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来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异常,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演变为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分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力,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并打破了机体免疫稳态,导致脓毒症早期诊断困难、后期病情难以逆转.国内外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脓毒症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各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充气式加温仪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使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2020年4-8月300例妇科评估>3 h的手术患者,根据术中不同保温处理措施分成A组与B组各150例,A组使用棉被覆盖,B组使用充气式加温仪,对比两组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0.5 h、术中1 h以及术毕的体温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手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仪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控制慢性肾脏病病人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别嘌醇治疗,实验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20周后的血尿酸水平变化及20周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12周后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14.68±97.45)μmol/L vs(474.42±153.38)μmol/L,P<0.05]
目的:分先兆早产孕妇心理特征分析及应用路径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抑郁(SDS)、主观心理压力测量(PS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以及妊娠延长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将心理特征分析的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应用在先兆早产孕妇护理中,可很好地改善孕妇临床各项指标,提高孕妇对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溶栓与急诊院前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3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急诊组(n=15),行急诊院前溶栓治疗;院内组(n=15),行院内溶栓治疗.结果:急诊组发病?溶栓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院内组短(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的EF值比溶栓前高,CK?MB水平比溶栓前低,且急诊组患者溶栓后的EF值比院内组高,CK?MB水平比院内组低(P0.05).结论:和在AMI治疗中进行院内溶栓治疗相比,急诊溶栓可以缩短
目的:探讨两种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急诊收治于重症医学科的86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EG指导的成分输血方案,对照组采用1:1:1高比例的RBC:FFP:PLT输血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达标用时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血制品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高比例组复苏达标时的MAP、SBP、Hb、PLT值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两种输血方案均能取得显著疗效,可根据血液资源充足与否灵活选用.
目的:描述并比较使用及未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诊疗方式及诊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救治的1041例AIS患者.结果:与自行入院者相比,救护车运送入院者年龄较更高,患者出现言语不清的症状更多,入院NIHSS得分更高,从发病到入院时间(time from onset to hospital admission,OTD
目的:了解心衰患者症状、NT?proBNP和生活质量的横断面现状,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登录中国心衰中心网站,提取本单位录入的2017年1月-2020年5月的住院或门诊心衰患者数据,并录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症状、检验结果、生活质量等.结果:不同疲劳乏力组患者的NT?proBNP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气短/呼吸困难组患者的NT?proBNP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疲劳乏力组、不同气短/呼吸困难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差异(P<0.05).气