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标是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探索一条“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来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健康有序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为现代化工农和服务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需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3 ]。
要实现高职院校的作用,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主要能力目标为主线、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抓手,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贯通一体的课程建设体系,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之路,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
1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各级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都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以服务市场为宗旨,以强化就业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也是校企双赢的需要,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校企合作多样化
按照政府引导、院校为主、企业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院校(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开展例如社区大学(服务)、新型学徒制、互联网+教育、云工人等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开展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的相互认证,职业教育可结合企业和社会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设不同性质的班级,实行针对式培养。学生既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准,能够在工作中运用发散思维和理论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出于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考虑,学生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课程改革的一体化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需要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布局,及时跟踪企业和市场的多样需求而及时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动态需要,同时课程改革需要同企业对接,接受企业和市场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校企合作模式的课堂一体化要在科研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方面有机有序结合在一起[ 2 ]。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校毕业证与企业认可证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完成必要课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企业实习取得企业认可,两证齐全准予毕业。总体说来,企业参与机制包括向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机制、高效的双赢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职教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注重职业特殊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可以将职业理想融入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使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实现职业理想;另一方面,一旦职业生涯中出现了机会或挫折,不至于临阵磨枪或手足无措。
1.3 校企文化的统一
高职院校管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培养优秀产业工人的前沿阵地。教育学生强调立德树人,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无数事实证明,“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 “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信仰和遵守的、具有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范式、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体系[ 4-5 ]。强调校企合作,就是校企文化融合为契机,以文化育人的策略和文化树人的理念促进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尊重和包容,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生长能力和职业生成能力,通过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历史,实现校企双方精神诉求的“供”与“需”之间的接轨,同时,高职院校开展好与企业的文化链接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以主人公的意识工作。
2 总结和展望
“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学校教育教学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把被动教学与主动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力争使合作产出较高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向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三赢”目标迈进:学生成人成才,顺利就业,学生家长满意;企业得到所需要的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实现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媛媛.高取院校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M].中央民族大学.
[2] 姜宇国.面向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80-84
[3] 刘月.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30-32.
[4] 唐锡海.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3(8):51-53.
[5] 杨艳英,李柏松.企业文化修炼案例[M].北京:蓝天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郝琳(1985-),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机械电子方面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健康有序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为现代化工农和服务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需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3 ]。
要实现高职院校的作用,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主要能力目标为主线、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抓手,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贯通一体的课程建设体系,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之路,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
1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各级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都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以服务市场为宗旨,以强化就业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也是校企双赢的需要,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校企合作多样化
按照政府引导、院校为主、企业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院校(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开展例如社区大学(服务)、新型学徒制、互联网+教育、云工人等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开展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的相互认证,职业教育可结合企业和社会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设不同性质的班级,实行针对式培养。学生既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准,能够在工作中运用发散思维和理论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出于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考虑,学生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课程改革的一体化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需要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布局,及时跟踪企业和市场的多样需求而及时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动态需要,同时课程改革需要同企业对接,接受企业和市场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校企合作模式的课堂一体化要在科研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方面有机有序结合在一起[ 2 ]。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校毕业证与企业认可证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完成必要课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企业实习取得企业认可,两证齐全准予毕业。总体说来,企业参与机制包括向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机制、高效的双赢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职教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注重职业特殊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可以将职业理想融入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使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实现职业理想;另一方面,一旦职业生涯中出现了机会或挫折,不至于临阵磨枪或手足无措。
1.3 校企文化的统一
高职院校管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培养优秀产业工人的前沿阵地。教育学生强调立德树人,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无数事实证明,“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 “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信仰和遵守的、具有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范式、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体系[ 4-5 ]。强调校企合作,就是校企文化融合为契机,以文化育人的策略和文化树人的理念促进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尊重和包容,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生长能力和职业生成能力,通过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历史,实现校企双方精神诉求的“供”与“需”之间的接轨,同时,高职院校开展好与企业的文化链接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以主人公的意识工作。
2 总结和展望
“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学校教育教学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把被动教学与主动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力争使合作产出较高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向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三赢”目标迈进:学生成人成才,顺利就业,学生家长满意;企业得到所需要的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实现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媛媛.高取院校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M].中央民族大学.
[2] 姜宇国.面向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80-84
[3] 刘月.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30-32.
[4] 唐锡海.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3(8):51-53.
[5] 杨艳英,李柏松.企业文化修炼案例[M].北京:蓝天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郝琳(1985-),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机械电子方面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