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的莫斯科,阳光明媚。
我沿着克里姆林宫和国家历史博物馆之间的砾石小路走向红场。几个世纪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条路上走过,坚硬的石块已经被磨得光滑圆润。
登上缓坡,眼前豁然开朗,整个广场四周都是著名的古建筑:瓦西里什天大教堂、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克钟楼和尼古拉塔楼、古姆百货商店、喀山大教堂……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广场之一。1990年,它和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世纪前,红场还是克里姆林宫东门外的一片洼地,南来北往的商人都把商品拿到这里来交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贸市场。1658年,沙皇下令将这里改建成广场,从此红场遍地整洁漂亮了。古俄语中“крАснАя”是美丽的意思,所以它的原意是“美丽的广场”,“红色”和“革命”的含义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红场上最古老的建筑是东南角上那个白石砌成的圆台,它建于1547年,是沙皇颁布文告和处决刑犯的地方,俗称“断头台”。与“断头台”相对的克里姆林宫城墙上有一座小塔楼,她颇像一座凉亭,是专门为沙皇观看行刑场面修建的。
1667年,在俄罗斯的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的首领叫斯捷潘·拉辛。他每到一地都要打开粮仓,赈济穷人,并解放农奴和监狱里的犯人,还他们以自由。因此老百姓称他是“温暖穷人的太阳”。1671年,拉辛在战斗中受伤被俘,沙皇亲自参加了审讯,并动用酷刑,要他命令起义军放下武器,被拉辛严词拒绝。两个月后,拉辛在红场就义。红场临刑前,他向人民深深地鞠躬告别,说他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打到莫斯科。
从“断头台”往南,就是著名的瓦西里什天大教堂。它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是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教堂实际上是由八个小教堂环绕着一个大教堂组成的,高57米。远远望去,八个大小不一的葱头尖顶聚拢在一个金色尖顶的周围,互不对称却和谐统一,呈众星捧月之势,象征了基督教的至高无上。整个教堂的色彩鲜艳、活泼,充满了喜庆气氛。它是为纪念沙皇伊凡雷帝征服喀山汗国而建的。据说,为了让这座教堂举世无双,在教堂建好后,沙皇下令挖掉了建筑师的眼睛。
从13世纪到16世纪,近300年间,俄罗斯民族曾饱受蒙古统治者的奴役。但是就在她刚刚从“鞑靼枷锁”下解脱出来时,沙皇就开始四处扩张、奴役起别的民族来。喀山汗国原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伊凡雷帝在征服它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破城之后作为报复,他下令杀死所有的男子,把女人、孩子和财产掳往莫斯科。当时王后也被俘了,伊凡雷帝逼她为妾,王后说再嫁前她要和臣民们告别。于是她登上了高塔,纵身跳了下去。至今这座古塔仍矗立在城堡中,人们叫它“王后塔”。
斯巴斯克钟楼的钟声响起了,声音雄浑有力,17世纪以来,它就一直准确报时,俄罗斯新年的钟声也是由它敲响的。1918年3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列宁指示,在克里姆林宫参政院大楼上升起一面红旗。11月7日,在红场上首次举行了十月革命庆祝活动。从此,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国庆阅兵,直至苏联解体。斯巴斯克钟楼和红场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象征。
钟楼北面克里姆林宫红墙下,有座金字塔型的建筑——列宁墓。陵墓用红色花岗岩和黑色斑岩建成,它与广场上的古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再往北就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了,馆内有30多万件展品,反映了俄罗斯从石器时代到革命时期的全部历史。
有两件红场上发生的事情,给我很大的震撼。
一件是1812年莫斯科大火。当年俄军重创法军后,主动放弃莫斯科,实行坚壁清野。当拿破仑的骑兵洋洋得意地踏上红场的时候,周围突然燃起了大火。这场大火烧了四天四夜,繁华的莫斯科变成了一片废墟。法军找不到吃的、喝的,只好撤出莫斯科。
还有一件事是1914年的红场阅兵,当时,希特勒兵临城下,德军的坦克部队推进到距离莫斯科仅几公里的地方。激烈的战斗正在莫斯科郊外的各个方向上展开。就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场上照例举行了阅兵式。戎装整齐的红军战士威武地走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投入战斗。这是一种何等的英雄气概!红场阅兵式显示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对前线浴血奋战的军民是巨大的鼓舞。
今天的人们没有忘记牺牲的烈士,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无名英雄烈士墓前,长明火日夜不熄。我看见一群俄罗斯孩子围着老师听她讲故事,稚气的脸上露出敬佩和自豪。我想,俄罗斯人喜欢红场,不光因为它美丽,更因为它见证了历史,是俄罗斯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我沿着克里姆林宫和国家历史博物馆之间的砾石小路走向红场。几个世纪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条路上走过,坚硬的石块已经被磨得光滑圆润。
登上缓坡,眼前豁然开朗,整个广场四周都是著名的古建筑:瓦西里什天大教堂、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克钟楼和尼古拉塔楼、古姆百货商店、喀山大教堂……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广场之一。1990年,它和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世纪前,红场还是克里姆林宫东门外的一片洼地,南来北往的商人都把商品拿到这里来交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贸市场。1658年,沙皇下令将这里改建成广场,从此红场遍地整洁漂亮了。古俄语中“крАснАя”是美丽的意思,所以它的原意是“美丽的广场”,“红色”和“革命”的含义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红场上最古老的建筑是东南角上那个白石砌成的圆台,它建于1547年,是沙皇颁布文告和处决刑犯的地方,俗称“断头台”。与“断头台”相对的克里姆林宫城墙上有一座小塔楼,她颇像一座凉亭,是专门为沙皇观看行刑场面修建的。
1667年,在俄罗斯的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的首领叫斯捷潘·拉辛。他每到一地都要打开粮仓,赈济穷人,并解放农奴和监狱里的犯人,还他们以自由。因此老百姓称他是“温暖穷人的太阳”。1671年,拉辛在战斗中受伤被俘,沙皇亲自参加了审讯,并动用酷刑,要他命令起义军放下武器,被拉辛严词拒绝。两个月后,拉辛在红场就义。红场临刑前,他向人民深深地鞠躬告别,说他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打到莫斯科。
从“断头台”往南,就是著名的瓦西里什天大教堂。它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是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教堂实际上是由八个小教堂环绕着一个大教堂组成的,高57米。远远望去,八个大小不一的葱头尖顶聚拢在一个金色尖顶的周围,互不对称却和谐统一,呈众星捧月之势,象征了基督教的至高无上。整个教堂的色彩鲜艳、活泼,充满了喜庆气氛。它是为纪念沙皇伊凡雷帝征服喀山汗国而建的。据说,为了让这座教堂举世无双,在教堂建好后,沙皇下令挖掉了建筑师的眼睛。
从13世纪到16世纪,近300年间,俄罗斯民族曾饱受蒙古统治者的奴役。但是就在她刚刚从“鞑靼枷锁”下解脱出来时,沙皇就开始四处扩张、奴役起别的民族来。喀山汗国原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伊凡雷帝在征服它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破城之后作为报复,他下令杀死所有的男子,把女人、孩子和财产掳往莫斯科。当时王后也被俘了,伊凡雷帝逼她为妾,王后说再嫁前她要和臣民们告别。于是她登上了高塔,纵身跳了下去。至今这座古塔仍矗立在城堡中,人们叫它“王后塔”。
斯巴斯克钟楼的钟声响起了,声音雄浑有力,17世纪以来,它就一直准确报时,俄罗斯新年的钟声也是由它敲响的。1918年3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列宁指示,在克里姆林宫参政院大楼上升起一面红旗。11月7日,在红场上首次举行了十月革命庆祝活动。从此,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国庆阅兵,直至苏联解体。斯巴斯克钟楼和红场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象征。
钟楼北面克里姆林宫红墙下,有座金字塔型的建筑——列宁墓。陵墓用红色花岗岩和黑色斑岩建成,它与广场上的古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再往北就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了,馆内有30多万件展品,反映了俄罗斯从石器时代到革命时期的全部历史。
有两件红场上发生的事情,给我很大的震撼。
一件是1812年莫斯科大火。当年俄军重创法军后,主动放弃莫斯科,实行坚壁清野。当拿破仑的骑兵洋洋得意地踏上红场的时候,周围突然燃起了大火。这场大火烧了四天四夜,繁华的莫斯科变成了一片废墟。法军找不到吃的、喝的,只好撤出莫斯科。
还有一件事是1914年的红场阅兵,当时,希特勒兵临城下,德军的坦克部队推进到距离莫斯科仅几公里的地方。激烈的战斗正在莫斯科郊外的各个方向上展开。就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场上照例举行了阅兵式。戎装整齐的红军战士威武地走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投入战斗。这是一种何等的英雄气概!红场阅兵式显示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对前线浴血奋战的军民是巨大的鼓舞。
今天的人们没有忘记牺牲的烈士,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无名英雄烈士墓前,长明火日夜不熄。我看见一群俄罗斯孩子围着老师听她讲故事,稚气的脸上露出敬佩和自豪。我想,俄罗斯人喜欢红场,不光因为它美丽,更因为它见证了历史,是俄罗斯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