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苗寨,回应最美的期待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隐藏在渝东南的武陵山深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罗家坨村。
  苗寨外是绵延不绝的武陵山,山隔水绕,村民的生活闭塞孤独。自500多年前罗家坨罗姓始祖罗道蒙由江西入川建寨以来,罗家坨苗寨一直是一个疏离于时代的寨子。早年间,它的疏离是典型性的,典型的农耕生活让寨子的村民可以自给自足;近年来,它的疏离则具有边缘化色彩,路况不佳,信息不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苗寨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苗寨内的人们还是保持着老习俗:守着一亩三分地,看天耕作,靠地吃饭。寨子里的一些老人,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通过山间弯弯绕绕的泥巴路,到达6公里外的鞍子镇。
  困境
  罗海是土生土长的罗家坨苗寨人。1995年,罗海和寨子外的女子谢琼结了婚。
  于谢琼而言,印象最深的是,寨子里的人种地不错,都是一把好手。
  由于没读过多少书,罗海两口子依旧靠种地过日子,每天起早贪黑,侍弄土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路修到了罗家坨苗寨。寨子里有些想法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北上或者南下,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年轻人追风逐浪。年轻人出走后,留下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上了年岁的苗寨。
  1998年,罗海和谢琼一合计,也准备外出务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奔头。
  沿着仅有半米多宽的泥泞小路,走路1个多小时到鞍子镇,再坐车坐船,颠簸的客车和摇摇晃晃的客船将罗海和谢琼带到了重庆主城区。
  由于学历不高,罗海只能跟着建筑队做小工,扛钢筋、挑混凝土,山里人干活不怕苦,罗海很快便有了一笔小积蓄。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家里来电话,说公公患病,需要到医院检查。”谢琼说。
  回到罗家坨,谢琼带着公公去医院检查。这一查,公公罹患膀胱癌,需要化疗和长期用药。
  原本两口子在外务工,孩子便由老人照顾,突如其来的变故迫使两口子回到苗寨,再度扛起了锄头。
  “公公患病,除开化疗费用,每天还要吃药,孩子要上学,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谢琼说。
  仅靠务农,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开支,罗海一家很快陷入困境之中。摆脱贫困,成了罗海心底的期待。
  重生
  2007年,彭水在全县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在这次普查中,罗家坨苗寨被发现了。
  此次调研中,有一个人的身份很特殊,他叫任廷国,时任鞍子镇纪委书记,是罗家坨村人。
  当时的罗家坨苗寨十分闭塞,村民还保持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灌溉农田仍要肩挑背扛地运水。
  事实上,正是因为闭塞,罗家坨苗寨才能在过去几百年始终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痕迹。寨子外的村民都热衷于修建新式砖瓦房,甚至放弃了苗族传统雕窗花的技艺,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玻璃窗、防盗网。
  “外面的新房子,已经变了味儿。”在寨子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讲。
  罗家坨苗寨被发现后,任廷国便开始琢磨怎么保护和开发好这里。
  任廷国期待着,通过对苗寨的保护和开发,把罗家坨苗寨发展起来,把苗族文化发扬出去。
  “苗寨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如果苗寨没有了,就意味着民族符号缺失了,民族文化也将失传。”任廷国说。
  怎么来保护罗家坨苗寨?
  在任廷国和彭水县有关部门的推动下,2009年,罗家坨苗寨被国家民委、财政部纳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
  此后,鞍子镇政府对苗寨建筑以及寨内的道路、院坝等基础设施进行了修葺和全面改善,弯弯绕绕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硬化路。村民家里也进行改厕、改厨,自来水通到了每一户。
  “对于苗寨的修葺,我们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遵循‘外貌民族化、内部现代化’原则,更加突出苗寨建筑的自身特点。”任廷国说。
  2016年,在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定点帮扶和彭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罗家坨苗寨又分三期进行了提档升级。
  如今,罗家坨苗寨已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重庆市第一批传统村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發展
  2011年,罗海家迎来一位“贵客”——任廷国。
  “最近生活怎么样?”见到罗海,任廷国开口询问。
  “还是那样,身体没以前好了,娃娃还要上学,经济压力大。”罗海说着,语气有些落寞。
  “有没有兴趣开一个农家乐?”
  “能搞农家乐肯定好,但是我们这个山上,谁愿意来呢?而且我也没有本金。”罗海将顾虑告诉了任廷国。
  “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搞苗寨的保护与修复,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有载体,现在搞农家乐,正当其时。”任廷国说。
  罗海家是一座三合院,穿斗式三层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建筑整体保存完好,窗棂、柱础等构件造型古朴,直观地反映了罗家坨苗寨传统民居的特点,而这也是任廷国看好罗海家发展农家乐的原因。
  “房屋改造和内部装修镇上有资金补贴,整体而言出不了多少钱。”任廷国继续说。
  听到任廷国的讲述,罗海动了心。在鞍子镇政府的帮助下,罗海将自家房屋改造为农家乐。
  而这,也成为改变罗海一家生活的开端。
  随着罗家坨苗寨的修葺,慕名而来的游客渐渐增多,罗海家也越来越忙碌。
  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旅游的开发,并没有破坏罗家坨苗寨的原有风俗习惯,罗海家至今仍延续着“鼎罐烧饭”、“腌制腊肉”的苗族习俗,保留着火铺、石磨、草凳等生活用具。客人多的时候,谢琼还会拉上好友,一起在院子里跳“踩花山”、唱苗歌。   此外,谢琼还烧得一手好菜,她从小就会做家乡菜,腊肉、豆花、糍粑、鼎罐饭、风萝卜最是拿手。谢琼的手艺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
  “以前,做菜是为了生活,唱歌是娱乐。现在,这些都是挣钱的手艺,是文化的传承。”谢琼说。
  苗歌
  在鞍子镇的苗歌师傅们眼里,即兴唱一首鞍子苗歌,并不是什么难事,莫说是专业的鞍子苗歌表演者,就是在苗寨随意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能做到张口即来。
  鞍子苗歌中最出名的,便是《娇阿依》,它是苗族人情歌的专用曲调,大抵便是宋词中的“词牌名”。
  苗歌的内容,来自苗族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从田间地头到灶头炕头,都能成为苗歌的内容。
  寨子里76岁的罗兴建,唱了一辈子苗歌。如今,他和寨子里另一位老人任正高成为苗歌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罗兴建也越来越感觉到,有责任和义务将苗歌传承下去。
  鞍子镇政府也在大力推动苗歌传承,还在学校开设了苗歌课堂,请去代课的老师,便是罗兴建。过去的几年中,罗兴建给彭水县文化局录了很多调子,从排子歌、调子歌到娇阿依,都有。
  罗兴建期待能将这些苗歌传承下去,“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罗兴建的苗歌记忆,始于小时候的劳作。罗家坨苗寨成“斗”型,站在“斗”两边的山坡上,劳作的人们便会开始对歌,罗兴建的大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逢对歌,鲜有败场。
  本想让老人讲讲学习苗歌的故事,罗兴建却张口唱了起来,当我们惊讶于苗歌奇妙的调子和老人中气十足的歌声时,他却摆了摆手:“这有什么,我们之前还参加过阿依河歌唱表演,唱好几个小时都不歇气。”
  那是一支由罗家坨苗寨歌者组成的队伍,罗兴建、任正高两位老人带着谢琼、谢清秀、李少娥等人,在阿依河上一唱成名。
  归来途中,羅兴建与任正高一路对歌,从彭水县城一直到鞍子场镇,纷繁多样的调子,感染了同行的所有人。
  在罗家坨苗寨发展愈发迅速的今天,罗兴建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将唱了一辈子的苗歌传承下去,偶尔他也会带着自己教出来的徒弟,在寨子门口唱歌迎宾。对于罗家坨苗寨的发展变化,罗兴建的表述则很质朴:“现在走路都不会打湿脚了。”
  罗兴建能够描述的快乐,是仍有年轻人愿意学苗歌,是唱歌时胸中散发的那股气,那是情感的寄托。
  回程途中,我所乘坐的车中正在播放流行歌曲《最美的期待》,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未来,突然就在歌声中碰撞在了一起。
其他文献
导语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不仅能让作文表达更准确,同时也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打造优美的语言,也就成为一项写作基本功。  黄昏时分,我再次来到了那片拆迁后的废墟。  抬頭看着天空,天空的颜色很特别,就像是一滴蓝墨水滴入池中。一群鸽子飞过天空,我的心思被它们拉得很远很远(可将“飞”改成“掠”,“天空”改成“苍穹”,“心思”改成“思绪”,使语言更优美生动)。  那是小时
期中考试总算过去了,心中的紧张也随风而逝。我约好了几个同学去找分别了两个多月的六年级班主任谈谈心。跨进母校的大门,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只是熟悉之中又多了一分新鲜感和喜悦感。  来到老师的宿舍前,门是关着的。于是我们在校园周边走走,欣赏着校园美景。“你看,那边的菊花开得多漂亮。”转过头来,原来是两个天真活泼的小女生,她们手挽着手,满脸的灿烂。“我们摘几朵吧!拿回去找个瓶子插着一定很好看。”“谁在
2013年8月23日零点,在位于复兴路6号的北京铁路局4050平方米的半圆形调度指挥大厅内,107位调度员正端坐在调度台前,专注地盯着各自前方少则4块多则20块的电脑屏幕。这些屏幕有的显示列车行车线路、行车计划图、列车运行实时追踪预警、车站现场视频,有的提供信息查询。  在这个由点、线、数字组成的二维世界里,调度员们日复一日地做着“梳理擦亮线条,切换红绿点点”的工作。  进入这个目前亚洲最大的调度
走进浙江临海老城区的紫阳古街,我竟然被迷住了。两里来长的古街,清爽得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古街因临海籍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瑞而得名,文化积淀深厚,古迹众多。幽深的青石板路,像是一册竹简,每一块都书写着古老的故事与曾经的繁华。  “咚咚咚”的鼓声响彻云霄,来自街口一面直径达两米多的平安大鼓,祝福着在此长住久安的百姓,更祝福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忙碌着的店老板和伙计、门槛边吃着西瓜的老人小
春天,通往兰开夏郡科尼斯顿湖畔的布伦特伍德镇的小路两旁,是野生的大蒜花丛,点缀蕨类的石板墙和开满圆叶风铃草的树林。这些小路,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的第一次到访时只有5岁,再次到来是18岁,当时,年轻的作家把小舟停泊在布伦特伍德,坐在田野里,画下了湖区对面的科尼斯顿大厦的草图。博学的拉斯金不知道,他坐的地方旁边的房子后来成了他的家,他要在里面住30年。  没有实地看过就买下一座花园  如果你沿着
湖上喷泉。湖边建筑上的灯光秀。  年三十,总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张罗一大家子的饮食,一干就是一整天。饭后还要继续收拾残羹剩饭,等到歇下来,也就晚上九十点了。我和妻心疼她,给她打下手,但她总是把我们拦在一边,说,你俩工作一年也就春节能回家待几天,这点活计我乐意做。大概每位母亲都是这样子的吧。听朋友说,她去年在千岛湖旅游时,在游船上预订了年夜饭,父母吃得特别开心,还能看表演。我决定带父母到千岛湖旅游,
对于老一辈的北京人,大北窑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安街延长线东端的终点。据《朝阳文史》载:大北窑是金代为构筑中都城而设置的窑场之一,当时称“官窑场”。1949年工业兴起后,便成为了工厂聚集的东郊工业区,厂房连片: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金属结构厂、北京仪器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开关厂等都在此处。白天,这里机器轰鸣,工人们进进出出,等到了傍晚时分,穿着蓝色中山装的工人们骑车从工厂大门四散开
1吴理人作品《运河杭州市井百态图》。  民俗画看似不起眼,其实是记录历史、道尽民情非常好的载体,是雅俗共赏的纸上风情画。  从小出生、长大在运河边上的中国民俗画家吴理人画过40年前的大运河、20年前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吴理人毕生挚爱的“恋人”。这幅以金色为主色调的大型复刻铜雕,9米×2米的长宽几乎占据了整个墙面。“《拱墅自古繁华图》是我为了纪念2014年6月22号大运河申遗成功创作的。” 这幅令他十
说到金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消费平等,孙挺跟我讲到之前的官方报道,说截至2015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58亿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5.05亿人参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3.53亿人参保;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民,参保率95%以上,像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其它保险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报道还说,正因为有了这些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扶贫成绩显著。  针对这些报道,孙挺的第一个问题是
【全文要旨】  某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组织员工参加北京某旅行社(以下简称旅行社)组织安排的团建,导游为了活跃气氛,在大巴车上组织参游员工进行互动游戏,由于司机急刹车,导致一名员工摔伤。  导游创新服务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的服务意识是有的,但导游在提供服务时,应当以安全为基本服务理念,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否则,造成游客受损的,将由旅行社为其导游的过错买单。【基本案情】  受伤员工张先生投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