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我国经济建设的焦点之一是将农村经济改革更深层次推进,使执政党和国家能够按照正确的道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纵向繁荣致富。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障占总人口半数的农民这最弱势群体的利益,才能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市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持国家的长期稳定,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地进行下去。本文对农民投资理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民投资;理财分析
一、农民投资概念
农业投资是投资主体为取得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形成农业资产或资本的经济活动过程。农业投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金融机构的农业信用贷款和农民、企业、社会其他方面的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等。政府的投入主要是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指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信用贷款:涉农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农村和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简单再生产投入以及大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投入等。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先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变投资结构,使投入主体、投入渠道以及投入形式更加多元化,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二、农业投资资金来源
1、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人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财政支持有限,如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有限的财政拨款给农业经济及农民收入带来最大的增长,是财政资金使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金融机构涉农贷款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指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商业性和政策性信用贷款。由于农村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涉农贷款占总贷款规模的比重仍然较小,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农村融资成为解决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理财法分析
1、时差法
农民在同一地点用钱购买同一产品,或是投资同一项目时,运用市场变化规律,预测好市场未来情况,采用时差法,准确把握市场,错过市场价格高峰期,就可以减少花钱。如灾后重建中,建材价格起落变化频繁。其中,有的农户在灾后重建初期购买1万块红砖,仅花了4000元;有的农户在重建高峰期购买1万块红砖,却花了7000元。由于时差的关系,重建初期比高峰期就少花了3000元。如以一户农民购买5万块红砖计算,就要少花15000元。这就是运用时差取得的效果。农民在花钱过程中,并不仅仅灾后重建是这样,其它任何时候,购买任何产品,投资任何项目,时差法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2、地差法
同一时间投资同一项目,或购买同一产品时,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反复对比后,运用地差法,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避开高价位地区,到低价位地区购买产品,或投资项目,也可以减少花钱。有一个加工农机配件的私营企业,在城区里面租用场地生产。租用了不到1亩面积的场地,1年的租金就要花1万多元。他到城区外面租用了10多亩荒地,1年的租金仅1千元。这就是运用地差取得的效果。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差距是很大的,四川的大蒜要卖6~8元1kg,有一天,我看到外省运到四川的大蒜,5元钱就可以买4kg。这个地区价格差距之大,让人难以想象,这种产品价格地区差异现象是随时随地普遍存在的,所以农民运用地差法减少花钱,随时都可以做到。
3、项目差法
农民发展生产项目是为了赚钱,相同收益的不同生产项目,投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一现象,农民可以运用项目差法,选择投资少的项目,可以减少花钱。前两年,养猪生產赚钱,很多农户抢着投资养猪,可是小猪价格迅速上涨,虽然一头肥猪能买几千元,但是购买一头小猪却要花去1000多元。这样,农民实际赚得钱并不多。与此同时,鸡鸭的市场价格没有肥猪价格上涨的那么快,但小鸡小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样,投入资金比买小猪少好几倍的养鸡鸭项目,比养猪项目花得钱少得多。所以,这时就应该选择发展养鸡鸭的生产项目。
4、综合法
农民能让钱变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其中的某一种可以使钱变多,有时候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也可以使钱变多,这种方法可以称作综合法。一是可以把时差法与地差法结合起来,在购买某一产品,投资某一项目时,一方面错开市场价格和项目投资高峰期,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市场价格最低和项目投资成本小的地区购买产品和投资项目。二是可以把时差法与项目差法结合起来。在购买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时,为了在取得同样效益的前提下减少花钱,错过市场价格高峰期的同时,还可以选择投资成本较低的其它产品、其它项目。三是可以把地差法与项目差法结合起来,在投资生产项目时,如果在取得相同效益的情况下,在有投资少的地区,同时又有投资少的项目时,就应另选地区和项目进行投资。
四、政策建议
1、创造良好的自身发展环境,减少粗暴行政干涉。农民同样也具有理性人的特点,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只要提供给他们宽松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采取一些政策增加农民的生产技术和致富渠道,他们就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努力积累财富,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再也满足不了那么多农民的利益需求,农民会自发地选择走向城市,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土地私有化从缓,医保体系是重点。农村和土地是农民抵御经济和社会不确定性的天然保险屏障,当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以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家经商的农民以及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户还可以退回到农业生产领域,可以说土地和农村是农民最后的保险,使他们在国家发生大规模失业、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没有完善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平稳度过危机,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现有的土地制度应当继续保持,最起码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起来之前,土地私有化改革应当从缓 3、研究缺陷及需要改进之处
虽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简单地从农民自身角度对农民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规律进行了分析,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样本容量较小,分析不夠透彻,语言表达不够全面等缺点,待以后进一步完善。
4、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1)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2)提高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和使用效率,财政支农应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项目,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5、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1)构建宏观激励约束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营造融资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资本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构建农村“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融资格局,重视金融组织的多样性。如发展农村村镇银行、涉农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担保公司等。
6、加强社会招商引资力度
1)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建立农村投资风险基金及风险补偿机制,尽量降低农村投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投资收益率,对民间投资加强引导和监督,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农业对资金的吸引力。农业基础设施越完善,对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就越大,只有改善农村水利、通讯、交通等环境,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
3)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政策,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率。加快培育特色产品,依托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农村农业服务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黄金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J].四川大学学报,2004.12.
[2]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2.
[3]张杰.地方政府的介入与金融体制变异[J].经济研究,1996.3.
【关键词】 农民投资;理财分析
一、农民投资概念
农业投资是投资主体为取得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形成农业资产或资本的经济活动过程。农业投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金融机构的农业信用贷款和农民、企业、社会其他方面的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等。政府的投入主要是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指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信用贷款:涉农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农村和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简单再生产投入以及大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投入等。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先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变投资结构,使投入主体、投入渠道以及投入形式更加多元化,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二、农业投资资金来源
1、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人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财政支持有限,如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有限的财政拨款给农业经济及农民收入带来最大的增长,是财政资金使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金融机构涉农贷款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指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商业性和政策性信用贷款。由于农村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涉农贷款占总贷款规模的比重仍然较小,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农村融资成为解决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理财法分析
1、时差法
农民在同一地点用钱购买同一产品,或是投资同一项目时,运用市场变化规律,预测好市场未来情况,采用时差法,准确把握市场,错过市场价格高峰期,就可以减少花钱。如灾后重建中,建材价格起落变化频繁。其中,有的农户在灾后重建初期购买1万块红砖,仅花了4000元;有的农户在重建高峰期购买1万块红砖,却花了7000元。由于时差的关系,重建初期比高峰期就少花了3000元。如以一户农民购买5万块红砖计算,就要少花15000元。这就是运用时差取得的效果。农民在花钱过程中,并不仅仅灾后重建是这样,其它任何时候,购买任何产品,投资任何项目,时差法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2、地差法
同一时间投资同一项目,或购买同一产品时,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反复对比后,运用地差法,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避开高价位地区,到低价位地区购买产品,或投资项目,也可以减少花钱。有一个加工农机配件的私营企业,在城区里面租用场地生产。租用了不到1亩面积的场地,1年的租金就要花1万多元。他到城区外面租用了10多亩荒地,1年的租金仅1千元。这就是运用地差取得的效果。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差距是很大的,四川的大蒜要卖6~8元1kg,有一天,我看到外省运到四川的大蒜,5元钱就可以买4kg。这个地区价格差距之大,让人难以想象,这种产品价格地区差异现象是随时随地普遍存在的,所以农民运用地差法减少花钱,随时都可以做到。
3、项目差法
农民发展生产项目是为了赚钱,相同收益的不同生产项目,投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一现象,农民可以运用项目差法,选择投资少的项目,可以减少花钱。前两年,养猪生產赚钱,很多农户抢着投资养猪,可是小猪价格迅速上涨,虽然一头肥猪能买几千元,但是购买一头小猪却要花去1000多元。这样,农民实际赚得钱并不多。与此同时,鸡鸭的市场价格没有肥猪价格上涨的那么快,但小鸡小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样,投入资金比买小猪少好几倍的养鸡鸭项目,比养猪项目花得钱少得多。所以,这时就应该选择发展养鸡鸭的生产项目。
4、综合法
农民能让钱变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其中的某一种可以使钱变多,有时候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也可以使钱变多,这种方法可以称作综合法。一是可以把时差法与地差法结合起来,在购买某一产品,投资某一项目时,一方面错开市场价格和项目投资高峰期,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市场价格最低和项目投资成本小的地区购买产品和投资项目。二是可以把时差法与项目差法结合起来。在购买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时,为了在取得同样效益的前提下减少花钱,错过市场价格高峰期的同时,还可以选择投资成本较低的其它产品、其它项目。三是可以把地差法与项目差法结合起来,在投资生产项目时,如果在取得相同效益的情况下,在有投资少的地区,同时又有投资少的项目时,就应另选地区和项目进行投资。
四、政策建议
1、创造良好的自身发展环境,减少粗暴行政干涉。农民同样也具有理性人的特点,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只要提供给他们宽松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采取一些政策增加农民的生产技术和致富渠道,他们就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努力积累财富,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再也满足不了那么多农民的利益需求,农民会自发地选择走向城市,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土地私有化从缓,医保体系是重点。农村和土地是农民抵御经济和社会不确定性的天然保险屏障,当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以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家经商的农民以及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户还可以退回到农业生产领域,可以说土地和农村是农民最后的保险,使他们在国家发生大规模失业、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没有完善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平稳度过危机,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现有的土地制度应当继续保持,最起码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起来之前,土地私有化改革应当从缓 3、研究缺陷及需要改进之处
虽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简单地从农民自身角度对农民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规律进行了分析,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样本容量较小,分析不夠透彻,语言表达不够全面等缺点,待以后进一步完善。
4、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1)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2)提高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和使用效率,财政支农应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项目,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5、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1)构建宏观激励约束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营造融资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资本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构建农村“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融资格局,重视金融组织的多样性。如发展农村村镇银行、涉农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担保公司等。
6、加强社会招商引资力度
1)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建立农村投资风险基金及风险补偿机制,尽量降低农村投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投资收益率,对民间投资加强引导和监督,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农业对资金的吸引力。农业基础设施越完善,对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就越大,只有改善农村水利、通讯、交通等环境,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
3)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政策,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率。加快培育特色产品,依托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农村农业服务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黄金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J].四川大学学报,2004.12.
[2]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2.
[3]张杰.地方政府的介入与金融体制变异[J].经济研究,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