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动态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人类文明的发展正表现为失控的、盲目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和滥用,给自身生存带来了种种危机,引发了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更危险的是,人类自己丧失了生活的意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当代人生存危机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马克思;生存危机;现代性
一、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对危机的“现代性”解读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人的“现代性”生存方式。现代性的本质是:“技术理性”,生存危机在当代的到来是科学技术这一现代理性直接导致的必然的结果。这种后果也必然伴随着对理性主义自身的否定,伴随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上帝死了以后人也死了”正道出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命运。
现代性(modernity)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比如,现代性理论的原创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的本质在于“理性化和理智化”。哈贝马斯从作为“时代意识”的文化精神角度把现代性理解为“用来表达一种新的时间意识”。福柯则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他所说的态度,是指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们所做的志愿选择。吉登斯则明确地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利奥塔也在精神层面上界定现代性,但他的兴奋中心是作为“宏大叙事”的现代性。海德格尔从哲学层面上深刻地揭示出现代性本质是“主体的形而上学”。这种表面看起来多元的现代性,只能说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了现代性的丰富性。但我们讨论现代性时,必须强调现代性的特定历史内涵。我们认为,现代性特指西方工业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验本性和自然本性相对的一种理性化的社会运行机制和文化精神,它代表着渗透到现代社会所有方面的本质规定性。它是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中,现代化的属性和结晶。从编年史的意义上讲,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时期,与历史相对;从价值角度上看,现代性寻求与过去的决裂,力图从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和历史典范中寻找自己的合理性。
现当代西方反现代性思想家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现代性的本质的同时,自觉地将其同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结合起来。由于现代性的合理性的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因而,作为这种理性化社会后果的现代资本主义,必然是一种在价值合理性或实质合理性看来的非理性。韦伯认为这种价值或实质非理性的直接表现便是人的生存意义的丧失和对人的自由剥夺。从人生意义丧失的方面讲,韦伯认为,随着科学的兴盛,意义的丧失成为某种不可避免的事实。例如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由于文明人把死亡看成是无意义的,从而使得文明生活本身也变得无意义了。生活、生命的无意义还表现科学对待生命的控制上。例如当前对人的克隆技术,引发了伦理的疑问,然而科学在竭力希望从技术上控制生命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追问过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样做是否应当?这样做是否有终极的意义?韦伯进一步指出,这种理性化不仅造成了生存意义的丧失,还会导致价值的多元化。其实这正好证明了科学的有限性。从对人自由的剥夺上讲,韦伯认为作为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又一重要后果是人的自由的丧失,也就是人的独立的价值不复存在。韦伯着重结合现代社会治理的官僚体制分析了人的自由的丧失。官僚体制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然而,正是这种合理性、形式主义和非人性,一方面带来了管理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则导致人的自由的丧失。由于官僚体制的优越性使他成为现代社会所必需并且渗透到国家、军队、政党、企业组织、公司等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从而导致对人的自由的全面剥夺。而且,人们甚至已经无法想象其它的生活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人生存危机的本质揭示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华”<1>,现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反映并解答人的生存危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找出路,为个人的生存提出安身立命之本。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生存危机的揭示,其解决路径是与“以往”的哲学家截然不同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现代生存危机的本质及其根源。
(1)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实践摆脱外在限制。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外在尺度和运用主体内在尺度的统一。现代人的生存危机正是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内在尺度同自然、社会、人自身等的外在尺度不统一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说现代人生存危机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关系的矛盾。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创造了生产工具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在自然界处处留下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印记。当人类的行为没有超出自然界所允许的范围时,自然界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恢复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但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理性的过度自信,不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出现了。20世纪以来,这种不协调的状态日益加剧,终于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
②人与社会的矛盾。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人类应该建立一个充满爱的互助互利的社会。在这个的社会里,有良好的法律秩序、统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但是,对物质享受的贪婪迫求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于是有人提出了“人性恶”这个错误观点,“人性是自私的”被旗帜鲜明的推崇和赞扬。这种对人性错误认知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良的冲击和影响,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混乱糟糕的状态,表现出许多问题和弊端。政治腐败、司法腐败、社会公德滑坡、社会风气变坏,无不与人的自私自利意识与行为以及对物质享受的贪婪追求相联系。
③人与人自身关系的矛盾。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自身的发展出现畸形,尤其表现在人口的过度膨胀和人性的堕落上。第一,人口增长过快。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人口不断膨胀,这种增长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困难。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货币成为万能之物,人在金钱面前失去了人格、尊严、价值。于是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第三,人在追逐名利和享受的同时,道德沦丧、腐败成风、人情冷漠、人的精神的孤独和失落,人已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危机产生的根源。当代人生存危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根源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个方面。
①实践的两面性。应该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创造了丰富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又污染了自然环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危机。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这种两面性是由于在实践的过程中主体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不统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客观的自然世界客观地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之外,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并且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行着。主观世界则以人的人脑为基础,存在于人脑之内。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主观世界。第二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从根本上说,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但由于主体的随意性等因素,这种反映有时不一定准确,有时甚至是歪曲、错误的反映。并且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时超前、有时滞后。第三,实践具有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以外在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身发展的规律为基础,以人的内在尺度作为价值评价标准,主观目的性是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客观规律性只是确立目的性的可能实现的客观前提。人在改造外在自然世界中,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此实践过程中,忽视了外在世界本身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始料未及的严重危机。第四实践具有相对性。由于主体认识规律、认识真理的相对性决定了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往往使人产生狭窄的静态的实践客体观。例如,人们发明汽车,使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便利,但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造成温室效应,气候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②哲学认识论根源。古代哲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达到“天人合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具理性蔓延。形而上学哲学具有孤立、静止、片面认识和处理问题(事物)的特征,这种唯心主义哲学观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极力推崇“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观念,认为“人定胜天”,认为人类借助知识与技术,将无所不能。借助形而上学哲学的引导,人类工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形而上学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事物)时,有意或无意地受着它的支配。因此,从认识论上说,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多生存危机,形而上学是最深最厚的哲学根源.。
③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这决定了生产的目的只是为少数资产阶级谋取剩余价值,而不是以整个人类的生存为福祉。这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放掠夺。另一方面资本家通过各种方式歪曲需要满足的本质,诱使人们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这种过度消费的超出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恶化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卷.
[2]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4]李兵:《马克思哲学:人类解放的逻辑》,载《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 第4期.
[5]林小徽:《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载《湖北财经学院研究生学报》1984年1期.
[6]李春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载《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页.
关键词:马克思;生存危机;现代性
一、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对危机的“现代性”解读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人的“现代性”生存方式。现代性的本质是:“技术理性”,生存危机在当代的到来是科学技术这一现代理性直接导致的必然的结果。这种后果也必然伴随着对理性主义自身的否定,伴随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上帝死了以后人也死了”正道出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命运。
现代性(modernity)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比如,现代性理论的原创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的本质在于“理性化和理智化”。哈贝马斯从作为“时代意识”的文化精神角度把现代性理解为“用来表达一种新的时间意识”。福柯则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他所说的态度,是指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们所做的志愿选择。吉登斯则明确地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利奥塔也在精神层面上界定现代性,但他的兴奋中心是作为“宏大叙事”的现代性。海德格尔从哲学层面上深刻地揭示出现代性本质是“主体的形而上学”。这种表面看起来多元的现代性,只能说是从不同维度展示了现代性的丰富性。但我们讨论现代性时,必须强调现代性的特定历史内涵。我们认为,现代性特指西方工业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验本性和自然本性相对的一种理性化的社会运行机制和文化精神,它代表着渗透到现代社会所有方面的本质规定性。它是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中,现代化的属性和结晶。从编年史的意义上讲,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时期,与历史相对;从价值角度上看,现代性寻求与过去的决裂,力图从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和历史典范中寻找自己的合理性。
现当代西方反现代性思想家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现代性的本质的同时,自觉地将其同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结合起来。由于现代性的合理性的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因而,作为这种理性化社会后果的现代资本主义,必然是一种在价值合理性或实质合理性看来的非理性。韦伯认为这种价值或实质非理性的直接表现便是人的生存意义的丧失和对人的自由剥夺。从人生意义丧失的方面讲,韦伯认为,随着科学的兴盛,意义的丧失成为某种不可避免的事实。例如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由于文明人把死亡看成是无意义的,从而使得文明生活本身也变得无意义了。生活、生命的无意义还表现科学对待生命的控制上。例如当前对人的克隆技术,引发了伦理的疑问,然而科学在竭力希望从技术上控制生命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追问过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样做是否应当?这样做是否有终极的意义?韦伯进一步指出,这种理性化不仅造成了生存意义的丧失,还会导致价值的多元化。其实这正好证明了科学的有限性。从对人自由的剥夺上讲,韦伯认为作为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又一重要后果是人的自由的丧失,也就是人的独立的价值不复存在。韦伯着重结合现代社会治理的官僚体制分析了人的自由的丧失。官僚体制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然而,正是这种合理性、形式主义和非人性,一方面带来了管理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则导致人的自由的丧失。由于官僚体制的优越性使他成为现代社会所必需并且渗透到国家、军队、政党、企业组织、公司等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从而导致对人的自由的全面剥夺。而且,人们甚至已经无法想象其它的生活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人生存危机的本质揭示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华”<1>,现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反映并解答人的生存危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找出路,为个人的生存提出安身立命之本。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生存危机的揭示,其解决路径是与“以往”的哲学家截然不同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现代生存危机的本质及其根源。
(1)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实践摆脱外在限制。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外在尺度和运用主体内在尺度的统一。现代人的生存危机正是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内在尺度同自然、社会、人自身等的外在尺度不统一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说现代人生存危机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关系的矛盾。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创造了生产工具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在自然界处处留下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印记。当人类的行为没有超出自然界所允许的范围时,自然界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恢复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但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理性的过度自信,不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出现了。20世纪以来,这种不协调的状态日益加剧,终于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
②人与社会的矛盾。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人类应该建立一个充满爱的互助互利的社会。在这个的社会里,有良好的法律秩序、统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但是,对物质享受的贪婪迫求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于是有人提出了“人性恶”这个错误观点,“人性是自私的”被旗帜鲜明的推崇和赞扬。这种对人性错误认知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良的冲击和影响,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混乱糟糕的状态,表现出许多问题和弊端。政治腐败、司法腐败、社会公德滑坡、社会风气变坏,无不与人的自私自利意识与行为以及对物质享受的贪婪追求相联系。
③人与人自身关系的矛盾。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自身的发展出现畸形,尤其表现在人口的过度膨胀和人性的堕落上。第一,人口增长过快。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人口不断膨胀,这种增长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困难。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货币成为万能之物,人在金钱面前失去了人格、尊严、价值。于是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第三,人在追逐名利和享受的同时,道德沦丧、腐败成风、人情冷漠、人的精神的孤独和失落,人已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危机产生的根源。当代人生存危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根源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个方面。
①实践的两面性。应该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创造了丰富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又污染了自然环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危机。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这种两面性是由于在实践的过程中主体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不统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客观的自然世界客观地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之外,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并且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行着。主观世界则以人的人脑为基础,存在于人脑之内。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主观世界。第二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从根本上说,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但由于主体的随意性等因素,这种反映有时不一定准确,有时甚至是歪曲、错误的反映。并且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时超前、有时滞后。第三,实践具有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以外在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身发展的规律为基础,以人的内在尺度作为价值评价标准,主观目的性是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客观规律性只是确立目的性的可能实现的客观前提。人在改造外在自然世界中,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此实践过程中,忽视了外在世界本身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始料未及的严重危机。第四实践具有相对性。由于主体认识规律、认识真理的相对性决定了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往往使人产生狭窄的静态的实践客体观。例如,人们发明汽车,使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便利,但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造成温室效应,气候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②哲学认识论根源。古代哲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达到“天人合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具理性蔓延。形而上学哲学具有孤立、静止、片面认识和处理问题(事物)的特征,这种唯心主义哲学观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极力推崇“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观念,认为“人定胜天”,认为人类借助知识与技术,将无所不能。借助形而上学哲学的引导,人类工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形而上学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事物)时,有意或无意地受着它的支配。因此,从认识论上说,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多生存危机,形而上学是最深最厚的哲学根源.。
③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这决定了生产的目的只是为少数资产阶级谋取剩余价值,而不是以整个人类的生存为福祉。这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放掠夺。另一方面资本家通过各种方式歪曲需要满足的本质,诱使人们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这种过度消费的超出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恶化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卷.
[2]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4]李兵:《马克思哲学:人类解放的逻辑》,载《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 第4期.
[5]林小徽:《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载《湖北财经学院研究生学报》1984年1期.
[6]李春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载《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