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在饱受罹难、满目疮痍的灾区,不少大人们的过度热情该止住了!
六年前,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堪称我们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六年后,当我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寄托哀思、表达慰问和纪念的时候,我以为,最深刻的纪念是避免。
令人高兴的是,从国家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即如何避免这样一场灾难的再次发生,即使难免,也要最低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如国务院制定了校舍建设标准,提出了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国家还拨出巨款支持灾区重建等等;成都市把灾区农村住房建设首次全面引入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同时,城乡资源互动对流、城乡文明有机结合;还有,在建设中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理念等等。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地震改变了不少人们的许多观念,如地震中的安全疏散与平时教育分不开;加强预测、系统建设和科学研究;自然灾害呼唤相关综合应对体系的建立等等。有报道说,花点钱学习,在关键时刻能捡条人命已成为普遍共识。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而采取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好!
在汶川大地震六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特别不能忘记这一天也被命名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就是避免之意,如何避免当是这一天突出的主题。不应该有太多的喧嚣,也不必当红明星们过多凑热闹,表现自己不应该在这种时刻,灾区更不应该成为一道风景观。尤其是各类人士出于各种动机对灾区幸存者的无限制的采访、无节制追问以及一次次把人家拉入痛苦回忆之中的举动,让人烦。我想,灾区人民更需要的是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恢复以往的平静。
一位专家这样说,除了要祭奠死去的亲人,更重要的是把活下来的人当人看。说得在理,值得深思。千万不要把灾区当成升官、发财和扬名的“秀场”!一场自然灾难之后,引发不必要也不应该出现的“新灾难”。更深刻的见解是对人们生存环境进行反思,增加一点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有评论称,众所周知,北京是缺水型城市,一方面还在北京建立不符合北方生态环境的巨型水景景观、建大型工业项目、建舒适的耗水住宅等等;另一方面,又号召小学生节约用水,老太太用洗菜水冲厕等,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这种思考可谓是自然灾难之后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建设理念的深刻反思。
我还认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学生自救能力和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从社会纷纭复杂的现象中辨别深刻与浅薄,庸俗与高尚。既弘扬精神和灵魂的伟大,又科学有效地对灾难进行反思,千万不要盲目地听呼悠、凑热闹,更不必人云亦云添俗趣。
诚如时任总理温家宝所言:“我们纪念那些遇难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最好的行动就是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国家的灾难频仍而深重,惟有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和不懈的奋斗才能战胜它。”
温家宝的话是对孩子们说的,也值得所有人琢磨。在饱受罹难、满目疮痍的灾区,不少大人们的过度热情该止住了!
责任编辑 张惠清
在饱受罹难、满目疮痍的灾区,不少大人们的过度热情该止住了!
六年前,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堪称我们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六年后,当我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寄托哀思、表达慰问和纪念的时候,我以为,最深刻的纪念是避免。
令人高兴的是,从国家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即如何避免这样一场灾难的再次发生,即使难免,也要最低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如国务院制定了校舍建设标准,提出了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国家还拨出巨款支持灾区重建等等;成都市把灾区农村住房建设首次全面引入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同时,城乡资源互动对流、城乡文明有机结合;还有,在建设中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理念等等。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地震改变了不少人们的许多观念,如地震中的安全疏散与平时教育分不开;加强预测、系统建设和科学研究;自然灾害呼唤相关综合应对体系的建立等等。有报道说,花点钱学习,在关键时刻能捡条人命已成为普遍共识。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而采取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好!
在汶川大地震六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特别不能忘记这一天也被命名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就是避免之意,如何避免当是这一天突出的主题。不应该有太多的喧嚣,也不必当红明星们过多凑热闹,表现自己不应该在这种时刻,灾区更不应该成为一道风景观。尤其是各类人士出于各种动机对灾区幸存者的无限制的采访、无节制追问以及一次次把人家拉入痛苦回忆之中的举动,让人烦。我想,灾区人民更需要的是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恢复以往的平静。
一位专家这样说,除了要祭奠死去的亲人,更重要的是把活下来的人当人看。说得在理,值得深思。千万不要把灾区当成升官、发财和扬名的“秀场”!一场自然灾难之后,引发不必要也不应该出现的“新灾难”。更深刻的见解是对人们生存环境进行反思,增加一点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有评论称,众所周知,北京是缺水型城市,一方面还在北京建立不符合北方生态环境的巨型水景景观、建大型工业项目、建舒适的耗水住宅等等;另一方面,又号召小学生节约用水,老太太用洗菜水冲厕等,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这种思考可谓是自然灾难之后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建设理念的深刻反思。
我还认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学生自救能力和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从社会纷纭复杂的现象中辨别深刻与浅薄,庸俗与高尚。既弘扬精神和灵魂的伟大,又科学有效地对灾难进行反思,千万不要盲目地听呼悠、凑热闹,更不必人云亦云添俗趣。
诚如时任总理温家宝所言:“我们纪念那些遇难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最好的行动就是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国家的灾难频仍而深重,惟有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和不懈的奋斗才能战胜它。”
温家宝的话是对孩子们说的,也值得所有人琢磨。在饱受罹难、满目疮痍的灾区,不少大人们的过度热情该止住了!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