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鼓吹乐是我国人民最熟悉不过的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在鼓吹乐中,唢呐是主奏乐器,起着主导作用。在河南许昌鄢陵县,鼓吹乐发展尤为繁盛,每逢婚丧喜庆、生子、建宅、乔迁、开业等各种活动,这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鼓吹乐;民俗活动;艺术特点
一、南坞鼓吹发展历史
古时候,唢呐流行于婚嫁,送葬的队伍。有唢呐助兴吹一段喜庆的曲子,必将让即将带给人们快乐,将人生大喜事推向极致;当丧葬时,唢呐吹一段哀伤的旋律,那呜呜咽咽的声音将人们心中的痛苦抹平。清朝道光年间,自然灾害,兵荒马乱。使得河南等地一贫如洗,会唢呐的艺人们,每逢人家红白事,便前去吹奏,以便领口饭吃。为了生存,有些人就学习了吹唢呐。
解放前,有一帮子会吹唢呐的艺人们,来到鄢陵县定居生活,起初,他们并不都以吹奏为生,后来经过城市发展,一些婚嫁丧葬渐渐需要更多的鼓吹来助兴和活跃气氛。那就促生了现在相当规模的鼓吹乐。渐渐的乐器增加,演奏曲目增加及创编,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出,并且成立相当系统的门户。
二、乐队乐器组成
鼓吹乐主要是由吹管乐器(唢呐、笛子、笙等)和打击乐器(梆子、小镲、小堂鼓、锣等)两大类组成。
在鼓吹乐中,唢呐是最为主要的乐器,经常担任主奏。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中技巧丰富、表现力极强的一种。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质,成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称为喇叭。分大、中、小三种,制作材料上有木杆、锡杆两种。它的发音明亮高亢,刚柔并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喜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之中。正如明代王圻《三才会》中所说:“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今民间多用之。”
鄢陵县南坞鼓吹多使用两种唢呐:大唢呐、小唢呐。两种唢呐音色各异,使用场合不同。白事中多用大唢呐,它的声音高亢响亮,听起来声音比较喜庆,常用调式为D调、G调和降E调。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在鼓吹乐中,常为伴奏乐器,偶尔也作为主奏乐器。一般在鼓吹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梆笛,音色较高亮。
笙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是吹孔簧鸣乐器。它的发音优雅清晰,旋律性强,音质柔美,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在鼓吹乐队中,笙是主要伴奏乐器。
南坞鼓吹乐使用的笙就是三排十四管方笙,以第一排五根管,第二排四根管,第三排五根管的顺序依次排序列的。
打击乐器在鼓吹乐中,主要起到了把握节奏、制造气氛、增加色彩的作用。小擦、锣、梆子比较常用,而小鼓、堂鼓、大锣、小锣等则多用于较大场面的活动中。南坞鼓吹乐中常用,而小鼓、堂鼓、打击乐乐器有小擦、锣和梆子。吹管乐器中以唢呐为主,笙分为。
三、乐队组合形式
南坞鼓吹乐队组合,没有什么固定形式,灵活、多样。长根据办事规模大小或乐手的多少而定。艺人们经常说“说有空就来,紧七慢八”,即鼓吹乐中,八个人最为合适,当一个乐队只有五六个人演奏的时候,那么久需要有人演奏多种乐器。
主要的有四种组合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用一支或两支唢呐为主奏乐器,再加上小堂鼓、小铙等打击乐器构成的吹打乐队。这种乐队组合类型只要是用在民间舞蹈场合或民间红白喜事行街、抱客场所。以演奏牌子曲为主。第二种类型是在第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吗,加之以二盘笙或笛子伴奏构成的吹打乐队。这红类型是在最流行的乐队组合类型,适用场合最为广泛。第三种类型是吹咔乐队。这种乐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吹咔,主奏乐器有:高音唢呐、中音唢呐、高低把转子、咔碗、口哨等。伴奏乐器与第二种类型的伴奏乐器大致相同。这种类型主要是以吹、咔模仿戏曲唱腔,又加上特色的弦乐伴奏,如豫剧用的板胡、曲剧用的曲胡、坠子书用的坠胡等等。第四种类型是在第二种类型的基础上加上电子琴、架子鼓等现代流行元素。这种类型多以演奏戏曲、流行歌曲和当代创编曲目。
以上四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乐队组合的编制一般不超过6个人,仅有吹管和打击两类乐器,是最为传统的吹打形式。而第三种类型和第四种类型乐队组合编制一般在6人以上,在前两个类型的基础上,又加了民族弦乐器,甚至西洋乐器。演奏阵容扩大,变现力更加丰富。
四、乐队排练形式和演奏形式
排列形式没有固定模式。有站有坐,一般吹管乐器都站着,唢呐在中间,笙紧挨着在旁边,打击乐器坐着。有时一个人演奏多种乐器。演奏形式:固定式的,边吹边打,常演奏一些大曲牌或咔戏;移动式的,这种演奏形式主要用于迎亲或送葬的途中,还有一些店面宣传吸引伦关注。
五、南坞鼓吹乐的流派及艺术特点
鄢陵县南坞乡位于河南中部,东临周口很近,所以其鼓吹音乐风格融会贯通,受周口地区传入的音乐风格传入较深。经过调查访问,从地域上划分南坞鼓吹艺人们称其风格为“豫西”音乐风格。此音乐风格明显特征就是豪放,高亢,奔放,音量大。不过在此基础上也有歌颂抒情性旋律。
鼓吹乐最明显和常见的特点就是一曲多变,这种演奏方式其实在乐曲的整体感情上没有什么变化,“变”主要是体现在民间艺人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上,这充分反映了乐曲的高度灵活性和鼓吹乐手的高度创造性。在鄢陵县这个地方,一般举行各类活动,都会请两个鼓吹班,彼此来竞争,看谁的技巧更好,这时候各派的高手都使出浑身解数,各展其功。因此,他们会经常演奏多变的曲牌,以便突出其技巧。在长期的流传和不断竞争和发展中,鼓吹乐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一曲多变的发展特点。
六、南坞鼓吹乐的传承与保护
当下,鄢陵县南坞鼓吹乐还是具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多外地人都闻声来学习和传承唢呐音乐。在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对于鼓吹乐的创新和对乐曲的创编有飞跃的进步。老艺人们耐心培养后代,新艺人们创新技法。只是无奈于一部分艺人为了迎合当代流行,将一些不入流的通俗歌曲带入到鼓吹乐的创编中来。并且在鼓吹乐中加入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这些不良现象在今后的而发展中应该杜绝掉,这些是不值得去继承发展的。
对南坞鼓吹乐的保护,让人值得可惜的,当地政府和多数人们不够重视,仅以为这就是民间俗不可耐的音乐。以至于,在政府的存案里没有相当仔细的资料。而是走访老一辈的艺人们才能得到相关有限的资料。并且没有正规的谱例留下来,艺人们在演奏时多数是凭感觉走的。这一点希望能够重视起来,建立起南坞鼓吹乐的档案,这样属于我们的乐种才不会渐渐流逝。
参考文献:
[1]单振岳.唢呐在河南鼓吹乐中的渊源及其单社会功能[J].乐器,2010(09).
[2]王珉.鼓吹乐起源说[J].音乐艺术,2003(04).
[3]高长春.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关键词】:鼓吹乐;民俗活动;艺术特点
一、南坞鼓吹发展历史
古时候,唢呐流行于婚嫁,送葬的队伍。有唢呐助兴吹一段喜庆的曲子,必将让即将带给人们快乐,将人生大喜事推向极致;当丧葬时,唢呐吹一段哀伤的旋律,那呜呜咽咽的声音将人们心中的痛苦抹平。清朝道光年间,自然灾害,兵荒马乱。使得河南等地一贫如洗,会唢呐的艺人们,每逢人家红白事,便前去吹奏,以便领口饭吃。为了生存,有些人就学习了吹唢呐。
解放前,有一帮子会吹唢呐的艺人们,来到鄢陵县定居生活,起初,他们并不都以吹奏为生,后来经过城市发展,一些婚嫁丧葬渐渐需要更多的鼓吹来助兴和活跃气氛。那就促生了现在相当规模的鼓吹乐。渐渐的乐器增加,演奏曲目增加及创编,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出,并且成立相当系统的门户。
二、乐队乐器组成
鼓吹乐主要是由吹管乐器(唢呐、笛子、笙等)和打击乐器(梆子、小镲、小堂鼓、锣等)两大类组成。
在鼓吹乐中,唢呐是最为主要的乐器,经常担任主奏。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中技巧丰富、表现力极强的一种。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质,成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称为喇叭。分大、中、小三种,制作材料上有木杆、锡杆两种。它的发音明亮高亢,刚柔并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喜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之中。正如明代王圻《三才会》中所说:“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今民间多用之。”
鄢陵县南坞鼓吹多使用两种唢呐:大唢呐、小唢呐。两种唢呐音色各异,使用场合不同。白事中多用大唢呐,它的声音高亢响亮,听起来声音比较喜庆,常用调式为D调、G调和降E调。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在鼓吹乐中,常为伴奏乐器,偶尔也作为主奏乐器。一般在鼓吹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梆笛,音色较高亮。
笙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是吹孔簧鸣乐器。它的发音优雅清晰,旋律性强,音质柔美,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在鼓吹乐队中,笙是主要伴奏乐器。
南坞鼓吹乐使用的笙就是三排十四管方笙,以第一排五根管,第二排四根管,第三排五根管的顺序依次排序列的。
打击乐器在鼓吹乐中,主要起到了把握节奏、制造气氛、增加色彩的作用。小擦、锣、梆子比较常用,而小鼓、堂鼓、大锣、小锣等则多用于较大场面的活动中。南坞鼓吹乐中常用,而小鼓、堂鼓、打击乐乐器有小擦、锣和梆子。吹管乐器中以唢呐为主,笙分为。
三、乐队组合形式
南坞鼓吹乐队组合,没有什么固定形式,灵活、多样。长根据办事规模大小或乐手的多少而定。艺人们经常说“说有空就来,紧七慢八”,即鼓吹乐中,八个人最为合适,当一个乐队只有五六个人演奏的时候,那么久需要有人演奏多种乐器。
主要的有四种组合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用一支或两支唢呐为主奏乐器,再加上小堂鼓、小铙等打击乐器构成的吹打乐队。这种乐队组合类型只要是用在民间舞蹈场合或民间红白喜事行街、抱客场所。以演奏牌子曲为主。第二种类型是在第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吗,加之以二盘笙或笛子伴奏构成的吹打乐队。这红类型是在最流行的乐队组合类型,适用场合最为广泛。第三种类型是吹咔乐队。这种乐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吹咔,主奏乐器有:高音唢呐、中音唢呐、高低把转子、咔碗、口哨等。伴奏乐器与第二种类型的伴奏乐器大致相同。这种类型主要是以吹、咔模仿戏曲唱腔,又加上特色的弦乐伴奏,如豫剧用的板胡、曲剧用的曲胡、坠子书用的坠胡等等。第四种类型是在第二种类型的基础上加上电子琴、架子鼓等现代流行元素。这种类型多以演奏戏曲、流行歌曲和当代创编曲目。
以上四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乐队组合的编制一般不超过6个人,仅有吹管和打击两类乐器,是最为传统的吹打形式。而第三种类型和第四种类型乐队组合编制一般在6人以上,在前两个类型的基础上,又加了民族弦乐器,甚至西洋乐器。演奏阵容扩大,变现力更加丰富。
四、乐队排练形式和演奏形式
排列形式没有固定模式。有站有坐,一般吹管乐器都站着,唢呐在中间,笙紧挨着在旁边,打击乐器坐着。有时一个人演奏多种乐器。演奏形式:固定式的,边吹边打,常演奏一些大曲牌或咔戏;移动式的,这种演奏形式主要用于迎亲或送葬的途中,还有一些店面宣传吸引伦关注。
五、南坞鼓吹乐的流派及艺术特点
鄢陵县南坞乡位于河南中部,东临周口很近,所以其鼓吹音乐风格融会贯通,受周口地区传入的音乐风格传入较深。经过调查访问,从地域上划分南坞鼓吹艺人们称其风格为“豫西”音乐风格。此音乐风格明显特征就是豪放,高亢,奔放,音量大。不过在此基础上也有歌颂抒情性旋律。
鼓吹乐最明显和常见的特点就是一曲多变,这种演奏方式其实在乐曲的整体感情上没有什么变化,“变”主要是体现在民间艺人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上,这充分反映了乐曲的高度灵活性和鼓吹乐手的高度创造性。在鄢陵县这个地方,一般举行各类活动,都会请两个鼓吹班,彼此来竞争,看谁的技巧更好,这时候各派的高手都使出浑身解数,各展其功。因此,他们会经常演奏多变的曲牌,以便突出其技巧。在长期的流传和不断竞争和发展中,鼓吹乐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一曲多变的发展特点。
六、南坞鼓吹乐的传承与保护
当下,鄢陵县南坞鼓吹乐还是具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多外地人都闻声来学习和传承唢呐音乐。在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对于鼓吹乐的创新和对乐曲的创编有飞跃的进步。老艺人们耐心培养后代,新艺人们创新技法。只是无奈于一部分艺人为了迎合当代流行,将一些不入流的通俗歌曲带入到鼓吹乐的创编中来。并且在鼓吹乐中加入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这些不良现象在今后的而发展中应该杜绝掉,这些是不值得去继承发展的。
对南坞鼓吹乐的保护,让人值得可惜的,当地政府和多数人们不够重视,仅以为这就是民间俗不可耐的音乐。以至于,在政府的存案里没有相当仔细的资料。而是走访老一辈的艺人们才能得到相关有限的资料。并且没有正规的谱例留下来,艺人们在演奏时多数是凭感觉走的。这一点希望能够重视起来,建立起南坞鼓吹乐的档案,这样属于我们的乐种才不会渐渐流逝。
参考文献:
[1]单振岳.唢呐在河南鼓吹乐中的渊源及其单社会功能[J].乐器,2010(09).
[2]王珉.鼓吹乐起源说[J].音乐艺术,2003(04).
[3]高长春.浅谈唢呐的传承与发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