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大班额化解工作社会关注度高,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教育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娄底涟源市始终坚持以“五个结合”(控增和减存相结合,新建、改扩建和存量资源整合相结合,优质和均衡相结合,硬件和软件相结合,以及短期和长期相结合)为原则,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
在谋划上“求早”,下好“先手棋”
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消除大班额工作。出台了《化解城区大班额四年(2012—2015年)行动计划》《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等规范性文件,就实施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学籍管理、稳步达到标准班额、从严整治不正之风等方面做出系列的规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2018年以来,涟源市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班额化解工作16次,建立健全部门及乡镇参与的大班额消除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消除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大班额专项行动。涟源市委书记、市长先后16次调度学校大班额化解工作及相关学校建设,科学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学校建设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确保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方便就读、优质共享”。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市新建城区学校3所,改扩建学校5所,新增学位8900个。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比例为4.8%,较2018年的14.35%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在投入上“求实”,出好“关键招”
新建扩建学校,保障建设资金是关键。涟源激活投入机制,坚持多元投入,以实打实的资金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建设。
努力“向上争”。全面掌握教育政策动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22622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7549万元、“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省级专项资金1870万元、“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建设”资金400万元、“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资金2657万元、“校舍安全保障”资金5146万元、“湖南省芙蓉学校”项目资金5000万元。
强化“本级投”。涟源市委、市政府把学校建设纳入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共投入资金近159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其中新建学校建设资金14900万元,“校舍安全保障”资金1000万元。
鼓励“社会筹”。广泛发动广大涟商、在涟投资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建校,湖南秀龙地产捐资6000万元建设龙湖学校。涟水学校如期建成投入使用,行知中学异地新建稳步推进。涟源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在建设上“求优”,打好“攻坚战”
为确保项目学校早建成,群众早受益,涟源市坚持“一名市领导带队、一个工作班子负责,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三个一”学校建设机制,开辟学校建设“绿色通道”,高位推进,快建快成高品质学校。2020年是涟源市化解“大班额”工作的攻坚时期和收官之年,全市7个化解大班额新改扩建项目总投资49851万元,建筑面积103739平方米,新增学位11550个。其中涟源市芙蓉学校整体新建投资15800万元,征地1701万元,增加45个班,增加学位2250个,2020年9月1日已投入使用。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龙湖学校,可增加学位3000个学位,2020年11月动工建设,预计2021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芙蓉学校等项目学校成为全市建设速度、建设质量、作风建设和优化环境的典范。
在规范上“求严”,交好“满意卷”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是刻不容缓的民生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涟源市进一步规范學校招生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划区免试就近入学,全面实行阳光招生,有力遏制“择校”“择班”导致的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有序规范推进。出台《涟源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和招生区域调整工作方案》,对城区学校学位结构和各学校招生区域进行了相应调整,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和学位结构,办好办强办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切实满足入学需求,彻底改变过去城区学校班额“中间膨胀,边缘宽松”的格局,由中间向四周拉伸与辐射,有效分流中心城区生源,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打通化解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10月底,涟源市已完成年度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任务的130.4%,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班额由2009年最高峰时的90余人逐年下降,已基本达到规定与要求,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谋划上“求早”,下好“先手棋”
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消除大班额工作。出台了《化解城区大班额四年(2012—2015年)行动计划》《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等规范性文件,就实施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学籍管理、稳步达到标准班额、从严整治不正之风等方面做出系列的规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2018年以来,涟源市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班额化解工作16次,建立健全部门及乡镇参与的大班额消除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消除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大班额专项行动。涟源市委书记、市长先后16次调度学校大班额化解工作及相关学校建设,科学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学校建设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确保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方便就读、优质共享”。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市新建城区学校3所,改扩建学校5所,新增学位8900个。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比例为4.8%,较2018年的14.35%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在投入上“求实”,出好“关键招”
新建扩建学校,保障建设资金是关键。涟源激活投入机制,坚持多元投入,以实打实的资金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建设。
努力“向上争”。全面掌握教育政策动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22622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7549万元、“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省级专项资金1870万元、“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建设”资金400万元、“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资金2657万元、“校舍安全保障”资金5146万元、“湖南省芙蓉学校”项目资金5000万元。
强化“本级投”。涟源市委、市政府把学校建设纳入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共投入资金近159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其中新建学校建设资金14900万元,“校舍安全保障”资金1000万元。
鼓励“社会筹”。广泛发动广大涟商、在涟投资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建校,湖南秀龙地产捐资6000万元建设龙湖学校。涟水学校如期建成投入使用,行知中学异地新建稳步推进。涟源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在建设上“求优”,打好“攻坚战”
为确保项目学校早建成,群众早受益,涟源市坚持“一名市领导带队、一个工作班子负责,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三个一”学校建设机制,开辟学校建设“绿色通道”,高位推进,快建快成高品质学校。2020年是涟源市化解“大班额”工作的攻坚时期和收官之年,全市7个化解大班额新改扩建项目总投资49851万元,建筑面积103739平方米,新增学位11550个。其中涟源市芙蓉学校整体新建投资15800万元,征地1701万元,增加45个班,增加学位2250个,2020年9月1日已投入使用。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龙湖学校,可增加学位3000个学位,2020年11月动工建设,预计2021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芙蓉学校等项目学校成为全市建设速度、建设质量、作风建设和优化环境的典范。
在规范上“求严”,交好“满意卷”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是刻不容缓的民生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涟源市进一步规范學校招生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划区免试就近入学,全面实行阳光招生,有力遏制“择校”“择班”导致的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有序规范推进。出台《涟源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和招生区域调整工作方案》,对城区学校学位结构和各学校招生区域进行了相应调整,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和学位结构,办好办强办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切实满足入学需求,彻底改变过去城区学校班额“中间膨胀,边缘宽松”的格局,由中间向四周拉伸与辐射,有效分流中心城区生源,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打通化解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10月底,涟源市已完成年度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任务的130.4%,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班额由2009年最高峰时的90余人逐年下降,已基本达到规定与要求,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