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点睛】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注目,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如一篇以“关心”为题的满分作文,开头写:“细雨绵绵,扯不乱也剪不断,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中间接着说:“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奔跑着的我。”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如果一篇记叙文中有这样几处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景物描写,那么文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情感。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如鲁迅《故乡》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孙犁《荷花淀》一文,开头将夜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只是为了揭示水生嫂那恬静、安乐的心境。
  三、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主题。景物描写,还可以将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周围景物体现出来。如学生作文《初三的烦恼》,作者与“枫”初次相识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文中写道:“这是一个太阳特好的春日,柔柔的轻风、暖暖的阳光、枝头绽放的新绿,无不让人感到一种勃勃的生机,广阔的田野也如一张浅绿的地毯,一望无垠。”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作者又不得不与“枫”分别,在这时,作者又用了一段景物描写,不过,已不是春日的美好景色,而是秋天的萧条与孤寂。文章通过春秋景物的不同,鲜明地写出了人物心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四、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期待。在文章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或期待。如杨朔《海市》一文,先对虚幻的海市蜃楼花了大量的笔墨,极力写出了它的令人神往,然后写出寻找海市时看到的真实的海市——欣欣向荣的长山列岛。这时,作者感叹:“我们看到的长山列岛胜过了海市蜃楼的实景。”虚幻的海市蜃楼写得越美丽神奇,就越能突出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朝气蓬勃。
  【佳作看台】
其他文献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象征与比喻的相同点:  它们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或表现另一个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具体形象表现其他的事物。比如,红旗往往象征革命,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常被比作老黄牛——前者借助的是“红旗
期刊
门,是通道,可以走向未知的路。人心,就如同门一样,敞开的、半敞的、留着一道缝隙的……各种类型的都有。  我自小喜欢揣摩他人的心思。而她,不是揣测不到,而是无法揣测。她是一扇门,一扇紧闭的大门。  她看似很自卑。她是我们班知识基础最差的同学。先不说能否及格,她就算仅在一次当堂小测验中分数能在四十分以上,我们就得举班欢庆,感谢老天开了眼。但是从认识她到现在为止,老天爷都沉沉地睡着。  她不胖,但她的体
期刊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请亲近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灿烂和美丽吧!  含苞的花蕾,犹如降临在人世的天使,如雪花般洁净无瑕。  每一朵花的生长,都需深植于土壤,利用充足的养料,孕育出灿烂的花。每一朵花的生长都有其独特的风采,且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消逝而黯然失色。  每一株正直的花朵,都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给予
期刊
嗓子哑了,不要紧;琴声哑了,就完了。  ——题记  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很和善的老人,她的钢琴水平用“精湛”“完美”二词便可大致概括。老师这一生都在和钢琴打交道,即使现在年过七旬,依然是每天都离不开钢琴。  所谓“琴龄”已近十年的我,开始弹一些大型乐曲。最近,我接下了肖邦的《幻想即兴曲》,曲如其名,优美动听,可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课上,老师交代了一些难点和技巧后,就坐在了她的琴凳上,“我来给你弹一
期刊
【要点讲解】  词语的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对常用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对成语、俗语等进行理解与感悟。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同义(近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运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语境中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对常用词语的积累,并注重联系日常生活,辨别词义及其用法。答题时除了要养成依据
期刊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个叫满奋的大臣,非常害怕风寒。一天,君臣两人共商国是,满奋侍坐。他们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什么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为什么吴牛看见月亮会喘大气呢
期刊
1.了解第三人称记事的特点。  2.学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事情。  在记事记叙文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属于客观叙述,叙述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站在事件之外,用第三者的口吻,作为事件的叙述者向读者叙述故事,进行描写。一般通过第三人称代词或表示他人名字的词语引出叙述,好像冷眼旁观世界,在不露声色的叙述中有所寄寓或表达主题思想。用第三人称叙述在小说中比较常见。写作第三人称记事的作文,要了解这些特点,然后结合
期刊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如《皇帝的新装》通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
期刊
他走在阳光的阴影里,皱眉望着金色的河面,他清冷的背影,孤傲得像一只鸟,飞不出心中的笼,暖暖的阳光被他隔绝在他以外的世界中。他冷漠得犹如黑暗的夜,他或许是夜的精灵,正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他坐到河边的柳树下——那儿有一小块照不到阳光的阴凉地方,微风轻抚着他的脸颊。微风中,阳光映照下的河水更加美丽,波光粼粼。不过,他已经没有心情去欣赏这样的美景了。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淡漠
期刊
古代的笔书古典的文,淡雅的墨迹散清香。  诗,就像古檀木上一缕不绝的幽香,芳醇氤氲。陪李白仗剑去国,望无情月;看高适笔下开出朵朵梅花飘满山关;咏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从容气魄……韶光、锦鲤、寂桐、鸿雁,在诗人笔下开出带有汗青墨香的繁花,寥寥数字勾勒了人间万千景象。  词,就像一杯平淡无奇的绿茶,恬静悠远,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尝出其中韵味。《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怒发冲冠诉的是国破家亡;《虞美人·春花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