀起导致戴高乐下台的“五月革命”;在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里则开始了一场场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反对越战的运动。
  那时候,日本的年轻学生们幻想自己“可以主导颠覆世界的革命”。藤田和芳所在的上智大学里贴满了大字报,作为社团报纸主编的他,也在这种风潮下变得越来越激进。他常常在深夜打开收音机收听毛泽东语录和革命歌曲——“日本的各位,这里是北京放送。”
  1968年,东京大学发生了著名的“东大纷争”事件,该校超半数以上学生参与了运动,校园里多座建筑遭学生封锁,占领工学院列品馆的一位明治大学学生甚至写下“造反有理”的口号。
  最终,日本警视厅警备部动员了8个机动队,才解除了运动学生对校园的封锁。作为“反帝全国学生联盟”委员长,藤田和芳的好朋友藤本敏夫被捕入狱。
  这场运动终于让藤田和芳开始反思:不切实际的思想和主义,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其实无能无力。更何况,领导运动的学生,自己仍处于对未来迷茫的阶段,想要改变世界毫无可能。
  与中国的文化革命一样,日本学生的运动最终转变为不同派系间的内讧。它们有些以失败收场,有些则以流血作为终结。
  藤田和芳在自传中写道:
  “任何面对现实的妥协都会被看做罪恶和背叛。如此这般,同伴、同志间的批判、斗争愈演愈烈。也有在燃烧瓶与催泪瓦斯的骚乱中身心俱损,被长期后遗症折磨的同伴们。谁应该对他们负责呢?我们究竟干了什么?现在的生活为什么离理想那么遥远?在进退两难中,我们抱着美梦破碎、湮没于世的自虐意识打发这日子。”
  他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放弃“理想”,步入社会。
  1970年,大学毕业的藤田和芳在一家出版社打发日子,学生时代改变世界的理想仿佛就此远去,直到他开始投入另一场运动。

一场价值观的革命


  1960年代,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启动了“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计划”,战败后的日本因此在1970年代步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举国上下迎来“如过节般的浮华时代”。工厂烟囱肆无忌惮喷着浓烟,农村也在经历着以广泛使用农药、化肥所带来的“效率革命”——“落后于时代”的传统种植模式被抛弃。
  与如今的中国相似,当年日本这种不惜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引起了国民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1974年,日本作家吉佐和子撰写的《复合污染》,曾给藤田和芳带来思想上的极大冲击。在书中,吉佐和子用大量事实,证明农药不仅对蔬菜和谷物造成污染,更会引发对土壤的永久性污染。
  那年7月,藤田和芳看到报纸上一则“毒气研究中产生的肥料、矿物质让粮食增产”的报道,找到报道里的主人公医生高仓煕景。二战时,高仓曾是一名军医,当他跟随满载战俘的船回到家乡港口时,发现四周漂浮的农药异味和自己研究过的毒气极为相似,而有些农民的身体也因此搞坏。固执的高仓开始逐个说服他们放弃使用农药。
  那次,藤田和芳得知,放弃农药种植的蔬菜因卖相不好价格大幅跳水,他便决定帮这些农民推销蔬菜。他们把带着虫眼的蔬菜拉到住宅小区露天售卖,告诉家庭主妇们“安全的蔬菜,虫子才去吃”——这正是大地守护协会的雏形。
  “大地”的创始人都是当年参与运动的学生,第一任会长正是刚刚出狱的藤本敏夫。那时候,他们被讥嘲为丢了大棒捡起萝卜的“堕落活动家”。
  这些当年的学运领袖们,却将推广有机农业视为学生运动的延续。在有机农业发展之初,日本也出现过一些热爱有机农产品的小团体,但只限制在个别种植户与个别消费者间“自娱自乐”。
  “他们不想去改变、吸收那些不了解有机农业的人,他们觉得‘我们是有着共同理想的人’。”那时候,藤田和芳开始考虑,“我们创造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如何从农民的视角改变社会?”
  “光靠喊口号反对使用农药无济于事,要倡导和普及一种新的价值观。”他们决定发起一场让农业“回到原点的革命”,让有机农业成为被大众认可的形式。
  革命,是左翼学生们喜欢的词汇——“很多人想的是改变社会的轰轰烈烈的形式。我觉得革命不只是这种。从种一根萝卜开始,你需要去整地、改良土质……这种细微的事情最终才能促成革命。”
  这一次革命,并非当年空喊口号式的乌托邦,他们意识到“只有从小事做起,即便是只把一根没有施过农药的萝卜送到了消费者手中,都胜过空喊一百句大口号”。
  1975年8月,300名农民和消费者参加了“守护大地协会”成立大会,宗旨是:驱逐农药公害,联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根据规定,守护大地的签约农户必须签订很多文本,农户的农场基本情况、所购买的种子、防虫、除草等种植细节都要在文本里体现,不能有任何不实之处。如有任何欺诈行为,交易就会终止。   “这不只是种植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价值观甚至流通领域的革命。”藤田和芳说。

重建一个社会


  如果在“做社会活动的企业家”和“做企业的社会活动家”两个标签之间做出选择,如今的藤田和芳会选择前者,因为“企业家更容易推动社会的发展”。他想做一个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典范——“不能因为金钱,就做出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为了利益,偷偷使用农药。”
  而36年前,藤田和芳做企业,却出于无奈。1977年,守护大地协会成立两年,还是一个没有注册的市民团体。最窘迫的日子,连购买一台暖炉的费用都承担不起。那时候,藤田和芳意识到,“倡导社会运动首先要学会自立”,“无论高举多么崇高的理想旗帜,靠着别人的钱或者国民缴纳的税金来搞运动只是一种任性,也坚持不了多久。”
  守护大地协会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公司,藤田和芳更愿意将这家公司称为“社会企业”。那时候“社会企业”在日本还是新鲜事物,但这一概念并非藤田首创,英国社会企业联盟给出的定义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
  刚刚成立公司的“大地守护”很快经历了一场风波。与“大地”合作的一位农户发现临近的农家种植技术比自己落后,就跑去嘲笑、指责对方。这一幕,刚好被消费者看在眼里。
  这让藤田和芳开始反思自己建立“大地”的初衷。他回想起学生运动时代派系对立导致的崩盘——三十多年来,当年学生运动的教训始终是他的“反面教材”。
  “我们不是要建立互相指责、诽谤的社会。”他们召集消费者开会,让那位农户退出协会。“大地”的生产标准从此在“尽可能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条件之外,多了一条“不对他人恶语相向”。
  为取得消费者信任,藤田和芳带着他们走到农户的地里,看看安全的蔬菜到底是怎么种植出来的,让他们慢慢接受有机农业的理念。
  藤田和芳总想改变这个世界,在他看来,“这不只是让消费者知道‘我们什么农药都没有放’,更是想要构建一个互相友爱、帮助、信任的社会形态。”
  如今的守护大地协会,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2500个生产会员和91000个消费会员、年营业额超过153亿日元的庞大组织。经营范围也扩大到宅配、电子商务,甚至日本料理店等。藤田本人也被日本《新闻周刊》评为“改变世界的社会企业家100人”。
  与此同时,在整个日本,虽然有机农业的坚定支持者如今也只占总人口的5%,但正是这“5%”让日本政府的政策做出了调整。日本颁布了有机农业认证标准法规,国家认证的有机农产品检测机关也随之产生。日本形成了全国从上到下促进有机农业的态势。
  如今的守护大地协会,如何在价值观主导的NGO与资本主导的企业间做出平衡?藤田和芳的答案是:“不是一味为了股东利益,而是将获得的利润继续投入到有机农业事业中——在保持利益的同时实现循环。”
  1985年,藤田第一次来到中国,此后陆续来过二十余次。对于三十多年前收音机里的中国,曾经的“左翼青年”藤田和芳显然不想只做一个有机农业的“传道者”。
  早在2009年,藤田和芳就决定与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发起的NGO——富平学校合作,将“大地”模式推向中国。那一年,他跟随这家NGO访问了中国各地,看到的情景与守护大地协会建立之初的日本十分相似——农民为了追求效率和收益,超标使用化肥。
  藤田和芳也开始明白,很多问题都导致中国无法直接照搬日本模式。在日本,种植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养土”——将贫瘠的土地变得富饶。但中国土地归国家所有,在承包期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催产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两国人民对土地的热情和感情是不一样的”——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说的“产权决定一切。”
  作为合作伙伴,该NGO的负责人沈东曙同样也发现了新的阻力:日本的有机农业由生产者主导,而中国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安全产生恐慌,生产者却缺少对有机理念的执着。他们不得不自己先建起有机农场,为未来加入的农户们做一个好的示范。
  而萝卜革命在中国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面对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更为薄弱的信任基础。沈东曙为此生造了一个词“信任农业”。他们觉得,在中国,藤田和芳的有机农业运动,更需要掀起另一场“革命”——重建信任。
7 月9 日, 藤田和芳新书《一根萝卜的革命》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左起:沈东曙、资中筠、藤田和芳和秦晖对谈“重建信任”
其他文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月球探测轨道飞行器(LRO)进入了太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过的最强大的探测器,它在距离月球30千米到50千米的高度围绕着月球飞行,并向人类提供月球的图像。   但是,当第一张图像传回到地球时,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月球正在缩小。人们还看到了以前未发现的深沟、裂缝、斜坡和峡谷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而一切迹象都表明,月球正在迈向死亡之路。   托马斯·沃特斯博士是美国国立博物
贾格出生于1890年英格兰的约克郡,他的父亲是一家煤矿的经理。  贾格在学校时就显示出杰出的艺术家天分,最终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了雕塑专业的奖学金。他的导师是一位追随罗丹艺术风格的法国人。  1913至1914年,贾格获得罗马雕塑大奖,使他有幸访问在罗马的英国艺术学院并在该院的雕塑工作室进行创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贾格中断了在意大利的创作机会,随着战事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文职的志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食物保障及营养问题现状》报告,全球2018年的饥饿人口已达到8.21亿人。按地域划分,非洲大陆仍然是食物问题的“重灾区”,饥餓人口比例高达20%;这一比率在亚洲地区约为12%;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约为7%。令人尤为担忧的是,全球至今仍有约1.49亿儿童因营养不足而出现各种发育不良症状。
达摩悉提大铜钟是十四世纪达磨悉提王所铸造,史载重达290多吨。目前,莫斯科大钟重128吨为世界之最。据说,被缅甸南部沙廉殖民总督掠走,打算改铸成大炮,途中大钟滚入仰光河不见踪迹。   据说,这只从未见过的世界钟王是1480年由国王达磨悉提下令铸造的,并授予缅甸最神圣的佛教场所仰光大金塔。它由297吨金属铸成,其中大部分是青铜,也有一些金和银。1583年,威尼斯的宝石商人加斯帕罗·巴尔比访问了仰光
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宜家(IKEA)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在躲避祖国瑞典高税收制度42年后,终于在瑞典交纳了第一笔个人所得税——600万克朗(约人民币439万元),约占他2014年1770万克朗总收入的33.89%。税率相当吓人。  瑞典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总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达到50%左右,其中个人所得税又占到瑞典政府总税收收入的50%。瑞典人月入超过6000克朗(约人民币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铜仁城市名称的由来及城市名称与三教合一龛铜人像的紧密联系,三教铜人的来源、归属及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三教合一 铜人像    在贵州省东北部有一座被称作“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城市——铜仁,“铜仁”名称由来为何?又是怎样从“铜人”变为“铜仁”的?和铜仁名称由来紧密相关的三尊铜像归干何处?出水铜人源于何处?铸于何年?为何人所铸?也许不止笔者有这样的疑问,近来学习地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登记在册的独居户为6600万个,占总户数的15%,到2050年可能达到1.32亿。专家表示,独居户的增多使住房需求增加,对汽车和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可阻挡的老龄化是独居户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医疗和社会服务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彭博社)
近日,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活动中,展示了一批新式武器装备。与往年不同,今年第一次展出专门为北极部队研制、在北极地区使用的武器装备。红场阅兵出现的北极作战武器包括“铠甲”和“托尔”两种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它们分别被安装在“勇士”型履带牵引车上。这种履带牵引车的特殊设计使它能在极地地区的冰雪上灵活行走。阅兵中展示了这种外表涂有黑白相间伪装色、专用于北极地区的防空导弹系统。除此之外,北方舰队下属的第
2007年12月24~31日,《熔铸空间》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适逢天津美术学院取得国家教学评估优秀结果与天津美术学院办学百年庆典之后,在学院教学、科研整体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下应运而生。此次展出的作品较全面的反映了该院雕塑系教师当下的学术状态,清晰地体现了老中青三代人不同的艺术研究方向与艺术追求。    From Dec. 24, 2007 to Dec.
李宇春当上超女冠军已经10年了。9月底,她在成都举办“WhyMe”10年演唱会,3万余张票当即售磐,超过五百万观众看了这场直播。今年6月,她成为纪梵希代言人。  反观这10年她走过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时代和个体之间某种奥妙、难以解释的化合作用。在大部分人眼里,李宇春最重要的符号是“中性”。知网数据库以李宇春作为关键词的论文有两千多篇,大部分是从性别视角讨论李宇春现象。10年过去了,本刊一位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